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雪雁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离体
  • 3篇灌流
  • 2篇适应性产热
  • 2篇门静脉
  • 2篇静脉
  • 1篇丹酚酸
  • 1篇丹酚酸B
  • 1篇动脉
  • 1篇毒物
  • 1篇毒性
  • 1篇虚证
  • 1篇血瘀
  • 1篇血瘀证
  • 1篇阳虚
  • 1篇阳虚证
  • 1篇药效
  • 1篇药效评价
  • 1篇异丙肾
  • 1篇异丙肾上腺素
  • 1篇用药

机构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蔡大勇
  • 6篇徐雪雁
  • 4篇张文通
  • 4篇卢阿娜
  • 4篇赵欣
  • 4篇宋梦
  • 3篇李澎涛
  • 3篇周航
  • 2篇张涛
  • 2篇吴琨
  • 2篇贾旭
  • 2篇王思轩
  • 2篇银河
  • 1篇陈明
  • 1篇张滔滔
  • 1篇张保春
  • 1篇李国彰
  • 1篇樊雅梦
  • 1篇唐汉庆
  • 1篇李文靖

传媒

  • 3篇中国药师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年份

  • 5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鼠离体肝脏灌流系统的建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大鼠离体肝动脉/门静脉灌流系统的实验方法。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麻醉状态下,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插管;经肝动脉冲净残留血液,灌流状态下游离肝脏;定量蠕动泵调节肝动脉或门静脉的Krebs-Henseleit平衡液(或加等渗葡聚糖)的灌流流速,泰盟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监测肝动脉或门静脉的压力变化,采用Prism-4非线型可变斜率回归获得"有或无胶体渗透压"KH液灌流的流速-压力曲线及方程式,计算半效流速及其95%的可信限。结果:无胶体渗透压灌流状态下的肝脏系数无差别,肝动脉的半效流速为2 217(95%CI 1 209~4 068)μl·min^(-1),对数流速-压力直线方程为Y=142.4X+706.9;门静脉半效流速为3 791(95%CI 3 549~4 049)μl·min^(-1),对数流速-压力直线方程为Y=479.6X+5 034。等效胶体渗透压灌流状态下的肝脏系数无差别,肝动脉半效流速为3 754(95%CI 3 175~4 440)μl·min^(-1),对数流速-压力直线方程为Y=133.5X-719.0;门静脉半效流速为6 018(95%CI 5 565~6 508)μl·min^(-1),对数流速-压力直线回归方程为Y=538.3X+4 704。半效流速接近正常大鼠生理平均值,各半效流速95%可信限涵盖大鼠正常生理状态的变化范围。有或无胶体渗透压灌流状态之间总体无差别。结论:在恒流测压模式下,等渗灌流大鼠离体肝动脉和门静脉灌流系统的视窗时程长、机能变化稳定、操作流程简便,为认识肝动脉和门静脉离体舒缩机制奠定了基础。
吴琨徐雪雁王思轩周航张挽澜张文通卢阿娜宋梦杨潇樊雅梦张保春李澎涛蔡大勇
关键词:肝动脉门静脉灌流离体
灌流流速决定慢性肝损伤大鼠的离体门脉压力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灌流流速所决定的慢性各阶段肝损伤大鼠离体门脉压力方程.方法:常规观察CCl4慢性肝损伤第0、28、56、84天的肝脏系数与肝脏病,大鼠肝动脉、门脉和肝静脉插管,经肝动脉冲净残血,门脉灌流状态下游离肝脏;定量蠕动泵调节门脉灌流流速(μL/min),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监测压力(mmHg),采用Prism-4非线型可变斜率回归由对数流速所决定的压力效能方程式,计算半效对数流速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结果:在连续CCl4慢性肝损伤0、28、56、84天,由灌流数值流速(μL/min)决定的离体大鼠门脉灌流压力(mmHg)效能方程分别为y=-0.1428+1.1423/[1+10(13.805-3.84x)](r2=0.9996)、y=-0.1570+1.419/[1+10(4.666-1.27x)](r2=0.9958)、y=0.05106+0.96594/[1+10(10.877-2.958x)](r2=0.9987)和y=-0.09893+1.406/[1+10(4.3-1.158x)](r2=0.9989);半效对数流速(95%CI)分别为3.595(3.561-3.628)、3.674(3.285-4.064)、3.677(3.614-3.740)和3.713(3.449-3.977).结论:随着慢性肝损伤进展,离体门脉灌流流速所决定的压力方程具有不同系数和相同形式的特征,增高半效灌流流速可建立门脉舒张潜能低下的系统生物学门脉药效干模式.
徐雪雁张涛周航赵欣张滔滔银河李婷李澎涛蔡大勇
关键词:慢性肝损伤离体灌流系统生物学
