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强生才

作品数:22 被引量:585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利用效率
  • 7篇玉米
  • 7篇水分
  • 6篇水分利用
  • 6篇水分利用效率
  • 5篇滴灌
  • 4篇氮肥
  • 4篇氮营养
  • 4篇施肥
  • 4篇温室
  • 4篇夏玉米
  • 4篇番茄
  • 3篇氮利用
  • 3篇滴灌施肥
  • 3篇燕麦
  • 3篇小麦
  • 3篇关中平原
  • 3篇灌水
  • 3篇灌水量
  • 3篇

机构

  • 17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甘肃农业大学
  • 5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黄河勘测规划...
  • 2篇石河子大学
  • 1篇苏伊士运河大...

作者

  • 22篇强生才
  • 14篇张富仓
  • 6篇张燕
  • 5篇范军亮
  • 5篇李志军
  • 5篇向友珍
  • 5篇熊友才
  • 4篇邢英英
  • 4篇吴悠
  • 4篇邹海洋
  • 3篇周宏
  • 3篇莫非
  • 3篇赵鸿
  • 2篇李维华
  • 2篇王绍明
  • 2篇吴立峰
  • 1篇袁宇霞
  • 1篇周罕觅
  • 1篇潘菊梅
  • 1篇王建永

传媒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排灌机械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集雨模式和降雨变律对燕麦田间生产力及水迁移过程的影响
田间微集雨技术在旱地农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该技术模式与降雨变律对雨水在土壤中储存、迁移和利用的集成影响研究非常少见。本研究以春燕麦坝莜3号品种为试材,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在中国气象局定西农业气象站进行大田试验。...
强生才
关键词:燕麦
施氮时期对夏玉米生长、干物质转运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8年
为探索不同施氮时期对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通过桶栽施氮试验,研究了施氮总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施氮时期对夏玉米的生长、产量和干物质分配转运的影响。试验设置7个施氮处理:N0不施氮(对照);N1拔节期一次性施入;N2大喇叭口期一次性施入;N3吐丝期一次性施入;N4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分次施入;N5拔节期和吐丝期分次施入;N6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分三次施入。结果表明:N4处理植株的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相对于拔节期一次施肥的N1处理增加了5.56%;N4处理的叶面积、成熟期干物质较其它处理高,相对于N1处理分别增长了8.03%和8.29%;N2、N5和N6处理的产量和干物质量无显著性差异,相对于N1处理产量分别增长了4.0%、4.7%和4.1%,N1、N3处理的产量和干物质量较其它处理低,说明分次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干物质量,最佳施肥方案为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分次施入;N3、N5处理的干物质转运率相对较低,相对于产量较高的N4处理转运率分别降低5.5%和8.6%,但其花后同化物累积量相对于N4处理分别提高4.1%和7.8%,绿叶面积相对于其它处理较高,表明吐丝期追施氮肥可以延缓叶片衰老,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周琦张富仓李志军强生才田建柯李国栋李国栋
关键词:施氮时期夏玉米
灌溉施肥对尼罗河三角洲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针对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传统灌溉方式存在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产量低和农户增收困难等问题,通过田间试验探索该地区玉米种植适宜的灌溉施肥模式。大田试验于2012年和2013年在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试验基地进行,共设置滴灌(D)、涌泉细流沟灌(B)、传统沟灌(F)3个灌溉方式和施无机肥(C)、液态有机肥(O)2个施肥种类,共6个处理。试验研究了水肥互作对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地上生物量(ADM)、产量构成要素、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抽雄期以后,灌溉方式和施肥种类对玉米LAI和ADM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OD处理的LAI和ADM均处最高水平。两种施肥条件下,D、B和F 3种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和WUE的影响均表现为:B〉D〉F。不同灌水条件下,O处理比C处理玉米产量提高18.6%~24.4%,WUE提高18.7%~23.4%。CB处理玉米的年均净效益最高,达7 373元/hm2,但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CB处理(即涌泉细流沟灌技术与施无机肥结合)是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玉米最佳种植模式。
