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少凯

作品数:11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时空变异分析
  • 2篇耕地
  • 1篇单因子污染指...
  • 1篇单因子污染指...
  • 1篇地城
  • 1篇地积累指数
  • 1篇地积累指数法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调查
  • 1篇修正系数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效锌
  • 1篇整治
  • 1篇整治潜力
  • 1篇指数法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城镇化

机构

  • 1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原工学院
  • 1篇河南牧业经济...

作者

  • 11篇张少凯
  • 9篇李玲
  • 5篇张宁
  • 5篇杜丽伟
  • 4篇杨素勤
  • 2篇冯新伟
  • 2篇董晶
  • 1篇朱嘉伟
  • 1篇张云霞
  • 1篇吴克宁
  • 1篇邓素君
  • 1篇李昕
  • 1篇李青松
  • 1篇孙环
  • 1篇张欢欢
  • 1篇董洋洋
  • 1篇魏晓宇
  • 1篇王丽敏
  • 1篇高畅
  • 1篇王洪川

传媒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9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省土壤全磷质量分数时空变异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传统统计学、GIS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河南省1982和2009年土壤全磷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2个时期土壤全磷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均为球状模型,均存在中等空间相关性;2)土壤全磷平均质量分数由1982年的0.56 g/kg增加为2009年的0.66 g/kg,增幅为17.86%,平均年增长水平为0.66%,其中豫东地区由0.65 g/kg变为0.83 g/kg,增幅27.69%位居全省第1位,豫南地区以6.12%增幅最低;3)主要土类中,全磷质量分数以主要分布在平原区的砂姜黑土、水稻土和潮土的增幅最大,增幅分别为29.55%、29.27%和18.46%,主要受秸秆还田以及施用有机肥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此外,黄棕壤中全磷平均质量分数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6.45%。
李玲张少凯杨素勤
关键词:土壤全磷土类
河南省土壤有效锌质量分数时空变异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分析河南省土壤养分变化,为河南省土壤施肥提供参考,运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1982、2009年2个不同时期河南省土壤有效锌的含量,探讨20多年以来河南省土壤有效锌时空变异的规律。结果表明:2009年河南省有效锌质量分数比1982年增加了41.67%,2个时期土壤有效锌变异系数分别为29.1%和37.3%,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变异,最优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20多年来,河南省土壤有效锌含量只有北部地区呈减少趋势,其余地区大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漯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增幅较大,焦作市、开封市减少较多,在农作物施肥、土壤管理等过程中,应及时控制有效锌元素含量的合理范围。
郭正磊张少凯李玲杨素勤杜丽伟张宁董晶
关键词:土壤有效锌
平原粮食生产核心区耕地细碎化定量评价被引量:4
2015年
以河南省粮食核心区主体范围内的平原乡镇为研究区域,以行政村为调查和评价单元,探索耕地细碎化定量状况。利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库与实地校核获取研究区域耕地图斑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户均地块数、块均耕地面积、地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分离度、分维数、土地利用程度、潜在农业人口转移指数8个评价指标构建乡镇尺度的耕地细碎化定量评价体系,进行耕地细碎化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耕地细碎化指数CLFI(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index)为0.769 9,为Ⅲ级,中度细碎化;各行政村耕地细碎化指数CLFI范围在0.689 1~0.980 1,主要分布在0.7~0.8,细碎化等级多属于Ⅲ级,中度细碎化;随着距离乡镇政府所在地白寺村的增加,耕地细碎化指数CLFI逐渐增高,耕地细碎化级别与程度降低;其原因主要是耕地的稀缺性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沟渠、道路对耕地的分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等。商水县白寺镇耕地细碎化指数CLFI为0.769 9,产权制度下的户均地块数和块均耕地面积对白寺镇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影响较大,户均地块数、地块密度和景观形状指数在总体上限制了CLFI的提高。
李玲张少凯董洋洋
郑州市郑东新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2015年
以郑州市郑东新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对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郑东新区土地利用集约化指数为0.477 4,为不集约,原因在于土地投入的产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健全,存量土地粗放利用,其在土地集约利用上仍有很大的挖掘潜力。针对评价结果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今后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张宁李玲张少凯郭正磊杜丽伟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层次分析法
太行山南麓金属冶炼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以太行山南麓典型金属冶炼区为例,对其周边农田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Pb、Cd、As和Hg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依据相关质量标准,按照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及其综合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利用克里格插值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相关性,确定最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各重金属含量均值均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重金属Cd和Pb超标严重,且各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异程度较大;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程度Cd>Pb>As>Hg,污染指数分别为4.58、3.57、0.99和0.18,其综合污染指数3.97,属重度污染;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为Cd>Pb>Hg>As,污染指数分别为4.06、2.53、1.47和0.31,地积累综合污染指数3.25,属强污染水平;2种评价方法中关于重金属Hg评价结果存在差异,依据土壤—小麦系统间重金属相关性,最终确定以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其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为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杜丽伟冯新伟杨素勤张少凯张宁郭正磊李玲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
