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血管
  • 9篇颅脑
  • 9篇灌注
  • 7篇重型
  • 7篇重型颅脑
  • 7篇颅内
  • 7篇成像
  • 6篇颅脑损伤
  • 6篇脑灌注
  • 6篇脑损伤
  • 6篇脑血
  • 6篇脑血管
  • 6篇痉挛
  • 6篇垂体
  • 5篇氧分压
  • 5篇重型颅脑损伤
  • 5篇组织氧
  • 5篇组织氧分压
  • 5篇脑组织
  • 5篇脑组织氧

机构

  • 27篇江阴市人民医...
  • 16篇宁波大学医学...
  • 3篇东南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省宁波市...
  • 1篇宁波市康复医...

作者

  • 46篇徐裕
  • 17篇高恒
  • 13篇那汉荣
  • 12篇邓生德
  • 11篇江凯
  • 11篇王其平
  • 10篇周新民
  • 7篇王玉涛
  • 6篇王良炯
  • 6篇汪建华
  • 5篇叶富华
  • 5篇张霞萍
  • 5篇徐向东
  • 4篇王海涛
  • 4篇成科
  • 4篇王蓼
  • 4篇冯东侠
  • 4篇蒋剑锋
  • 3篇杨磊
  • 3篇于志海

传媒

  • 13篇江苏医药
  • 5篇现代实用医学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江苏省第十八...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现代保健(医...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 1篇2013浙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系外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好发于老年人,约占颅内血肿的10%[1]。从受伤到发病时间,一般在1-3个月。目前,对CSDH的治疗意见已基本一致,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即应实行手术治疗。首选方法是行钻孔引流术,疗效满意,但当血肿液化不良,血肿腔存在分隔时,单纯钻孔引流往往不能完全清除血肿,术后复发率很高,有报道高达23%[2]。
徐伟东周新民徐裕潘鹤鸣龚凯高恒
关键词:小骨窗开颅CSDH硬脑膜骨瓣开颅蛛网膜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侧脑室导管测压法进行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300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45例再次手术;ICP与GCS两者呈负相关性。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颅内再出血,精确评估预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徐裕周新民徐伟东冯东侠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压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被引量:2
2011年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脑血管病患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我们回顾性总结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病例76例,经CT定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那汉荣王其平徐裕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式选择脑血管病患者CT定位致残率
不同方法动脉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对比研究
2018年
目的研究选择性和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方法及疗效对比。方法分别对两组脑血管痉挛患者进行动脉内选择性灌注(选择性组,24例)和超选择性灌注(超选择性组,27例)治疗,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压、心率,记录灌注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随访6个月并进行GOS评分。结果两组均无死亡和植物生存的情况,选择性组影像学改善率为87.5%(21/24),超选择性组为92.6%(25/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选择性组症状改善率为70.8%(17/24),超选择性组为88.9%(2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选择性组预后良好者比例为83.3%(20/24),超选择性组为92.6%(25/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1)。结论动脉血管内选择性和超选择性灌注维拉帕米治疗脑血管痉挛均有一定的疗效,同时对全身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是血管内介入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但超选择性灌注是否优于选择性灌注还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周新民蒋剑锋叶富华徐裕
关键词:维拉帕米超选择性脑血管痉挛灌注
垂体卒中的临床观察及治疗选择
2015年
垂体卒中(PA)是垂体出血或缺血坏死伴有突发的头痛、呕吐、急性视野缺损、脑神经麻痹、下丘脑功能低下、昏迷的神经外科临床急症。多发生于伴垂体腺瘤患者,正常垂体较少发生。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7例PA患者临床观察及治疗选择报道如下。
徐向东那汉荣徐裕薛鑫诚高恒
关键词:垂体卒中脑神经麻痹缺血坏死视野缺损
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江阴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包括单纯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患者。详细收集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卒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吸烟史);收集入院检查指标[首次发现异常至急诊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结果[随机血糖、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纤维蛋白原];根据患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区分责任血管所在部位(前循环、后循环、前后循环)并收集相关影像学参数(梗死核心体积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单纯静脉溶栓和桥接治疗患者收集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患者收集入院至动脉穿刺时间及取栓后血管再通情况[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收集患者出院时情况(出院NIHSS评分)。根据出院后90 d随访mRS评分将患者分为结局不良(mRS评分3~6分)组和结局良好(mRS评分0~2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的因素,并分别生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探讨对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患者152例,男86例,女66例;年龄38~91岁,平均(73±10)岁。其中单纯静脉溶栓52例,单纯机械取栓24例,桥接治疗76例。再灌注治疗后结局不良患者69例(结局不良组),结局良好患者83例(结局良好组),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首次发现异常至急诊时间、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入院NIHSS评分、治疗前
周国庆朱祖福王辉徐裕
关键词:心房颤动脑梗死
256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全脑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患者进行CTP和CTA联合检查,按照MCA狭窄程度分为轻、中及重3级,进行病变侧与健侧的脑血流量(rCBF)、局部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灌注参数对比。结果病变侧与健侧分水岭区rCBF、MTT及TTP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节区rCBV、rCBF、MTT及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侧枝循环等多种因素影响,MCA重度狭窄或闭塞与脑内血流灌注降低有相关性,轻中度狭窄与脑灌注降低无明显相关性。
徐裕邓生德王海涛王良炯成科江凯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灌注CT血管成像
小骨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小骨窗下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患侧枕部乳突后小骨窗手术治疗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中将责任血管用Teflon棉与三叉神经垫开。结果随访0.5~5年,中位随访时间2.3年,疼痛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3例,无永久性手术并发症。结论小骨窗下显微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创伤小,效果好,术后恢复快。
徐裕徐向东那汉荣高恒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小骨窗微血管减压术
MR弥散加权成像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脊柱转移瘤诊断中MR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80名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接受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阳性检出率略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ADC值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EDC值明显更高(P<0.05)。结论应用MR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脊柱转移瘤病灶进行临床诊断可以明显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进而明确区分正常组织与脊柱转移瘤病灶的ADC值、EDC值,为随后的脊柱转移瘤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合理化的重要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张宇成科徐裕宋作新崔杰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MR弥散加权成像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鞘瘤14例,其中12例可见不同程度囊变,肿瘤实质呈稍长T_1、稍长T_2信号,囊变区呈长T_1、长T_2信号;神经纤维瘤9例,其中4例为多发性,肿瘤实质呈等T_1、略长T_2信号;脊膜瘤5例呈等T_1、长T_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4例可见硬脊膜尾征;脂肪瘤2例,呈短T_1、略长或长T_2信号,脂肪抑制T_1WI信号强度明显降低;成熟性畸胎瘤1例。结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定性诊断。
王蓼水淼徐裕张霞萍
关键词:椎管肿瘤磁共振成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