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佳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由不同细胞核背景引起的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叶绿体蛋白质组的变化(简报)被引量:5
- 2007年
- 叶绿体和线粒体是高等植物细胞内2种重要的细胞器。由于细胞质雄性不育(CMS)被认为是一种由线粒体基因编码的性状,因此,近10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由线粒体基因编码的与CMS相关蛋白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与线粒体相比。叶绿体与CMS关系的研究相对滞后。虽然一些研究者在核不育水稻中。观察到41kDa、45kDa、61kDa、P61、RPL1等叶绿体特异蛋白质,但对生产上有应用价值的细胞质、细胞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中,仅对叶片全蛋白作过分析,而与CMS特性相关叶绿体特异蛋白的研究。迄今国内外未见报道。本研究以2套细胞质相同、细胞核不同的T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为材料,利用2D—PAGE技术,对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叶绿体蛋白质组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细胞核背景下,CMS及相应保持系不同发育时期叶绿体蛋白质组变化;CMS特性与叶绿体蛋白质组的关系以及不同细胞核背景对叶绿体蛋白质组的影响等问题,本文报道了这方面的实验结果。
- 张维佳王艳李雪梅范宝莉王振英彭永康解超杰刘志勇孙其信
- 关键词: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
- PSⅡ抑制型除草剂Atrazine诱导白菜幼苗叶绿体蛋白质组的变化被引量:6
- 2008年
- 为了分析除草剂的作用机理,用PSⅡ抑制型除草剂阿特拉津处理白菜幼苗,用2-DE技术和生物质谱方法分析叶绿体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表明,23种叶绿体蛋白质斑点表现出明显且可重复的改变,其中4个下调,5个上调,14个表现出质的变化;在被处理植株中10个蛋白质斑点是新合成的;14个蛋白质斑点中的4个在高浓度(10mgL-1)Atrazine处理后消失了,但在低浓度(0.01、0.1和1mgL-1)Atrazine处理下没有变化。对14个发生了质变的蛋白质斑点进行了MALDI-TOFMS分析,其中7个分别被鉴定是糖基转移酶-Ⅰ、异戊二烯合成酶、一个经推测的蛋白质、脯氨酸脱氢酶、推测的6-果糖磷酸激酶异构酶Ⅱ、钙转运ATP酶和尿素酶K。同时也分析了阿特拉津处理对白菜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阿特拉津处理后叶绿素a含量下降,叶绿素b含量有上升趋势,但不显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阿特拉津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 李雪梅张维佳王艳王振英彭永康
- 关键词:MALDI-TOFMS白菜
- 玉米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线粒体蛋白质组中的差异蛋白被引量:7
- 2007年
- 利用固相pH3-10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对玉米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CMS)及其相应保持系叶片(苗期、拔节期、孕穗期),胚轴,胚根和花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粒小孢子单一双核期)线粒体蛋白质组中的差异蛋白进行分析。PDQuest 2D图像软件分析表明,苗期和拔节期叶片约有150个蛋白质斑点,胚轴和胚根中可识别出150个线粒体蛋白质斑点,花药中约有100个斑点。利用MALDI-TOF-MS方法,运用MASCOT软件于NCBI进行数据查询,对T-CMS与相应保持系中存在的差异蛋白进行归属鉴定,在T-CMS中存在,保持系中缺失的线粒体蛋白质有:r40c1 protein(胚轴中),mature anther-specific protein,DNA-directed RNA polymerase 23kD subunit,hex- okinaseⅡ和T-CMS中缺失而在保持系中存在的有:glutathione S-transferase,putative protein。其中T-CMS与相应保持系间,线粒体蛋白质组呈现出差异的组织有胚轴、胚根和小孢子单-双核期的花药。叶片的不同发育时期线粒体蛋白质组呈现明显变化,但T-CMS与保持系间没有差异。在小孢子单-双核期(花粉败育期)的花药中,T-CMS与保持系间线粒体蛋白质组出现明显差异,线粒体蛋白质组出现变异的时期与花粉败育时期相一致。
- 张维佳李纯正黄海泉王振英彭永康
- 关键词:花粉败育玉米
- 小麦、玉米CMS及相应保持系细胞器蛋白质组研究
- 本工作以小麦、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利用2D-PAGE和生物质谱技术,对小麦叶片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绿体蛋白质组和玉米的不同组织在不同发育时期的线粒体蛋白质组进行了研究。
对小麦农大323...
- 张维佳
- 关键词:细胞质雄性不育2D-PAGE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