附子理中丸增强脾阳虚证大鼠适应性产热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对脾阳虚证大鼠适应性产热的增强作用。方法:18窝新生Wistar大鼠,同窝匹配、体重均衡,随机分9组,不切除甲状腺的5组为获得性脾阳虚,切除甲状腺的4组为发育性脾阳虚。d_1切除部分甲状腺,d_(42)切除肩胛骨间棕色脂肪,d_(56)高脂饲养,d_(70)用药防治。每周称量计算体重增长率,d_(98)观察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适应性产热的峰值(℃)和曲线下面积(℃·h),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获得性脾阳虚大鼠,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体重增长降低37.1%(P<0.01),适应性产热峰值降低3.2%(P<0.01),曲线下面积减少3.4%(P<0.01)。温治组与高脂组相比,体重增长增加33.6%(P<0.01),适应性产热峰值升高0.5%(P<0.01),曲线下面积增加0.7%(P<0.01)。发育性脾阳虚大鼠,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体重增长降低16.6%(P<0.01),适应性产热峰值降低5.5%(P<0.01),曲线下面积减少5.6%(P<0.01)。温治组与高脂组相比,体重增长降低58.8%(P<0.01),适应性产热峰值升高1.1%(P<0.01)、曲线下面积增加0.9%(P<0.01)。结论:附子理中丸增强获得性和发育性脾阳虚模型大鼠的适应性产热。
张文通唐汉庆王勇卢阿娜赵欣宋梦徐雪雁李国彰蒋玉凤蔡大勇
关键词:附子理中丸脾阳虚证适应性产热
丹酚酸B与甘草酸对大鼠门静脉灌流压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甘草酸与丹酚酸B对离体大鼠门静脉的舒缩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插管。经肝动脉冲净肝内存血液,灌流状态下游离肝脏;苯肾上腺素预收缩恒流门脉,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甘草酸与丹酚酸B对门静脉灌流压的影响,Prism-4非线型可变斜率回归计算半效浓度。结果甘草酸对苯肾上腺素收缩门脉舒张作用的半效浓度1.5556×10-9mol/L,提示其直接舒张作用为治疗门脉高压的药理机制之一。丹酚酸B对苯肾上腺素收缩门脉具有收缩作用,半效浓度为1.4639×10-9mol/L;提示其间接调控作用参与对门脉高压的协同治疗。结论在恒流测压模式下,甘草酸对离体门脉具有舒张作用,而丹酚酸B具有收缩作用。
周航王思轩张涛徐雪雁吴琨贾旭陈明李澎涛蔡大勇
关键词:门静脉灌流离体甘草酸丹酚酸B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药效评价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建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在模型大鼠上,确定异丙肾上腺素诱导产热的最适剂量及催产素诱导子宫痉挛性收缩的最适剂量。方法 36只大鼠切除背部棕色脂肪7d后,丙硫氧嘧啶连续灌胃42d,术后21d开始雌激素连续灌胃28d,建立痛经寒凝血瘀证模型。在中性环境温度(28℃)下,d40乙醚浅麻醉苏醒后,生物机能检测系统连续监测尾静脉推注等比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前30min和给药后120min,计算单位时间的温度曲线下面积,以给药前后单位时间曲线下面积的变化率计算诱导产热的ED50;d42水合氯醛麻醉下,尾静脉推注等比剂量的催产素,生物机能检测系统连续监测给药前后各30min的大鼠宫腔压力曲线下面积,以给药前后的面积变化率计算诱导宫缩的ED50。结果成功建立了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大鼠模型。异丙肾上腺素诱导该模型大鼠产热的ED50为0.210μg·g-1,95%置信区间为0.167~0.264μg·g-1;催产素诱导宫缩的ED50为0.028U·g-1,95%置信区间为0.012~0.066U·g-1。结论建立了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大鼠模型;在造模大鼠上,确定了异丙肾上腺素诱导适应性产热和催产素诱导子宫痉挛的最适剂量,作为评价原发性痛经痉挛性疼痛程度及其受局部温度影响的准确指标及观察条件。
卢阿娜蔡妍阳宋梦张文通赵欣徐雪雁蔡大勇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药效评价异丙肾上腺素催产素适应性产热
三聚氰胺急性毒性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启示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从急性毒性分析三聚氰胺对有肾毒性药物的影响。方法:以昆明小鼠为对象,1次灌胃给药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连续观察14d,记录小鼠中毒情况及死亡只数,Bliss法计算LD_(50)及95%可信限。对死亡及14d存活动物相关组织做病理观察。结果:小鼠灌胃给药LD_(50)与95%可信限为9899.97mg·kg^(-1)和7897.22~12410.63mg·kg^(-1);其中雌性为11375.00mg·kg^(-1)和7643.13~16929.01 mg·kg^(-1),雄性为8385.81mg·kg^(-1)和6334.49~11101.40mg·kg^(-1)。中毒动物肾远曲小管、集合管管腔有淡红色析出物及其钙化颗粒,伴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结论:三聚氰胺终毒物可能为同系物的聚合体,临床用药应考虑三聚氰胺与有肾毒性药物的联合毒效应。
赵欣张文通银河卢阿娜宋梦李文靖徐雪雁贾旭蔡大勇
关键词:三聚氰胺急性毒性合理用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