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珺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门诊规则随诊及住院、曾行或现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共92例。其中48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44例为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荧光免疫层析法对Lp-PLA2含量进行检测。结合并使用ROC曲线获取Lp-PLA2的诊断最佳临界点,探讨LP-PLA2水平与ACS发病的关系。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Lp-PLA2水平为(301.83±112.33)μg/L,高于对照组的(142.22±76.47)μg/L(P<0.001),ROC曲线获取曲线下面积为0.900(0.836,0.964),Lp-PLA2水平截点218.47μg/L时灵敏度为0.854,特异度为0.841。结论 Lp-PLA2水平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传统危险因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具有预测价值,Lp-PLA2水平高于218.47μg/L时,提示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存在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潜在高风险。
- 彭文君张珺邱小雅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脑桥梗死后神经纤维华勒变性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于脑桥梗死后华勒变性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集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发生脑桥梗死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第1周(5.0±2.0 d)内分别采用常规MRI方法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常规的MRI检查结果显示50例脑桥梗死患者的阳性率(62.0%)低于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显示的阳性率(94.0%),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查出的47例阳性病例,其患侧大脑脚和脑桥基底部的FA均值均比健侧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相对于常规的MRI,对于华勒变性的诊断更加敏感和准确。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活体脑桥梗死后华勒变性的诊断的准确性。
- 李慧明张珺叶素惠
- 关键词:脑桥梗死华勒变性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 冠心病患者血清SAA、IL-6、TNF-α和hs-CRP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检测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30例健康者血清SAA、IL-6、TNF-α和hs-CRP水平。结果 CHD患者血清SAA、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并呈AMI>UA>SA的趋势(P<0.05和0.01),且在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者逐渐增高(P<0.01);SAA与IL-6、TNF-α和hs-CRP水平显著相关(P<0.01)。结论 SAA、IL-6、TNF-α和hs-CRP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可作为CHD病情观察的指标,以预防CHD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 张珺李慧明叶素惠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HF患者60例,测定血清GDF-15水平变化,并与30名健康对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胸比值和血清GDF-1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着NYHA分级的增高,CHF患者血清GDF-15水平相应提高(P<0.05或0.01);血清GDF-15和LVEF呈负相关(γ=-0.658,P<0.01),和LVEDD、LVESD和心胸比值呈正相关(γ=0.588,0.596,0.621,P<0.01)。结论血清GDF-15可反映心功能的状态,并对CHF的诊断和病情判定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CHF的新生标志物。
- 张珺李慧明叶素惠陈瑾邱小雅刘琼
- 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
-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MMP-9与hs-CRP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2例患者检查明确诊断的HI住院患者,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在入院后第1,7,14天分别测定血清MMP-9和hs-CRP含量。结果 1 d、7 d、14 d血清MMP-9和hs-CRP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 d相比,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MMP-9和hs-CRP含量均在7 d时显著增高(P<0.05或P<0.01),14 d时出现下降趋势;而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MMP-9和hs-CRP含量均在7 d时非常显著增高(P<0.01),14 d时则出现显著的下降(P<0.05或P<0.01)。血清中MMP-9与hs-CR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MMP-9和hs-CRP可作为HI的早期诊断和判断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 张珺李慧明叶素惠陈瑾邱小雅刘琼
-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基质金属蛋白酶-9高敏C反应蛋白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 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83例高血压病住院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患者住院情况、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缩短31.3%(P〈0.01),住院费用平均降低25.7%(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自我护理能力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自我控制情绪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NP可显著提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 叶素惠池韵清李慧明张珺
-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