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慧

作品数:18 被引量:214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自我感受
  • 5篇自我感受负担
  • 4篇心理
  • 4篇化疗
  • 3篇肿瘤
  • 3篇基因
  • 3篇肺癌
  • 3篇肺肿瘤
  • 2篇心理弹性
  • 2篇鼠模型
  • 2篇重症
  • 2篇重症医学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危重
  • 2篇危重症
  • 2篇危重症医学
  • 2篇小鼠
  • 2篇小鼠模型
  • 2篇慢性

机构

  • 17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细菌耐...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张慧
  • 9篇刘桂霞
  • 4篇孟云
  • 3篇施艳群
  • 3篇杨森
  • 2篇李家斌
  • 2篇董秦玲
  • 2篇张学军
  • 2篇杨秀英
  • 2篇周凤
  • 1篇郑慧
  • 1篇郜玉峰
  • 1篇陆闻生
  • 1篇周伏圣
  • 1篇孙胜红
  • 1篇高敏
  • 1篇肖风丽
  • 1篇叶英
  • 1篇夏海龙
  • 1篇张慧

传媒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临床护理杂志
  • 1篇国际遗传学杂...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皮肤科学通报
  • 1篇安徽医专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07
  • 1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疗期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疾病感知、乐观倾向及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被引量:57
2020年
目的探讨化疗期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疾病感知、乐观倾向及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生活定向测验修订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及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109例化疗期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67%化疗期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为中重度,自我感受负担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乐观倾向得分呈负相关,与疾病感知得分呈正相关(P<0.01);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创伤后成长总分、乐观倾向及疾病感知分别可以共同解释经济/家庭负担、心理/情感负担及总体负担的48.1%、49.2%及63.1%的变异;乐观倾向及疾病感知可以共同解释照护负担51.5%的变异,与个人力量维度一起解释治疗负担56.4%的变异。结论化疗期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其疾病感知、乐观倾向及创伤后成长密切相关,临床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
张慧刘桂霞
关键词:肺肿瘤自我感受负担创伤后成长
创伤后成长对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效应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创伤后成长对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作用和影响路径。方法选取病理诊断为肺癌的245例住院期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CD-RISC10)、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BIPQ)、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CP)及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分别测查患者心理弹性、疾病感知、自我感受负担及创伤后成长水平,并分析创伤后成长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作用和影响路径。结果肺癌化疗患者CD-RISC10为(21.71±6.64),BIPQ总分为(46.89±10.41),SPBS-CP总分为(65.88±17.83),PTGI总分为(54.62±18.61);SPBS-CP总分与BIPQ正相关(r=0.551,P<0.01),与CD-RISC10、PTG总分负相关(r=-0.532,r=-0.564,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创伤后成长对自我感受负担直接效应为-0.47,间接效应为-0.25。结论创伤后成长对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既有直接作用又可通过心理弹性和疾病感知,对其发挥间接作用,对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影响较为明显。
张慧刘桂霞
关键词:肺肿瘤自我感受负担创伤后成长心理弹性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小鼠模型的制备与评价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构建稳定且可靠的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小鼠模型,为该疾病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肺炎克雷伯菌(KP)临床分离菌株181608为实验菌株,将不同浓度的细菌悬液通过腹腔注射,利用改良寇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以1/2的LD50浓度注射C57BL/6J小鼠。通过小鼠一般情况、体质量变化、白细胞计数、HE染色以及肝脏菌落计数等指标综合评价该模型。结果根据改良寇式法计算出KP在C57BL/6J小鼠中的LD50约为104 CFU/ml。小鼠感染细菌24 h取肝脏脓肿部位的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通过菌落形态、拉丝试验阳性和质谱结果鉴定致病菌为KP。HE染色结果提示小鼠感染后肝脏出现大面积坏死以及炎性细胞的大量浸润。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小鼠精神状况变差,加之进食量的减少,体质量逐渐降低。检测造模小鼠的白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脓肿组明显升高,且RT-qPCR结果也显示炎性和趋化因子[IL-1β、IL-6、IL-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腔注射成功建立KPLA小鼠感染模型,为肝脓肿的研究提供稳定和易复制的动物模型。
郑亚虹岳程程张慧贺玲玲戴媛媛刘艳艳李家斌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动物模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首批一线照护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深入了解和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首批一线照护者的心理体验。方法对13名首批一线患者直接照护者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访谈资料应用Clolaizzi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新冠肺炎患者首批一线直接照护者心理体验包括负性心理体验较多、疾病不确定感较强、感恩与成长并存3个主题。结论新冠肺炎患者首批一线直接照护者心理体验复杂,以负性为主,启示临床应积极关注新冠肺炎患者直接照护者的心身问题,适时有效的给予心理调适和心理援助,同时增加疾病信息的科学性、权威性,以减轻其疾病不确定感。
刘桂霞张慧施艳群
