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超声
  • 7篇动脉
  • 7篇超声检查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下肢动脉
  • 4篇病变
  • 3篇多普勒超声
  • 3篇血管
  • 3篇肿瘤
  • 3篇颈动脉
  • 3篇斑块
  • 3篇彩色多普勒
  • 3篇彩色多普勒超...
  • 2篇动脉斑块
  • 2篇动脉病变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直肠

机构

  • 19篇大连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第八人...
  • 2篇推想医疗科技...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张颖
  • 7篇张春爽
  • 7篇赵世芬
  • 3篇项玉平
  • 2篇杨文风
  • 2篇申锷
  • 2篇毕文君
  • 2篇王良
  • 2篇高媛
  • 1篇苏本利
  • 1篇贺永明
  • 1篇张宇虹
  • 1篇杨文凤
  • 1篇张萍
  • 1篇丁玲

传媒

  • 2篇中国医疗器械...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直肠超声与高频超声联合诊断复杂性肛痰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与高频超声联合诊断复杂性肛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经直肠超声和高频超声检查,记录经直肠超声和高频超声的影像特点,分析联合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及漏诊率。结果复杂性肛瘘经直肠超声和高频超声可见条索状低回声和瘘管走行不规则。超声联合检查检出复杂性肛瘘90例,检出率100%,联合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满意(Kappa值=0.837,P=0.000),诊断复杂性肛瘘分型的准确率为92.22%,特异度均高于90%。结论经直肠超声与高频超声联合诊断复杂性肛瘘结果对临床治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张颖赵世芬张春爽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直肠超声高频超声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体表软组织包块的鉴别诊断分析
2023年
目的:探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体表软组织包块鉴别诊断能力。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一2021年5月收治的124例体表软组织包块患者(129个软组织包块)为研究对象,均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病理组织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包块性质征象检出情况。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良性包块110(85.27%)个、恶性包块15(11.63%)个,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90%、98.21%、88.24%;恶性包块边界检出率为60.00%,与良性包块51.82%相近(P>0.05);恶性包块后方回声衰减检出率为73.33%,较良性包块11.82%高(P<0.05);恶性包块血流信号中2级、3级占比分别为40.00%、60.00%,较良性包块7.27%、0.91%高(P<0.05);恶性包块PS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RI(阻力指数)水平较良性包块高(P<0.05)。结论:在对体表软组织包块鉴别诊断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理想。
姚方一张颖项玉平
关键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盆底前腔室结构参数与产后SUI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盆底前腔室结构参数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初产妇40例,均于产后6周来院行盆底超声检查,存在SUI的18例为研究组,无SUI的2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不同状态下前腔室结构参数水平,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SU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静息状态下,两组间BDT水平比较(P>0.05);研究组产妇PUA、UTA水平大于对照组,而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Valsalva动作下,研究组产妇BND、URA水平大于对照组,膀胱膨出、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BN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PUA、UTA、BNP、BND、URA、BNS均为产后SUI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盆底前腔室结构参数与产后SUI的发生密切相关,产后早期完成盆底超声检查,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SUI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毕文君张颖张春爽
关键词:SUI产后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糖尿病(DM)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5例DM患者和50例非DM患者进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对照,观察其管壁、管腔及彩色血流特点。结果: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斑块以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以腘动脉远侧动脉多见。结论:CDFI对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张颖赵世芬杨文风
高频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T2DM患者128例(糖尿病组),另选健康志愿者98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利用高频超声比较分析两组下肢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斑块类型、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糖尿病组下肢动脉IMT增厚、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及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呈多发、多节段分布,以股动脉处斑块发生率最高;管腔狭窄和闭塞以腘动脉远侧动脉发生率高, 其中以胫前动脉受累最为明显. 股动脉和腘动脉以软斑和混合斑为主, 而胫前、 胫后及足背动脉以硬斑为主,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结论:高频超声是检测T2DM 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简便且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对T2DM 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张颖王良张春爽
