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军

作品数:60 被引量:154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天文地球
  • 31篇生物学
  • 9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7篇化石
  • 25篇遗迹化石
  • 14篇古环境
  • 7篇泥盆纪
  • 6篇遗迹学
  • 5篇组构
  • 5篇华南泥盆纪
  • 5篇环境意义
  • 5篇古环境意义
  • 5篇沉积环境
  • 4篇遗迹
  • 4篇三叠
  • 4篇上泥盆统
  • 4篇铁矿
  • 4篇泥盆世
  • 4篇黄铁矿
  • 4篇二叠纪
  • 3篇地层学
  • 3篇地球
  • 3篇遗迹相

机构

  • 43篇河南理工大学
  • 23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河南省生物遗...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 1篇贵州省煤层气...

作者

  • 57篇张立军
  • 11篇龚一鸣
  • 6篇齐永安
  • 5篇宋慧波
  • 5篇赵曌
  • 4篇牛永斌
  • 3篇郑伟
  • 3篇苏中堂
  • 3篇李雅莉
  • 3篇胡斌
  • 2篇毛宇翔
  • 2篇宋党育
  • 2篇王娟
  • 2篇冯磊
  • 2篇吴义布
  • 2篇王长征
  • 2篇赵同谦
  • 2篇张国成
  • 2篇邢智峰
  • 2篇邰超

