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磐谏

作品数:32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11篇银屑
  • 11篇银屑病
  • 8篇免疫
  • 6篇皮损
  • 5篇皮肤
  • 5篇免疫组化
  • 5篇角质
  • 5篇角质形成
  • 5篇角质形成细胞
  • 4篇银屑病皮损
  • 4篇维甲酸
  • 3篇血管
  • 3篇寻常型
  • 3篇他扎罗汀
  • 3篇基因
  • 2篇凋亡
  • 2篇选择性抑制剂
  • 2篇血管活性
  • 2篇血管活性肠肽

机构

  • 27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安医科大学...
  • 2篇陕西省人民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陕西省安康市...

作者

  • 32篇张磐谏
  • 13篇谭升顺
  • 8篇彭振辉
  • 7篇郗彦萍
  • 6篇郑焱
  • 5篇冯义国
  • 5篇周艳
  • 5篇曹振平
  • 4篇王俊民
  • 4篇曾维惠
  • 4篇徐汉卿
  • 3篇李伯埙
  • 3篇肖生祥
  • 3篇罗素菊
  • 2篇吴艳红
  • 2篇王冬云
  • 2篇王国荣
  • 2篇赵斌
  • 2篇冯捷
  • 2篇刘丹亚

传媒

  • 16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2001年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9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B-EGF在进行期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 (HB EGF)在银屑病发病早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银屑病未受累皮肤和进行期银屑病皮损中HB EGF的表达。结果 正常皮肤中 ,HB EGF位于基底层 ( 10 0 % ) ,基底上层几乎不表达 ;在银屑病未受累皮肤和银屑病皮损的周围部分中 ,HB EGF表达升高 ,不仅位于基底层 ,且以灶状分布于基底上层 ( 95 .2 4% ,85 .71% ) ;在银屑病皮损的中央部分 ,全层均无HB EGF表达。结论 HB EGF在银屑病发病的早期阶段可能起一定作用 ,纠正其异常表达可能为银屑病治疗开辟新途径 ,提供新药物。
郑焱彭振辉谭升顺郗彦萍张磐谏王国荣
关键词:HB-EGF银屑病皮损发病机制
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维A酸受体γmRNA在依曲替酸处理前后的改变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维甲酸受体(RAR)γmRNA在依曲替酸处理前后的改变。方法用0.1μmol/L和1.0μmol/L依曲替酸处理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后12h,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维甲酸受体γ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可表达少量的维甲酸受体γmRNA;0.1μmol/L依曲替酸处理后,RARγmRNA的表达无明显增高,为正常对照组的1.8倍(P>0.05);1.0μmol/L依曲替酸处理后,RARγ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为正常对照组4.0倍(P<0.01)。结论低浓度依曲替酸(低于0.1μmol/L)对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RARγ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较高浓度的伊曲替酸可明显诱导RARγmRNA的表达。
罗素菊彭振辉郑焱徐浩翔曹振平张磐谏
关键词:角质形成细胞维甲酸受体依曲替酸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检测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水平,探讨其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FGF10在22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非皮损中的分布。以20例正常皮肤为正常对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非皮损中FGF10的阳性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屑病皮损中FGF10阳性的检测结果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郗彦萍于春水谭升顺周艳冯义国张磐谏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寻常性银屑病免疫组化
白癜风皮损中NPYVIP和SP的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NPY(神经肽Y )、VIP(血管活性肠肽 )、SP(神经肽P物质 )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对 2 0例白癜风患者 (活动期 10例 ,稳定期 10例 )的皮损、非皮损区以及 10例正常人皮肤中的NPY、VIP和SP进行研究 ,并测定各组皮肤标本中NPY、VIP及SP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活动期白癜风皮损中NPY、VIP及SP的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 ,与正常对照及未受累皮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NPY与SP的反应在白癜风活动期皮损与稳定期皮损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VIP的免疫反应性在白癜风活动期皮损与稳定期皮损中相比稍增强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多肽与白癜风的发病有关 ,尤其与白癜风的活动性有关。
曾维惠谭升顺姚聪君张磐谏王冬云
关键词:白癜风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
皮肤真菌病患者郎格罕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检测被引量:2
1995年
应用一组单克隆抗体,ABC法对30例体(股)癣病人外用血及皮损的郎格率细胞和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病人外周血细胞,皮损中HLA-DR+细胞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0.001),细胞数目无明显改变(P>0.05),细胞在皮肤真菌病中可能递呈真菌抗原给T细胞。比率无明显改变(P>0.05),说明局部免疫功能基本正常。上述改变说明细胞免疫在皮肤真菌病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吴安李伯埙谭升顺张磐谏苏玉芳
关键词:皮肤真菌病郎格罕细胞T细胞亚群
血管活性肠肽在扁平苔藓患者皮肤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肠肽 (VIP)在扁平苔藓 (L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IP在 2 0例LP皮损及 2 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皮肤中的表达 ,对染色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皮损区阳性染色呈弥漫性分布在整个表皮 ,细胞浆呈棕黄色染色 ,正常皮肤阳性染色主要见于表皮的基底层细胞中。LP患者VIP表达阳性率和皮损区VI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 (P <0 .0 5 )。结论 LP皮损中VIP表达增高提示其在LP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周艳郗彦萍郑焱张磐谏杨闰平
关键词:血管活性肠肽扁平苔藓发病机制免疫组化皮肤病
以皮肤斑块性浸润和肿瘤表现为主的B细胞淋巴瘤被引量:1
2003年
1病例资料病史:患者女,44岁.皮肤红斑、浸润性斑块2年,皮肤肿瘤半年.
谭升顺江惟苏付勇冯义国袁景奕张磐谏
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
他扎罗汀抑制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他扎罗汀治疗银屑病等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他扎罗汀对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他扎罗汀对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上清液中VEGF分泌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表明他扎罗汀可以减少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VEGF的产生 ,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染色强度明显减弱。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表明 ,他扎罗汀可明显减低角质形成细胞VEGF的分泌 ,并呈剂量依赖性 ,10 -8mol/L他扎罗汀即可使角质形成细胞VEGF分泌减少 40 %左右 (P <0 .0 1)。结论 他扎罗汀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可能在于减少银屑病病人角质形成细胞VEGF分泌 ,从而改善银屑病皮损的血管扩张、增生等病理改变 ,进而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及炎症反应。
张宪旗冯捷李建国徐汉卿汤成利曹振平张磐谏
关键词:他扎罗汀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银屑病
遗传性皮肤病基因突变及临床意义研究
肖生祥冯义国刘艳李建国李晓莉刘安任小蓉雷小兵彭振辉谭升顺王俊民王文强李利张磐谏曹振平袁媛
遗传性皮肤病是人类遗传病中的一大类,有160余种。随着疾病基因的发现和确定,对疾病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之间相互关系和规律的揭示成为研究重点,这将为遗传咨询提供可靠资料,提高分子诊断水平,为基因治疗奠定基础。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关键词:
关键词:基因突变遗传性皮肤病
原位末端标记法对白癜风皮肤凋亡细胞的检测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探讨白癜风表皮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组织形态特点。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ISEL)方法。结果:细胞凋亡基本特征是DNA断裂。结论:DNA断裂是细胞凋亡的主要标志,此可区别于坏死细胞。
苏宝山徐汉卿刘丹亚张磐谏宋长锁
关键词: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白癜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