荥阳市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协调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探究荥阳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其城镇化水平和耕地资源变化情况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妥善处理荥阳市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荥阳市1995—201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和协调度分析法,分别对荥阳市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变化情况的相关性以及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年间荥阳市的城镇化水平在0.253-0.470数值范围之间,总体趋势在不断提高,耕地总面积数值范围在4.073×10^4-4.593×10^4hm^2,总体趋势在逐年减少;荥阳市城镇化水平和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的相关性在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56;城镇化水平和耕地资源的协调性状况呈现一定的阶段性,整体表现出“基本调和→不协调→调和和基本协调→勉强调和”的趋势。
杨宏张少凯魏晓宇王丽敏孙环朱嘉伟
关键词:耕地资源
河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分析河南省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以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2方面为切入点,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因子出发,选取了14个评价指标,并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1)2000—2014年河南省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各因素指数不断上升,生活水平和人口构成增长的幅度明显快于产业结构和人口素质,2000—2006年,城镇规模指数>产出水平指数>投入水平指数,2008年投入水平指数超过城镇规模指数和产出水平指数;(2)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大致经历了失调衰退发展阶段(2000—2004年)、过渡阶段(2005年)和协调发展阶段(2006—2014年),协调发展度由0.15提高到0.99;(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整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2013年土地城镇化指数超过人口城镇化指数,河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步入优质协调发展阶段。该研究得出了河南省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为推动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现实指导价值。
董晶高畅张少凯李玲张宁郭正磊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自然经济条件限制下新野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以南阳市新野县为例,以乡镇为单位,在自然、经济、社会、生态条件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进行了测算,得到各乡镇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修正系数、现实潜力以及潜力系数.并按潜力系数分成4级整治潜力区.结果表明,新野县农村居民点理论整理潜力为3809.50hm^2,各乡镇的现实潜力修正系数为0.3174—0.8074,现实潜力为1988.53hm^2;1级整治区潜力为578.78hm^2,其自然经济等条件较好,应规划为重点整治区或近期整治区;2级潜力区和3级潜力区分别规划为中期整治区和远期整治区;4级区为暂不整治区.
张少凯李玲冯新伟李昕张宁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整治潜力修正系数
基于土壤系统分类的河南省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被引量:19
2015年
利用1982年河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09年采样数据,采用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方法,在土壤系统分类的基础上,揭示河南省不同土类有机质含量时空变异规律,并讨论了影响其变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从1982年到2009年,河南省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均值由12.21 g kg-1增加至16.02 g kg-1,增加了31.20%,河南省SOM自西向东逐渐增加,平原地区增加较多,而河南省南部、偏北部和西部山区地区有所减少;系统分类中的底锈干润雏形土、淡色潮湿雏形土、灌淤旱耕人为土、干润冲积新成土、干润砂质新成土、简育湿润变性土、简育湿润雏形土SOM平均含量从1982年到2009年有较大的提高,分别提高了5.7、5.6、5.6、5.5、5.4、5.0、3.1 g kg-1,而湿润正常新成土和干润正常新成土SOM含量有所降低,分别降低了2.5 g kg-1和1.9 g kg-1。因气候条件、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土地利用方式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使得河南省不同土类的SOM出现时空差异。
李玲张少凯吴克宁杨素勤杜丽伟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影响因素
基于农用地分等和地球化学调查的开封市大蒜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被引量:10
2015年
本研究以开封市特色农作物大蒜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球化学调查和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根据研究区优质大蒜生长所需的土壤元素及其含量值,选取了污染元素As(砷)、Pb(铅)、Cd(镉)、Hg(汞)和Cr(铬)作为有害污染元素,全量B(硼)、S(硫)、Se(硒)、Zn(锌)和Cu(铜)作为有益元素,构建评价模型,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对区域特色农作物大蒜进行适宜性评价以及种植区划。研究区域只有Pb、Cd的污染指数有小范围大于1,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199.07%的土壤处于安全无污染级别,0.93%的土壤存在污染,主要分布在市区及周边;2有益元素单项富集指数中S元素比较丰富,其他元素处于适中偏缺乏状态;有益元素区域综合富集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开封市47.94%的土壤有益元素处于丰富状态,37.89%的土壤处于适中状态,14.17%的处于缺乏状态。结合农用地分等结果,确定开封市大蒜种植适宜性分为:最佳适宜种植区、一般适宜种植区、勉强适宜种植区、不适宜种植区4个级别,其中最佳适宜种植区耕地面积为14.66万hm2,占开封市耕地总面积的33.99%;一般适宜种植区耕地面积为16.15万hm2,占开封市耕地总面积的37.44%;勉强适宜种植区耕地面积为5.75万hm2,占开封市耕地总面积的13.33%;不适宜种植区耕地面积为6.67万hm2,占开封市耕地总面积的15.24%。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开封市大蒜种植现状范围进行了区划调整。
李玲张少凯张欢欢张云霞杜丽伟
关键词:大蒜地球化学调查农用地分等种植区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