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道锋

作品数:39 被引量:58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8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盆地
  • 32篇鄂尔多斯盆地
  • 14篇马家沟组
  • 13篇奥陶系
  • 10篇储层
  • 7篇奥陶系马家沟...
  • 6篇盐岩
  • 6篇碳酸
  • 6篇碳酸盐
  • 6篇碳酸盐岩
  • 6篇气田
  • 5篇延长组
  • 5篇勘探
  • 4篇油气
  • 4篇白云岩
  • 4篇沉积相
  • 4篇成藏
  • 3篇油气勘探
  • 3篇油气勘探意义
  • 3篇山西组

机构

  • 30篇中国石油天然...
  • 12篇低渗透油气田...
  • 8篇西北大学
  • 8篇中国石油
  • 6篇西南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长庆...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长江大学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河南省生物遗...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9篇张道锋
  • 7篇陈娟萍
  • 6篇谭秀成
  • 6篇刘新社
  • 6篇李文厚
  • 5篇郭艳琴
  • 4篇王龙
  • 4篇聂万才
  • 4篇陈全红
  • 4篇魏新善
  • 4篇闫小雄
  • 3篇肖笛
  • 3篇崔军平
  • 3篇冯敏
  • 3篇王继平
  • 3篇黄道军
  • 3篇于占海
  • 3篇魏柳斌
  • 3篇姚泾利
  • 3篇梁积伟

