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慧谦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带状疱疹
  • 2篇神经痛
  • 2篇疱疹
  • 2篇经痛
  • 1篇带状疱疹后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断层扫描
  • 1篇星状神经节
  • 1篇星状神经节阻...
  • 1篇星状神经节阻...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三叉神...
  • 1篇三叉神经
  • 1篇三叉神经痛
  • 1篇神经电
  • 1篇神经节
  • 1篇神经节阻滞

机构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张慧谦
  • 3篇王秋石
  • 2篇宋涛
  • 2篇崔文瑶
  • 1篇姜艳华
  • 1篇卞慧娴
  • 1篇刘妍

传媒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都服用泛昔洛韦、甲钴胺片、维生素B1,SGB组在服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SGB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2周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计算患者疼痛强度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病程长短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GB组治疗后1、2周的VA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2周VAS评分及SGB组治疗后1、2周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SGB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SGB组住院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服用药物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安全有效。
王秋石卞慧娴张慧谦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神经节阻滞带状疱疹
加巴喷丁联合羟考酮对胰腺癌引发内脏痛的治疗作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加巴喷丁联合羟考酮对胰腺癌引发内脏痛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3例因胰腺癌引起内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给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B组43例,给予加巴喷丁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进行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测试,记录分析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疼痛、生活质量及药物用量。结果 A组患者入组后1、2、3、4周羟考酮用药量分别为(61.0±12.5)、(62.8±9.5)、(65.0±11.5)、(64.4±12.2)mg·d-1,均高于B组[分别为(48.0±9.8)、(36.5±10.5)、(24.2±9.6)、(24.4±10.2)mg·d-1](P<0.05);入组后1~4周,两组患者在VAS得分、睡眠影响、生活影响三个方面差距较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4周缓解率为95.35%,A组为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B组恶心、呕吐和便秘的发生率分别为6.98%、9.30%和18.60%,A组分别为15.0%、15.0%和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羟考酮缓释片对于胰腺癌引发内脏痛疗效较好,可显著减少羟考酮的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王秋石崔文瑶刘妍张慧谦宋涛
关键词:加巴喷丁羟考酮胰腺癌内脏痛
带状疱疹并发神经痛患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者并发神经痛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100例合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年龄、性别、患病后初诊日、急性期发作频度、急性期疼痛程度、疱疹部位、疼痛的性质等进行统计,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相关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性别、及疼痛评分间PHN患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患病后初诊日及急性期发作频度、不同疱疹部位的PHN患病率、不同疼痛性质的PHN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不同疼痛程度与PHN患病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P值分别为0.003、0.002、0.005,均P<0.01。结论:年龄、性别、不同疼痛程度可影响PHN的发生。针对急性期PHN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王秋石崔文瑶姜艳华宋涛张慧谦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CT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测试经皮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CT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测试定位卵圆孔,经皮穿刺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术前磁共...
张慧谦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计算机断层扫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