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凤卿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膀胱
  • 1篇代膀胱
  • 1篇岛状
  • 1篇岛状瓣
  • 1篇多发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一期修复
  • 1篇阴茎
  • 1篇诊疗
  • 1篇诊疗效果
  • 1篇肾经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功能
  • 1篇视频
  • 1篇碎石
  • 1篇碎石术
  • 1篇通路
  • 1篇逆行
  • 1篇逆行插管

机构

  • 6篇天津市第一中...
  • 5篇天津市职业病...

作者

  • 7篇张凤卿
  • 4篇杨世强
  • 3篇马庆彤
  • 2篇吴建辉
  • 2篇庞亮
  • 1篇马洪顺
  • 1篇王海峰
  • 1篇刘津珠
  • 1篇姚世杰
  • 1篇王伟

传媒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膀胱微穿刺术在移植肾经输尿管镜逆行碎石术插管失败患者中的应用(附1例报告)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总结移植肾输尿管结石患者经输尿管镜逆行碎石手术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移植肾输尿管结石患者,在经尿道逆行钬激光碎石手术过程中,因导丝滑脱导致逆行插管失败。遂在膀胱镜引导下,采用耻骨上经皮膀胱微穿刺术对移植肾输尿管行逆行插管。结果成功逆行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操作过程中,穿刺点处未见出血。术后留置导尿管,穿刺点覆盖无菌敷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出血和感染,于术后3 d出院。结论对移植肾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膀胱微穿刺术经输尿管镜逆行碎石手术对患者损伤小,可以避免对移植肾的穿刺性操作,该术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异位输尿管开口和留置导丝。
张凤卿吴建辉杨世强
关键词:逆行插管
绿激光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应用体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国产绿激光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在多种泌尿外科疾病腔内治疗中应用绿激光。结果:在12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例女性膀胱颈纤维化、23例膀胱肿瘤、3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中应用绿激光汽化治疗。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无严重临床并发症发生。结论:绿激光应用于多种泌尿外科疾病具有术中操作简单,出血少,无膀胱穿孔、闭孔反射、水中毒等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带管时间短等优点。
张凤卿马庆彤杨世强庞亮
关键词:绿激光泌尿系统疾病
包皮岛状瓣一期修复尿道下裂23例治疗体会
2009年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系统的常见畸形,发病率较高,在125-250个出生的男婴中,即有1例[1],主要依靠手术治疗。我科于2003年9月—2008年4月应用包皮岛状瓣技术一期修复尿道下裂23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马庆彤杨世强张凤卿庞亮
关键词:尿道下裂外科皮瓣阴茎
F12李逊微创肾镜联合EMS气压弹道系统治疗代膀胱多发巨大结石病例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F12李逊微创肾镜联合EMS气压弹道系统治疗代膀胱结石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自制F30号经皮通道,F12李逊微创肾镜联合EMS气压弹道系统治疗1例代膀胱多发巨大结石,并结合文献报道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手术成功清除了代膀胱内多发巨大结石,术后3d拔出经皮通道引流管,伤口生长良好,无漏尿。结论:对于代膀胱内多发巨大结石患者,经皮大通道李逊微创肾镜联合EMS气压弹道系统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避免了开放手术所带来的副损伤,术后患者预后良好。
张凤卿盖钧伟姚世杰
TUBA1C过表达对膀胱癌细胞系T24细胞生物学功能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探讨在膀胱癌细胞系T24中α-微管蛋白1C链(TUBA1C)过表达对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调控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TUBA1C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以及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膀胱癌细胞系T24中转染pcDNA3空载体和TUBA1C过表达载体,采用RT-qPCR、CCK-8、Transwell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调的TUBA1C水平对膀胱癌细胞系T24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GEPIA网站预测TUBA1C在膀胱癌组织中的mRNA水平高于相邻的正常膀胱组织,且TUBA1C高表达的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TUBA1C低表达者。TUBA1C过表达显著促进T24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另外,TUBA1C过表达能够显著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 TUBA1C在膀胱癌中具有促癌基因的作用,其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膀胱癌的进展。
王伟张凤卿
关键词:膀胱癌PI3K/AKT信号通路
Rigiscan阴茎硬度测量仪视频刺激模式与夜间模式的ED诊断观察
目的 初步分析利用Rigiscan阴茎硬度检查仪分别进行视频刺激模式与夜间模式诊断ED.方法 收集门诊病例112例,年龄21-53岁,分别在视频刺激模式与夜间模式下使用Rigiscan阴茎硬度检查仪进行监测.结果 在11...
马庆彤吴建辉杨世强张凤卿王海峰马洪顺
间质性膀胱炎诊疗效果研究进展
2022年
间质性膀胱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膀胱或者盆腔、会阴区疼痛、尿急、尿频等,该病女性发病居多,患者膀胱充盈时候疼痛加剧,排空膀胱尿液后疼痛缓解。目前,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病机尚不十分明确,认为与尿液的毒性、患者自身免疫反应以及感染情况、膀胱黏膜发生改变与肥大细胞被激活等因素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临床诊断该病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通过辅助检查,排除其他类似疾病,确诊为间质性膀胱炎。该病一旦确诊就应积极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病情。关于间质性膀胱炎临床相关报道较多,本次就该病目前临床诊疗情况进行综述,探究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分析间质性膀胱炎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以及临床治疗等,该病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饮食调节治疗、行为物理治疗、口服药物治疗、膀胱液压扩张治疗以及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经皮骸神经电刺激以及手术治疗等。
张凤卿刘津珠
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病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