二维超声及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超声及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股神经、隐神经病变的价值。方法:将60例T2DM患者依据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标准分为30例T2DM不合并DPN组(B组)、30例T2DM合并DPN组(C组)。另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A组)。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双下肢股神经、隐神经的宽径、厚径、横截面积(CSA)、周长;应用2D-SWE测量双下肢股神经、隐神经的平均剪切波速度(C_(mean)),比较左右下肢及组间参数差异。结果:C组股神经、隐神经的宽径、厚径、CSA、周长均大于B组及A组(P均<0.05);B组股神经的厚径、CSA均大于A组(P均<0.05)。B组隐神经的宽径、厚径、CSA、周长均大于A组(P均<0.05)。C组股神经、隐神经的C_(mean)均大于B组及A组(P均<0.05);B组股神经、隐神经C_(mean)均大于A组(P均<0.05)。结论:二维超声及2D-SWE能够无创、客观、准确地评价T2DM患者下肢股神经、隐神经的异常改变。
宋扬张宇虹张颖张萍苏本利
关键词: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
双输入BCNN-ResNet模型对超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分类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构建颈动脉斑块超声图像分类数据集,构建一种甄别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双输入BCNN-ResNet深度学习模型,探讨双输入BCNN-ResNet模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自动分类及诊断的效能。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者493例。由4名超声科医师观察颈动脉斑块声像图,经综合评判后选取颈动脉稳定斑块超声图像352张,易损斑块超声图像691张,构建共包含1043张颈动脉超声图像的数据集。使用ResNet-50模型作为基础模型,第一个ResNet-50网络输入斑块结构图像,提取结构特征;第二个ResNet-50网络输入裁剪后的斑块图像,获取像素特征,融合两组特征构建一个双输入BCNN模型。通过对图像进行分类监督学习的训练、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比较新构建双输入BCNN-ResNet-50模型与ResNet-34、ResNet-50、ResNet-101、单输入BCNN-ResNet-34、双输入BCNN-ResNet-34、单输入BCNN-ResNet-50模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分类诊断效能。应用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真阳性、假阳性等指标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ROC曲线结果显示,双输入BCNN-ResNet-50模型对超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分类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6。单输入BCNN-ResNet-50模型AUC为0.878,而ResNet-34、ResNet-50、ResNet-101、单输入BCNN-ResNet-34、双输入BCNN-ResNet-34模型AUC分别为0.857、0.860、0.859、0.864、0.868。双输入BCNN-ResNet-50模型对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数据集分类及诊断的效能明显优于其他模型。结论双输入BCNN-ResNet模型可以自动甄别超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此算法优于以往诊断模型,为后续临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筛查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赫兰杨泽堃张颖王玉东陈伟导王一同申锷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超声
经直肠腔内超声弹性成像术前评价T4期直肠癌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评价弹性成像技术术前评价T4期直肠癌的能力。方法应用经直肠腔内超声对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进行检查,对超声诊断为UT3期及UT4期的45例患者应用弹性成像技术再次分期,并分别与术后病理T分期进行对照。结果常规经直肠腔内超声与应用弹性成像技术对T4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56%(34/45)、86.67%(39/45),敏感度分别为64.29%(9/14)、78.57%(11/14),特异度分别为80.65%(25/31),90.32%(28/31),二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T分期、弹性成像分期与病理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0.441和0.689。结论术前评价T4期直肠癌时,弹性成像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好,有助于T4期患者术前分期。
张春爽赵世芬项玉平张颖高媛
关键词:弹性成像技术肿瘤分期
胆囊息肉样病变95例超声检查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9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病理诊断9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胆固醇性息肉80例,炎性息肉8例,腺瘤5例,腺癌2例。结论: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可依据息肉数目、大小等情况判断其病变性质,指导临床手术切除或随访观察。
张颖杨文风王良
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模型自动识别颈动脉斑块被引量:1
2024年
该研究旨在构建一个用于颈动脉斑块超声图像的有无判定的数据集,由1 165例受检者的1 761张超声图像组成。研究采用了一种融合了双线性卷积神经网络与残差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架构,即单输入BCNN-ResNet模型,以辅助临床医生通过颈动脉超声图像进行斑块的诊断。该模型经过训练以及内部和外部验证后,在内部验证中,ROC AUC达到了0.99,其95%置信区间为(0.91, 0.84),在外部验证中ROC AUC为0.95,其95%置信区间为(0.96, 0.94),此表现优于ResNet-34网络模型在内部验证中0.98 AUC的95%置信区间(0.99,0.95)和外部验证中0.94 AUC的95%置信区间(0.95, 0.92)。因此,单输入BCNN-ResNet网络模型展示了优异的诊断性能,为颈动脉斑块的自动识别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赫兰申锷杨泽堃张颖王玉东陈伟导王一同贺永明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