基于智慧病房系统的智慧护理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实施被引量:18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智慧病房系统的智慧护理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病区161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二病区160例患者分为智慧护理组;两组护士均为14人。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智慧护理组优化实施输液管理、健康教育、医嘱核对、诊疗护理信息查询、结构化护理文书书写、智能化护理质量管理等。实施2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智慧护理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床铃呼叫次数、健康教育效果、患者满意度、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护士工作量、工作压力及职场疲劳得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P<0.01)。结论基于智慧病房系统的智慧护理可提高护理效率与治疗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减轻护士工作压力与职场疲劳,有利于优化患者住院体验及护理人员工作体验。
刘桂霞张慧施艳群孟云董秦玲程金玲杨秀英周凤鲍露露李晓慧
关键词:自我感受负担工作压力护理不良事件
X性连锁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一家系的基因诊断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利用直接测序法对一中国汉族人X性连锁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进行基因诊断。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该家系中两名临床诊断为X性连锁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的患者、患者父母以及100例健康对照者ED1基因的8个外显子,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两名患者ED1基因的第9外显子第1045位的碱基鸟嘌呤G被腺嘌呤A替代,患者母亲同一位置碱基呈现G~A杂峰,患者父亲和100例无关健康对照均未见此改变。结论错义突变c.1045A>G是导致该X性连锁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临床表型的主要原因。
张慧权晟高敏肖风丽陆闻生沈玉君周伏圣杨森张学军
关键词:外胚叶发育不良突变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尿毒症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在尿毒症患者的右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对照组20例,尿毒症患者(尿毒症组)20例,采用双平面Simpson法获得尿毒症患者右室舒张期末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期末容积(RVESV)、右室每搏量(RVSV)、右室每分输出量(RVCO)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应用2D-STI技术获得两组右室两腔及四腔切面三尖瓣瓣环相对心尖的纵向位移曲线,得出对应的最大纵向位移及其占心尖到瓣环中点处最大化峰值位移的百分比(Dm%)进行比较分析;应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对RVEF与四腔心、两腔心切面瓣环连线中点处的收缩期峰值位移(FTADmid、TTADmid),以及其占Dm的百分比(FTADmid%、TTADmid%)做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尿毒症组患者RVEDV、RVESV、RVSV及RVCO高于对照组(P <0.05);②尿毒症组患者RVEF低于对照组(P <0.05);③尿毒症组患者四腔心和两腔心切面三尖瓣环右室游离壁收缩期峰值位移(TADfre)、间隔处收缩期峰值位移(TADsep)、FTADmid及FTADmid%低于对照组(P <0.05),两腔心切面的前壁收缩期峰值位移(TADant)、后壁收缩期峰值位移(TADpos)、TTADmid及TTADmid%低于对照组(P<0.05);④尿毒症组RVEF与FTADmid、FTADmid%、TTADmid及TTADmid%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0.922、0.844和0.841,(P <0.05);对照组RVEF与FTADmid、FTADmid%、TTADmid及TTADmid%相关系数分别为0.834、0.842、0.783和0.772,(P <0.05)。结论 2D-STI可作为尿毒症患者右心收缩功能评价的有效手段。
张慧郑慧
关键词:尿毒症生命价值
基于损伤模式建立肝再生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肝脏是一种具有出色再生潜力的实性器官,其再生能力与肝脏疾病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肝再生的机制对于理解肝脏生物学和发展再生医学具有重要意义。小鼠凭借其技术、经济及解剖学等优势成为当前最优候选动物。目前已有的肝再生小鼠模型包括部分肝切除、化学药物损伤模型和基因工程模型等,本综述比较其优缺点及应用前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邱倩张慧尹贺贺徐洪海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再生肝损伤化学药物基因工程
基于生物化学异常模式的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基于生物化学异常模式不同分型的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用药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DILI的基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用药情况及肝脏穿刺病理结果;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19蛋白表达;采用网状纤维染色显示肝组织网状支架。结果50例DILI中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分别为29例、11例和10例,其中肝细胞损伤型占比最多(58%)。诱导DILI的药物合计7大类,其中排名首位的是中草药(52%)。不同种类药物诱导的DILI分型存在差异,中草药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型DILI为17例(58.62%),而抗感染药物和抗肿瘤药物诱导的胆汁淤积型DILI均为3例(27.27%)。不同分型DILI的病理特征存在差异,肝细胞淤胆、羽毛样变性和小胆管胆栓形成主要出现在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而桥接坏死、亚大块及大块坏死主要见于肝细胞损伤型。结论不同分型DILI在临床病理特征上存在差异,且病理特征和用药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肝穿刺活检有助于提高DILI的诊治。
徐洪海朱世沩张慧郜玉峰王华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病理特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9例规律随访的COPD患者的一般人口学和临床资料。通过修订版的COPD患者报告结局量表(mCOPD-PRO)和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的自我报告结局及焦虑和抑郁程度。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半年时再次行mCOPD-PRO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明确mCOPD-PRO得分的影响因素,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mCOPD-PRO得分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OPD病程≥5年、COPD分级为Ⅲ~Ⅳ级、中-重度焦虑和中-重度抑郁患者mCOPD-PRO得分显著高于COPD病程<5年、COPD分级为Ⅰ~Ⅱ级、无-轻度焦虑和无-轻度抑郁患者(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COPD分级、焦虑和抑郁状态是COPD基线状态下mCOPD-PRO得分的影响因素。至半年随访时,有42例mCOPD-PRO得分恶化。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吸烟史(OR=1.43,P=0.009)、COPD分级Ⅲ~Ⅳ级(OR=2.99,P<0.001)、中重度焦虑(OR=1.75,P<0.001)、中重度抑郁(OR=1.59,P<0.001)和近期呼吸道感染(OR=5.43,P<0.001)是患者mCOPD-PRO得分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合并焦虑和抑郁是影响基线时mCOPD-PRO得分及其恶化的重要因素,需要医护人员加以关注。
张慧李晓慧刘桂霞季爽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影响因素肺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