向友珍张富仓Mohamed A Rashad强生才邹海洋Ahmed Ali Hassanain
关键词: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膜下滴灌水肥耦合促进番茄养分吸收及生长被引量:113
2014年
研究膜下滴灌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温室番茄水肥科学管理提供依据。设灌水(W)和施肥(F:N-P2O5-K2O)2因素,以常规沟灌施肥(W1:100%ET0,F1:240-120-150 kg/hm2,ET0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为对照(Control, CK),3个滴灌水量(W1:100%ET0、W2:75%ET0、W3:50%ET0)和3个施肥水平(F1:240-120-150 kg/hm2、F2:180-90-112.5 kg/hm2、F3:120-60-75 kg/hm2)。结果表明,滴灌施肥(W1F1)比CK处理的干物质量、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PFP,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fertilizer)分别增加60.0%、46.9%和47.0%,氮、磷和钾吸收量是CK的1.82~2.41、1.56~2.03和1.36~1.90倍。滴灌施肥下,W1F2干物质量最大(9258.3 kg/hm2),W1和W2较W3增产19.0%和6.5%,F1和F2较F3增产18.3%和12.9%。生育期内,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均随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第二果膨大期,F2处理磷和钾吸收量最大除外),灌水量越大,养分利用效率(NUE,nutrient use efficiency)越小,吸收效率(UPE,nutrient uptake efficiency)和PFP越大,施肥量越大,NUE、UPE及PFP均减小。综合分析,滴灌施肥增产效果明显, W1F2(100%ET0,N-P2O5-K2O为180-90-112.5 kg/hm2)处理干物质量最大,有较大的增产潜力,UPE和PFP较高,是适宜的灌水施肥组合。
邢英英张富仓张燕李静强生才李志军高明霞
关键词:滴灌肥料番茄养分吸收肥料利用效率
灌水和施肥对温室滴灌施肥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9
2014年
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滴灌施肥技术下,不同水肥耦合模式对温室番茄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番茄惠玉0806为试材,设100%ET0(I1),75%ET0(I2),50%ET0(I3)3个水分水平,外加高肥〔F1(N 480 kg·hm-2、P2O5240 kg·hm-2、K2O 300 kg·hm-2)〕,中肥〔F2(N 360 kg·hm-2、P2O5180 kg·hm-2、K2O 225 kg·hm-2)〕,和低肥〔F3(N240 kg·hm-2、P2O5120 kg·hm-2、K2O 150 kg·hm-2)〕3个肥料水平,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水肥条件的高低与株高及茎粗成正相关,I2F2处理其产量、干物质累积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最高,依次为102 042.3 kg·hm-2、37.19×103kg·hm-2和37.3 kg·m-3。对番茄品质而言,其灌水量和施肥量之间表现出明显的耦合交互作用,I2F2处理其番茄Vc含量(27.05 mg·100g-1)、番茄红素含量(71.53μg·g-1)均最高,糖酸比(9.57)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3%)较最高值I3F1低24.7%。综上分析,中水中肥(I2F2)模式,在高产的同时,其品质总体优于其它处理,极端水肥措施均不利于番茄生长及品质的提高。
张燕张富仓袁宇霞强生才方栋平
关键词:滴灌施肥灌水量施肥量
施氮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针对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和冬小麦轮作系统过量施氮的问题,确定适宜的施氮量和筛选氮高效品种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于2013年6月~2015年10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试验田中进行,共包括两个...
强生才
关键词:籽粒产量氮素利用效率
全球变化下植物物候研究的关键问题被引量:49
2011年