传媒

  • 11篇古地理学报
  • 7篇古生物学报
  • 5篇科技导报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中国地质教育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社会心理科学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人文与管理论...
  • 1篇文教资料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6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8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遗迹化石对显生宙5大生物-环境事件的响应被引量:12
2015年
通过系统梳理与奥陶纪-志留纪、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二叠纪-三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之交的5次生物大灭绝期遗迹化石记录相关的生物和环境事件,发现遗迹化石对5次大灭绝事件为负响应,即在大灭绝事件之后的残存期和复苏期期间,遗迹化石的多样性、丰度、潜穴直径、生物扰动强度、遗迹组构阶层都大为减小.遗迹化石反映的造迹生物行为习性和觅食策略在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后也各有不同,食沉积物性觅食策略在晚奥陶世和晚白垩世大灭绝事件之后占据主导,滤食性觅食策略在晚三叠世大灭绝事件之后占据主导,机会主义遗迹(如Planolites)、食沉积物性和滤食性等多种觅食策略和行为习性在晚泥盆世F-F和晚二叠世两次大灭绝事件之后占据主导.晚泥盆世F-F和晚二叠世两次大灭绝事件之后,遗迹化石记录了底栖生物系统由简单向复杂、由二维向三维生态空间拓展的变化趋势.
张立军赵曌龚一鸣
关键词:遗迹化石显生宙地层学环境影响
四川龙门山地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遗迹化石被引量:13
2013年
四川龙门山甘溪剖面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滨浅海相地层中赋存无脊椎动物遗迹化石,可识别出居住迹、停息迹、觅食迹3大类,鉴定为11属,包括Arenicolites,Chondrites,Cylindrichnus,Diplocraterion,Palaeophycus,Planolites,Phycodes,Rhizocorallium,Rusophycus,Skolithos和Thalassinoides。根据遗迹化石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可识别出5个遗迹组合:1)Planolites-Palaeophycus遗迹组合,主要由觅食迹组成,指示低能的砂质近滨环境;2)Rusophycus-Phycodes遗迹组合,主要是觅食迹和停息迹,形成于低能的近滨环境;3)Chondrites-Palaeophycus遗迹组合,主要是居住迹和觅食迹,反映了贫氧低能的近滨下部环境;4)Skolithos-Cylindrichnus遗迹组合,主要由居住迹组成,形成于高能的前滨环境;5)Skolithos-Diplocraterion遗迹组合,主要为居住迹和觅食迹组合,反映了低能、食物丰富的近滨上部环境。
张立军龚一鸣
关键词:遗迹化石古环境早泥盆世龙门山
最简方案背景下的汉语习语及其翻译研究——以小说《红楼梦》杨宪益夫妇英译本为例
2011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学理论的最简方案(MP,m in im alist princ ip le)。本文从最简方案视角对汉语中习语的翻译问题作了简单的探讨,并以《红楼梦》的杨宪益夫妇的一本中的习语翻译为例,试图从最简方案背景下解释习语的翻译。
李雅莉张立军
关键词:习语翻译红楼梦
遗迹学的可持续发展:第4届国际遗迹学大会综述被引量:4
2016年
第4届国际遗迹学大会于2016年5月6日—9日在葡萄牙新伊达尼亚世界地质公园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论文摘要集和野外地质考察可以看出:遗迹化石与沉积环境分析及遗迹化石的系统古生物学是当前遗迹学研究的热门领域,新概念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是未来遗迹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比表明,中国学者在遗迹化石的系统分类学、陆相遗迹化石以及新遗迹学领域研究较为薄弱。笔者认为,注重遗迹化石在地质突变期中的分析、发展新遗迹学、加强四足动物及鸟类足迹的研究,将是近期国内遗迹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张立军范若颖
关键词:遗迹化石遗迹学
华南泥盆纪生物礁演化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15
2010年
通过对华南泥盆纪生物礁现有资料和作者获得的实际材料的分析研究,编制了华南早、中、晚泥盆世生物礁分布图。华南泥盆纪生物礁最早出现在埃姆斯期晚期,分布层位由西南向北东逐渐变新。华南泥盆纪生物礁分布和演化具有3方面的特征:(1)不同类型生物礁演化差异很大:浅水礁变化最大,台缘礁变化次之,深水礁几乎没有变化;(2)主要造礁生物随时间演替明显:床板珊瑚(埃姆斯期)→床板珊瑚、四射珊瑚和层孔虫(艾菲尔期)→层孔虫和四射珊瑚(吉维特期)→层孔虫(弗拉期)→菌藻类(法门期);(3)生物礁数量和规模在吉维特期出现峰值。研究表明:华南泥盆纪生物礁的发育受区域和全球性因素的共同制约,其中温度、大气中CO2分压(PCO2)和植被—森林生态系等全球性因素对华南泥盆纪生物礁有重要影响。
吴义布龚一鸣张立军冯启
关键词:生物礁泥盆纪
遗迹化石形貌对造迹生物行为与古环境的指示意义——以豫西南淅川上泥盆统Rhizocorallium为例
豫西南淅川上泥盆统王冠沟组发育一套浅海陆棚环境下的生物礁灰岩,组内大量Rhizocorallium发育。本文选取研究区内形态完好的Rhizocorallium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野外宏观潜穴形态观察及定量表征测量后发现...
赵曌张立军龚一鸣
关键词:草莓状黄铁矿泥盆纪
文化差异对留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被引量:32
2004年
文化的民族特性造成了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我国留学生去异国他乡学习和生活时,不得不经历人生的再社会化。文化差异对留学生的心理影响使之在再社会化过程中可能形成或积极或消极的新的人格取向,运用心理调试方法帮助留学生克服因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适,可以使留学生尽快适应在异国他乡的学习和生活。
张立军
关键词:文化差异留学生心理素质文化冲突
华北寒武纪—奥陶纪豹皮状碳酸盐岩系生物扰动成因被引量:10
2020年
华北地区寒武系和奥陶系发育了大量的生物扰动白云岩/生物扰动灰岩,选择两个代表性剖面——河南登封寒武系剖面和山西兴县奥陶系剖面进行碳酸盐岩系生物扰动成因研究。河南登封寒武系第二统朱砂洞组中的遗迹化石较单一,主要为Thalassinoides、含有少量Planolites;山西兴县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五5亚段中遗迹化石较丰富,识别出的遗迹化石共7个遗迹属,分别为Arenicolites、Cylindricum、Helminthopsis、Lorenzinia、Planolites、Teichichnus、Thalassinoides,其中Thalassinoides占主导地位。朱砂洞组主要为滨岸碳酸盐潮坪相,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五5亚段主要为局限台地相。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及室内相关实验手段及方法,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对生物潜穴及围岩进行了宏观和微观结构分析,发现生物潜穴内部主要为白云石,基质围岩主要为方解石,生物潜穴在野外露头上表现为颜色不一的斑块状。两个剖面大量发育遗迹化石Thalassinoides(海生迹),Thalassinoides的三维潜穴系统为白云石化流体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为回流渗透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潜穴充填物白云石化,从而形成了大量豹皮状的生物扰动白云岩。
刘梦瑶齐永安史云鹤高星苏中堂苏中堂
关键词:寒武系奥陶系生物扰动白云岩
遗迹歧异度(ichnodisparity):另眼看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引量:2
2018年
遗迹歧异度作为评估生物成因构造中形态轮廓变化的概念被引入,它揭示出造迹生物个体轮廓、运动系统和行为过程的主要创新。遗迹歧异度是基于形态结构设计的测量鉴别,而遗迹多样性是指遗迹分类的数量,即遗迹属或遗迹种的数量。本文统计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埃迪卡拉纪和寒武纪纽芬兰世、第二世)的88个遗迹属,并鉴定出40个形态结构设计类型,其中前寒武纪包含22个形态结构设计类型,遗迹多样性为32;寒武纪遗迹形态结构设计类型为38个,遗迹多样性为82。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的遗迹化石资料显示,埃迪卡拉纪和寒武纪幸运期之交是遗迹多样性与遗迹歧异度的突变期,两者数量均显著增加。这表明造迹生物在数量上急剧增加,在形态类型上更加多样,造迹生物的个体轮廓、运动方式以及行为过程都渐趋复杂、多样,有力地支持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事件。遗迹歧异度和遗迹多样性相结合,将会进一步增强遗迹学在演化古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刘梦瑶张立军
关键词:寒武纪
四川广元上寺乐平统大隆组遗迹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四川广元上寺乐平统大隆组中上部海相硅质岩、硅质灰岩中赋存较为丰富的遗迹化石,可识别出觅食迹、居住迹5属7种,包括Chondrites targionii,Chondrites isp.,Palaeophycus isp.,Planolites montanus,Planolites isp.,Thalassinoides isp.和Zoophycos isp.。结合遗迹化石组合及其分布特征、生物扰动指数以及地球化学数据(铁化合物比率和总有机碳的变化特征),乐平统大隆组顶部整体处于缺氧富硫或贫氧富氧交替出现的沉积环境,并非持续的缺氧环境。
张鑫张立军
关键词:乐平统生物大灭绝遗迹化石缺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