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燕辉

作品数:41 被引量:186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麻醉
  • 7篇手术
  • 6篇缺血
  • 5篇硬膜
  • 5篇硬膜外
  • 5篇静脉
  • 4篇血管
  • 4篇术后
  • 4篇丙泊酚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瘤
  • 3篇腰麻
  • 3篇硬膜外麻醉
  • 3篇预处理
  • 3篇栓塞
  • 3篇通气
  • 3篇气腹
  • 3篇外科
  • 3篇颅内
  • 3篇颅内动脉

机构

  • 41篇广州军区武汉...
  • 2篇复旦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0...

作者

  • 41篇张燕辉
  • 20篇宋晓阳
  • 17篇陶军
  • 15篇罗中兵
  • 14篇陈利民
  • 12篇吴明春
  • 10篇甘国胜
  • 8篇杨俊哲
  • 8篇黎笔熙
  • 8篇肖维民
  • 7篇陈敏
  • 6篇阮剑辉
  • 5篇沈七襄
  • 5篇周翔
  • 4篇王庆利
  • 4篇施震
  • 4篇胡明
  • 2篇余剑波
  • 2篇凌娜佳
  • 2篇张穗

传媒

  • 7篇中华麻醉学杂...
  • 7篇中国临床神经...
  • 6篇华南国防医学...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医学综述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2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肪乳剂对布比卡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脂肪乳剂对布比卡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脂肪乳剂救治布比卡因中毒的主要机制。方法1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每组7只(n=7)。2组实验动物均在3rain内静脉持续注射布比卡因2mg/kg后,对照组在7rain内持续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5ml/kg,而实验组输注20%英脱利匹特(长链脂肪乳剂)15ml/kg。布比卡因开始输注后60min内,使用高效液相技术在第3min和每10min测定每组实验动物血浆布比卡因浓度,以及第65min时的心肌布比卡因的浓度。记录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等的变化,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布比卡因开始输注后第10-60min内,每10min测定的MAP、HR,组内和基础值比较,以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比卡因开始输注后第3min时,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布比卡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它相同时间点的血浆布比卡因浓度,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房室参数t1/2β、V1、CL等均高于实验组,而AUC、K10、K21,等均低于实验组(P〈0.05),t1/2α和K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统计矩参数AUC(0-t)和AUC(0-∞)均低于实验组,而Vz和CLz均高于实验组,MRT(0-t)和t1/2z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肌布比卡因浓度为(304±61)ng/g显著高于实验组(176±50)ng/g(P〈0.01)。结论脂肪乳剂输注后提高布比卡因血浆药物浓度,降低心脏组织中的布比卡因药物浓度,“脂肪池机制”可能是脂肪乳剂救治局麻药中毒的主要机制。
罗中兵张燕辉陶军宋晓阳李文献
关键词:布比卡因英脱利匹特脂肪乳剂局麻药药代动力学高效液相
帕瑞昔布钠用于脑血管造影术辅助麻醉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脑血管造影术辅助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脑血管造影术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检查中均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组在检查前15~20min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检查前推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检查开始时、检查进行20min及检查结束时Ramsay评分,检查后2、4、8、12、24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停药后苏醒时间及术中丙泊酚用量,检查前1天及检查后第2天检查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两组各时间节点Ramsay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检查后2、4、8、12h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停药后苏醒时间及术中丙泊酚用量显著或非常显著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检查前1天及检查后第2天PLT、PT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全脑血管造影术麻醉能起到良好的辅助镇痛效果,且较安全。
阮剑辉张燕辉甘国胜谈世刚秦鹏陶军
关键词:麻醉脑血管造影术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直肠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评价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直肠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病人80例,ASA分级Ⅰ-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性别不限,年龄65~78岁,体重45 ~ 81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40):对照组(C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R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 CO235 ~ 45 mmHg.麻醉维持: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术中维持BIS值40 ~ 60.R组用血压计袖带系于左下肢,球囊充气,维持袖带压力200mmHg,充气5 min后放气5 min,共循环3次行缺血预处理.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自控静脉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1和7d时,抽取颈静脉球部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浓度.记录术后7d时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24分)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R组术毕、术后1和7d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降低(P<0.05).2组POCD发生率均为1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肢体缺血预处理可降低直肠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术后血S-100β蛋白浓度,但对POCD无改善.
周翔宋晓阳陈利民吴明春黎笔熙甘国胜陈敏张燕辉凌娜佳陶军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下肢老年人