总结了全球变化下植物物候研究的主要进展,针对该领域国内外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植物物候研究的重心从以前的野外观测和初步统计分析逐步过渡到以揭示物候周期的调控机制和环境效应为主,研究手段从植物物候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表象描述转移到多尺度、多要素耦合关系的综合分析。随着学科交叉研究的不断深入,植物物候研究从植物个体及居群适应性研究转向植物物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气候演变、农业生产乃至人类健康等方面影响的系统评估。并且在该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关键性问题,如不同温度带大气温度与光周期对植物物候期贡献力问题、植物物候变化对气候变暖的非线性响应特征、群落水平上植物物候研究的复杂性、以及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物候研究的重要性等。对我国植物物候研究现状和管理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莫非赵鸿王建永强生才周宏王绍明熊友才
关键词:全球变化植物物候
沟垄集雨对旱地燕麦前期水热状况及发育期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4个沟垄集雨处理对旱地燕麦前期水热状况及发育期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T3可以显著的提高作物耕作层的水分,显著高于处理T1。处理T1地温的日变幅最大(8.8℃),处理T3最小(5.8℃)。处理T3与T4的出苗率最高,分别为67.88%和65.85%,显著高于处理T1(49.51%)。处理T3到达苗期的发育期最短(22d),显著小于处理T1(29d)。可见,处理T3可以显著地提高作物生育前期的土壤水温条件,提高出苗率及缩短作物的发育期。
李维华强生才熊友才
关键词:地温出苗率发育期
基于叶片干物质的冬小麦临界氮稀释曲线模拟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过量施氮现象在陕西省关中平原非常突出,采用简单有效的作物施氮量估算技术,可实现生产成本降低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重目的。临界氮浓度可用于诊断作物氮营养状况,前人多基于地上部干物质建立临界氮素稀释曲线,而本研究以叶片干物质建立该曲线。试验设6个冬小麦品种和4个氮素(N0、N1、N2和N3)水平,以两季(2013--2015年)田间数据构建和验证了基于叶片干物质的冬小麦营养生长期临界氮稀释曲线,经拟合,叶片的临界氮浓度与叶片最大干物质符合负幂函数关系,依据临界氮稀释曲线推导的氮营养指数可评价冬小麦的氮营养状况。结果表明,氮营养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值介于0.57—1.21之间,建立的相对产量与氮营养指数关系表明,关中平原适宜的施氮量介于105~210kg/hm^2之间。基于叶片干物质的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可以很好地评估植株体的氮营养状况,用以指导该区域冬小麦的科学施氮。
强生才张富仓田建柯吴悠闫世程范军亮
关键词:关中平原冬小麦氮肥
不同灌水水平下CROPGRO棉花模型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20
2015年
基于过程的作物模型使用大量的品种和土壤参数来模拟作物生长和土壤水分变化。对于新的作物品种或新的环境,这些参数往往需要重新率定,然而许多参数难以通过实测获得。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SA)可以量化模型输入参数对模型输出的影响,通过筛选出敏感性较大的参数进行率定,而把敏感性较小的参数设为固定值,可以极大简化参数率定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模型模拟精度。为了给DSSAT-CROPGRO-Cotton模型应用于新疆地区进行棉花灌溉制度优化提供本地化的模型参数,对该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该文依据新疆石河子的棉花大田试验资料,应用Morris法和扩展傅里叶幅度敏感性检验(extend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EFAST)法对DSSAT-CROPGRO-Cotton模型3个灌水处理(60%ETC、80%ETC和100%ETC,ET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crop evapotranspiration)下6个输出结果(初花天数、成熟天数、籽棉产量、地上干物质量、最大叶面积指数和蒸发蒸腾量)对于品种和土壤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比较了2种方法的相关关系,最后对EFAST法的输出结果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地上干物质量和最大叶面积指数,Morris法和EFAST法相关性介于0.87∽0.93,对于模型结果成熟天数、籽棉产量和蒸发蒸腾量,2种方法相关性介于0.66∽0.81。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模拟灌水处理对初花天数无明显差异,且模拟初花天数和最大叶面积指数存在参数敏感性过于单一现象。模型参数敏感性随土层而不同:对于成熟天数,〉40∽80 cm土壤参数的敏感性更强;对于地上干物质量和蒸发蒸腾量,〉80∽120 cm土壤参数的敏感性更强,这可能是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下层土壤水分充足程度直接影响作物受到水分胁迫的程度,进而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蒸发蒸腾量。模型输出结果最�
吴立峰张富仓范军亮周罕觅邢英英强生才
关键词:灌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