传媒

  • 7篇古地理学报
  • 5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海相油气地质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2006年全...
  • 1篇第九届全国古...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6篇2024
  • 1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颗粒滩沉积模式及储层成因被引量:15
2018年
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颗粒滩相白云岩储层的沉积特征、储层成因与分布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颗粒滩主要由粉—细晶白云岩、砂屑白云岩和鲕粒云岩组成;(2)颗粒滩分布受"隆拗相间"的古沉积格局控制,主要分布在中央古隆起和榆林—横山隆起带上,次为乌审旗—定边拗陷凸起上;(3)微区多参数分析表明,颗粒滩相白云岩储层经受了准同生溶蚀作用、近地表埋藏期膏盐岩充填作用、晚表生溶蚀作用和晚期方解石、石英和白云石矿物充填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储层成因分析认为,中央古隆起、乌审旗—定边拗陷凸起带与位于盐岩边界线外侧的榆林—横山隆起带颗粒滩是盆地内盐下有利白云岩储集层的发育区。
席胜利于洲于洲张道锋孙哲吴兴宁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盐下白云岩储层溶蚀作用
鄂尔多斯马家沟组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组合表生岩溶效果及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Om)发育典型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其一、三、五段主要发育蒸发岩,二、四、六段多为碳酸盐岩,表生溶蚀作用影响了盐上马家沟组五段(Om_5)1~4亚段风化壳储层的形成与分布,成为靖边大气田主力产层。区内对于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储层岩溶效果定量评价较少,溶蚀模拟试验也多为温度、岩石成份、岩石结构、流体性质等单因素对白云岩溶蚀机理的定性模拟。因此,以基于地质条件下的溶蚀模拟试验为基础,定量评价岩溶作用对膏盐岩-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指出在常压、饱和CO_2水(3%~15%)、气温30℃的封闭体系下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组合溶蚀量与膏盐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含盐白云岩、含白云质膏岩、白云质膏岩、膏质白云岩、含膏白云岩溶蚀率依次降低,溶蚀前后孔隙度至少增加6%。含盐白云岩溶蚀率最高,达19.8%,含膏白云岩溶蚀率最低,仅为6.3%。据此提出含盐白云岩、含白云质膏岩等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是Om有利储集岩,经岩溶作用后孔隙度最高可提高6%~20%,从而较好地解释了Om_5含膏云坪相带存在规模优质储层的原因,并为阐明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岩溶储层形成机理及分布预测提供了试验依据。
白斌胡素云陶士振张道锋刘伟杨文敬张宝民刘新社刘燕熊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
硬石膏结核白云岩沉积微相——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五1^3小层为例被引量:28
2010年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风化壳顶部发育的马五13小层是盆地东部的主要产层之一,小球状硬石膏结核白云岩是其重要的储集层。对马五13小层岩石学特征及微相标志研究表明,这套小球状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及与其间互的含硬石膏白云岩和白云岩均属潮坪沉积,自中央隆起边缘向东,硬石膏结核含量逐渐减少,含盐度降低,水体变得更开阔,自西向东依次发育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白云岩坪,3个沉积相带呈环状弧形展布。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是马五13小层最有利的沉积微相,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次之,靖边大气田分布于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中。沉积微相是控制靖边气田及榆林—米脂地区有利储集层展布的基本因素。
姚泾利魏新善张道锋王少飞黄道军季海锟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沉积微相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太原组灰岩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被引量:1
2024年
下二叠统太原组灰岩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广泛分布,已有多口井试气后相继获得了工业气流,勘探潜力较大,但目前对该组灰岩沉积微相类型与沉积模式的研究尚不够成熟。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太原组大量钻井岩心、薄片的详细描述,综合测井资料,从岩石类型、沉积相类型、典型沉积序列、沉积模式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盆地中东部太原组灰岩的沉积特征与沉积过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太原组由海相碳酸盐岩、混积岩及陆源碎屑岩3大类15小类岩石类型构成,其中海相碳酸盐台地相可进一步划分为生屑滩、滩间海、潮上带(泥坪)、潮间带(泥灰坪)等7种沉积微相。依据地层剖面精细刻画,共识别出海陆过渡环境下的6个典型序列,其中序列1、2、3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序列4、5、6为陆相三角洲沉积序列。综合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早二叠世太原组沉积时期经历了由陆相三角洲(碎屑沉积)→海陆过渡相(混积沉积)→海相碳酸盐台地(碳酸盐沉积)的沉积演化,受沉积期地貌影响,整体具有“北砂南灰,上覆泥煤”的沉积充填模式。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太原组的沉积地质认识,也为后续太原组天然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黄有根许杰郑小鹏郑小鹏刘燕刘燕张道锋李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下二叠统灰岩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浊积岩体系及油气勘探意义
<正>鄂尔多斯延长组湖盆为一大型的敞流湖盆。其充填演化与构造发育史、古气候演化史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可以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即湖盆形成及扩张期、鼎盛期、回返期、萎缩消亡期。在此过程中,湖盆经过四次明显湖进与湖退变化,但深湖...
陈全红李文厚张道锋郭艳琴冯娟萍高永祥崔军平梁积伟
关键词:滑塌浊积扇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上限投资的气田产能建设预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气藏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上限投资的气田产能建设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气田产量规模和气田的综合递减率关系,获取气田的弥补递减产量;S2,气田弥补产量结合气田在下一年的新增产量,获取气田的建...
于占海张道锋王龙黄有根罗建宁侯云东郑腊年冯敏李娅王威孙磊刘平刘宝宪王艳张园园张伟 董倩云 魏金阳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物源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山西组新的含气富集区的发现,其物源也引起了关注与重视。应用砂岩类型、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的分布特征、阴极发光及稀土元素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神木地区山西组的物源问题。结果表明神木地区山西组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部前寒武系变质岩,重矿物组合反映了山西组物源由2条水系控制,研究区内中西部水系来自于同一源区,而东部水系来自不同的源区,但是东西源区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性。山西组物源方向的确定对研究区内山西组沉积相研究以及指导该地区天然气勘探有重要的意义。
张道锋杨文敬漆亚玲闫小雄
关键词:山西组重矿物阴极发光
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与天然气勘探潜力——以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为例被引量:28
2017年
基于钻井、试气、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1+2)亚段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并对天然气勘探潜力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为孔隙度小于2%、渗透率小于0.1×10^(-3)mm^2的储集体。伊陕斜坡东部马五_(1+2)亚段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以含膏泥粉晶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及岩溶角砾白云岩为主,孔隙类型以裂缝-溶孔、裂缝-晶间孔为主,非均质性强,储集层呈薄层大面积展布。奥陶系顶部不整合面构造调整导致的储集层"造孔"与"填孔"作用,以及埋藏期溶蚀增孔与沉积充填减孔共同作用是储集层大面积致密化的主要原因。薄层白云岩致密储集层与上覆广覆式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紧邻形成大面积致密碳酸盐岩气成藏组合,含气普遍,气藏埋深浅(1 900~2 500 m),与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组成立体含气模式,因此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勘探开发潜力大。
魏新善陈洪德张道锋代榕郭彦如陈娟萍任军峰柳娜罗顺社赵俊兴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勘探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4亚段沉积微相研究
加里东期,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古岩溶高地区主力气层段马五1+2遭受区域剥蚀,马五4地层处于风化淋滤作用范围内,形成了新的风化壳储层,且已发现多个高产含气区。深入开展鄂尔多斯盆地马五4亚段沉积微相研究,探讨沉积微相与有利...
聂万才张道锋陈娟萍赵伟波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微相沉积环境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富县地区延长组-延安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被引量:70
2006年
原油族组成、碳同位素、饱和烃气相色谱及萜烷、甾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富县地区延长组-延安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近,为低成熟-成熟原油。原油饱和烃含量在70%以上;碳同位素值偏轻,δ13C值一般小于-31‰;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呈单峰型,主峰碳为C17—C23。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是,五环萜烷含量高于三环萜烷,以C30-藿烷、C29-降藿烷为主,伽马蜡烷含量少;甾烷以C27-胆甾烷、C28-麦角甾烷及C29-谷甾烷为主,规则甾烷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C28-甾烷含量较低,C27-甾烷与C29-甾烷含量相近。原油和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比表明,长8—长4+5半深湖-深湖相腐泥-混合型泥岩是主要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显示原油具有一定的运移效应。
郭艳琴李文厚陈全红曹红霞张道锋
关键词:碳同位素油源对比鄂尔多斯盆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