茶氨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性损伤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茶氨酸对局灶性脑缺血性损伤后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减轻脑缺血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实验组(脑缺血前1h腹腔注射茶氨酸),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组织TNF-α、IL-6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ICAM-1及MCP-1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大鼠脑组织TNF-α、IL-6、ICAM-1及MCP-1含量明显升高(P<0.05),茶氨酸可以明显地抑制缺血脑组织中上述细胞因子含量的增加(P<0.05)。结论茶氨酸可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张燕辉吴明春王庆利
关键词:茶氨酸脑缺血炎性细胞因子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麻醉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6
2003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需术中定位准确,不损伤神经,术者常要求患者按指令活动,但腰椎间盘手术要分离肌肉,咬除骨质,触动神经根等操作,对患者可造成强烈的疼痛刺激.
沈七襄陈敏张燕辉陈利民甘国胜邬明罗中兵杨姣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麻醉外科手术
异丙嗪和地塞米松预处理对全麻手术患儿米库氯铵组胺释放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评价异丙嗪和地塞米松预处理对全麻手术患儿米库氯铵组胺释放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扁桃体或/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8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 10岁,体重14 ~ 3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20):罗库溴铵组(R组)、米库氯铵组(M组)、地塞米松+米库氯铵组(DM组)和异丙嗪+米库氯铵组(PM组).DM组和PM组于麻醉前60 min时分别肌肉注射地塞米松0.2 mg/kg和盐酸异丙嗪0.5 mg/kg.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异丙酚和芬太尼,R组静脉注射罗库溴铵600μg/kg,M组、MD组和MP组静脉注射米库氯铵200 μg/kg.分别于给予肌松药前1min(To)、给予肌松药后1、3、5 min(T1-3)时记录MAP和HR,并抽取桡动脉血样3 ml,采用EILSA法测定血浆组胺浓度,同时观察患儿皮肤不良反应.结果 与R组比较,M组T1-3时MAP降低,T1,2时HR和组胺浓度升高,皮肤不良反应分级升高,DM组T1,2时MAP降低,T1-3时HR升高,T1时组胺浓度升高,PM组T1时组胺浓度升高(P<0.05);与M组比较,DM组T2时MAP升高,PM组T1-3时MAP升高,HR下降,T1,2时组胺浓度降低,DM组和PM组皮肤不良反应分级降低(P<0.05).结论 异丙嗪预处理可降低全麻手术患儿米库氯铵组胺释放,地塞米松预处理对其无影响.
周翔曲彦亮吴明春陈敏张燕辉黎笔熙甘国胜凌娜佳陶军
关键词:地塞米松异丙嗪缺血预处理雄甾烷醇类组胺
双氧水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实验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双氧水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FCI)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钠离子通道在双氧水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FCI模型,随机分为A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前24 h用微量泵1 h内缓慢静脉泵入3%的双氧水1 ml;C组,缺血前24 h给予利多卡因(5 mg/kg,ip);D组,利多卡因加双氧水预处理组,每组10只。于再灌注后24 h行脑功能障碍评分,并处死测量脑梗死容积。结果:B组脑功能障碍评分和脑梗死容积显著低于A组(P<0.05);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双氧水预处理对大鼠FCI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此作用可被利多卡因阻断,提示钠离子通道参与此效应的形成机制。
吴明春张燕辉桑韩飞
关键词:双氧水脑缺血预处理
肾移植术患者连续腰麻的效果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患者连续腰麻(CSA)的效果。方法择期肾移植术患者24例, ASAⅢ级,随机分为3组(n=8),DCEA组:L1,2与L3,4间隙硬膜外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剂量5 ml,初始剂量10-20ml(0.75%布比卡因+2%利多卡因,1:1混合液);CSEA组:L1,2间隙硬膜外穿刺, L3,4间隙经硬膜外针行腰麻穿刺,注入重比重0.5%布比卡因10-13mg,调节体位和硬膜外给药量(0.75%布比卡因+2%利多卡因,1:1混合液);CSA组L3,4间隙经硬膜外针行腰麻穿刺,注入重比重0.5%布比卡因10-13mg,根据阻滞平面给药2-4mg/次。3组目标阻滞平面T6,记录入手术室后(基础值)和首剂量局麻药注入后1、5、10、15 min SP、DP、MAP、HR。于麻醉前(T1)、移植肾植入髂窝后即刻(T2)、手术结束(T3)测血糖;记录开始注入局麻药至出现满意阻滞平面的时间、肌松程度、肾脏植入髂窝后患者不适感和局麻药总量。结果与CSEA组比较,阻滞平面达T6时间DCEA组延长(P< 0.05),局麻药总量DCEA组增多,CSA组减少(P<0.05)。3组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镇痛效应及肌松程度CSA组优于DCEA组和CSEA组。结论与硬膜外阻滞和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相比,肾移植术患者连续腰麻产生较好的镇痛、肌松效果,且局麻药用量较少。
罗中兵陈利民张燕辉宋晓阳
关键词:麻醉脊椎麻醉硬膜外肾移植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肩、髋关节复位术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和单纯异丙酚麻醉用于肩关节和髋关节手法复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行肩关节或髋关节手法复位的病人分为两组,每组15例,A组采用单纯异丙酚静注1.8~2.5mg/kg,麻醉效果欠佳者追加单纯异丙酚;B组:采用静推1~1.5μg/kg瑞芬太尼后,静注异丙酚1.5~2mg/kg,麻醉效果欠佳者追加单纯异丙酚。观察SpO2、HR、MAP变化,异丙酚总用量和体动。结果:A组异丙酚总用量明显高于B组(P<0.05),苏醒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术中循环变化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肩关节和髋关节手法复位术具有肌松好、苏醒较快、镇痛效果满意等优点,是较好的麻醉方法之一。
罗中兵陈利民张燕辉
关键词:二异丙酚瑞芬太尼肩关节复位术
腔镜手术导致二氧化碳栓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临床上腔镜手术期间导致严重的二氧化碳栓塞少见,但其是潜在的致命性的严重并发症,是麻醉医师应注意的重点。二氧化碳栓塞一般发生在二氧化碳注入期间或注入后不久,主要为二氧化碳误入血管或实质脏器所致。二氧化碳栓塞的临床表现由轻到严重为无症状、神经损伤、心血管性虚脱、甚至死亡等。近年来,二氧化碳栓塞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罗中兵张燕辉
关键词:二氧化碳栓塞腹腔镜气腹麻醉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