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昆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术后
  • 4篇神经外科
  • 4篇手术
  • 4篇外科
  • 3篇镇痛
  • 3篇神经外科手
  • 3篇神经外科手术
  • 3篇外科手术
  • 2篇舒芬太尼
  • 2篇自控镇痛
  • 2篇麻醉
  • 2篇患者术后
  • 2篇芬太尼
  • 2篇病人
  • 1篇地氟醚
  • 1篇动脉瘤
  • 1篇毒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彭昆
  • 6篇王保国
  • 5篇韩如泉
  • 2篇王德祥
  • 1篇单若明
  • 1篇张淑珍
  • 1篇董佳
  • 1篇彭宇明
  • 1篇申颖
  • 1篇王恩真
  • 1篇罗芳
  • 1篇曾敏
  • 1篇李红玲
  • 1篇李艳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麻醉与监护论...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唤醒麻醉技术降低开颅患者术后急性疼痛:一项回顾性研究
2021年
目的观察唤醒麻醉技术对开颅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术中唤醒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唤醒组),根据年龄、性别、手术入路及手术时间按照1∶1比例匹配全身麻醉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对照组)。通过住院病历系统采集两组患者资料,电话随访患者术后3个月的疼痛(慢性疼痛)情况。主要指标为患者术后在PACU、住院期间急性疼痛情况以及术后慢性疼痛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80例患者,其中唤醒组40例,对照组40例。唤醒组患者PACU期间及住院期间急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比75.0%,P=0.021;50.0%比72.5%,P=0.039),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唤醒组在PACU期间中重度疼痛[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分≥4分]比例小于对照组(7.5%比27.5%,P=0.019),住院期间中重度急性疼痛的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度以上慢性疼痛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唤醒麻醉技术中以充分头皮神经阻滞为主的多模式镇痛能够显著缓解开颅术后急性疼痛,但是对于慢性疼痛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彭昆李若雯曾敏董佳彭宇明韩如泉
关键词:麻醉唤醒麻醉神经外科手术疼痛
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术中唤醒麻醉技术被引量:10
2012年
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手术应在尽可能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脑功能,术中唤醒麻醉技术是能够达到以上目的的安全且有效的麻醉方法。开颅、关颅期间采用血浆靶控输注技术可达到有效麻醉镇静程度,并通过头部神经阻滞为患者提供充分镇痛,喉罩可于术中有效控制呼吸道保证通气。脑功能区监测及病灶切除期间,通过调控血浆靶控输注参数能使患者达到手术满意的清醒程度。
王德祥彭昆韩如泉
关键词:清醒镇静神经胶质瘤神经传导阻滞
氯胺酮可以改善抑郁患者术后的抑郁症状
2003年
彭昆
关键词:氯胺酮抑郁术后抑郁症状
托烷司琼用于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5-HT3受体拮抗剂盐酸托烷司琼与盐酸恩丹西酮预防神经外科开颅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神经外科行幕上开颅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盐酸托烷司琼组、盐酸恩丹西酮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50例。各组于手术至缝合硬膜时分别静脉滴注盐酸托烷司琼5mg,盐酸恩丹西酮4mg及注射用水。术后中、重度呕吐患者追加使用抗呕吐药物盐酸恩丹西酮。术后观察并记录以下指标:(1)恶心发生率。(2)呕吐发生率。(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镇静评分(OAA/S)。(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6)追加使用抗呕吐药物的药名及剂量。(7)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h内托烷司琼组、恩丹西酮组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但两治疗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丹西酮组术后24h内恶心的发生率较托烷司琼组呈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26,P>0.05)。结论:托烷司琼、恩丹西酮均可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托烷司琼作用时限较恩丹西酮长,可能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
李红玲彭昆韩如泉王保国
关键词:吲哚类昂丹司琼手术后恶心呕吐神经外科手术
术前口服曲马多在神经外科手术超前镇痛的应用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观察颅脑手术病人术前口服不同剂量曲马多对术后镇痛的效果以及副作用的发生率,探讨曲马多用于神经外科手术超前镇痛的合理用量。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择期神经外科全麻颅脑手术患者175例,随机分为三组安慰剂组、曲马多100mg组、曲马多200mg组。各组药物分别于术前2h口服。所有病人术后采用相同剂量的曲马多PCA镇痛。于术后48h内定时观察VAS疼痛评分,记录镇痛药用量、副作用。结果术后VAS疼痛评分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4h内安慰剂组疼痛例数高于超前镇痛组(P<0.05)。口服曲马多各剂量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以曲马多200mg组较高。结论口服曲马多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有明确的超前镇痛作用,术前口服曲马多100mg术后镇痛效果好,术后恶心及呕吐发生率较低,是较适宜的术前口服剂量。
申颖韩如泉王保国彭昆王德祥李艳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术前口服曲马多颅脑手术病人超前镇痛作用PCA镇痛
椎管内麻醉后短暂性神经综合征被引量:2
2006年
由于局麻药潜在神经毒性引起的椎管内麻醉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报道屡见不鲜。本文就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的短暂性神经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预防和治疗进行综述。
彭昆韩如泉王保国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局麻药神经毒性
舒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术后皮下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皮下自控镇痛(PCA)的效果、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将60例神经外科择期行开颅幕上脑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持续+PCA组(CP组)和单纯PCA组(P组),每组30例。术后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0.12mg。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术后2h、20h、24h、44h和48h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0h及24hP组患者主诉疼痛例数多于C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组和P组患者术后48h舒芬太尼用药总量分别为(98.73±5.96)μg和(57.25±9.73)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组和P组患者均未发生呼吸抑制,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分别为90%和80%。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选用持续+PCA模式输注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总体满意率高。
彭昆王保国
关键词:患者自控镇痛神经外科舒芬太尼皮下注射
不同浓度地氟醚对脑动脉瘤患者收缩和舒张脑血管物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地氟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管紧张素I(AT Ⅰ)、血管紧 张素Ⅱ(AT Ⅱ)、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患者45例,随机分为地氟醚1.0MAC组(Ⅰ组)、1.3MAC组(Ⅱ组)、1.5MAC组(Ⅲ组)三组,每组 15例,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术中地氟醚MAC分别维持在1.0、1.3和1.5。分别于麻醉诱 导前(T1)、剪硬膜(T2)、夹闭动脉瘤(T3)和动脉瘤夹闭后30min(T4)四个时点采集动脉血,应用放 免法检测血浆中AT Ⅰ、AT Ⅱ、ET和CGRP的浓度。结果 三组ET于T2、T3和T4较T1时均明 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三组AT Ⅰ、AT Ⅱ和CGRP组内及组 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1.0、1.3和1.5MAC地氟醚均 可降低ET浓度,可能预防术中急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罗芳彭昆王恩真张淑珍王保国单若明
关键词:地氟醚脑动脉瘤内皮素
舒芬太尼在术后病人自控镇痛中应用研究的进展
2008年
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目前临床常甩的镇痛方法。长期以来阿片类药在病人自控镇痛(PCA)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舒芬太尼作为芬太尼的衍生物,在阿片类制剂中其镇痛效应最强.安全范围更大。舒芬太尼独特的药理特性、良好的镇痛效果及较少的不良反应使其在术后镇痛应用中具有独特优势,适用于术后自控镇痛。
彭昆王保国
关键词:舒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