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伟
- 作品数:18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70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总结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的发病部位、临床症状、内镜及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GEP-NE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患者中,35例(50.0%)发生于胰腺,18例(25.7%)发生于直肠,10例(14.3%)发生于胃,7例(10.0%)发生于阑尾;55例(78.6%)表现为非功能性,15例(21.4%)表现为功能性;包括神经内分泌瘤(NET)50例(71.4%),神经内分泌癌(NEC)15例(21.4%),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癌(MANEC)5例(7.2%);1级43例(61.4%),2级7例(10.0%),3级20例(28.6%)。内镜、B超、CT及MRI检查的检出率分别为90.0%(27/30)、67.9%(19/28)、86.0%(43/50)及70.0%(7/10)。70例患者中,67例(95.7%)患者接受手术治疗,4例患者术后行化疗,2例患者行生物治疗;其余3例(4.3%)仅行支持治疗。治疗后40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9年,中位随访时间为3年,其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2.5%(33/40)、47.5%(19/40)及35.0%(14/40)。结论 GEP-NEN的发病部位以胰腺最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及影像学检查虽可以检出病灶,但最终确诊仍需要病理学检查;其治疗以手术为主,以化疗和生物治疗为辅。
- 龚海燕戈伟蒋松松陈刚
- 关键词: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
-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回结肠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对术后肠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行回结肠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对病人术后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右半结肠癌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回结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端侧吻合组(31例)及侧侧吻合组(64例)。通过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首次通便时间、腹泻症状和持续时间评估病人术后肠功能,通过胃肠生活质量评分(GIQLI)评价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后病理分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侧吻合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4.0(3.85,4.35)d vs.3.6(3.40,3.725)d]和首次通便时间[4.5(4.30,4.80)d vs.4.1(4.00,4.30)d]晚于侧侧吻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端侧吻合组术后每日腹泻次数[4(3,4)次/d vs.5(4,6)次/d]和术后腹泻持续天数[3.0(2.0,4.0)d vs.4.5(4.0,6.0)d]低于侧侧吻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侧吻合组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的GIQLI评分分别为69.0(65.50,73.50)分、99.0(93.00,100.00)分和110.0(106.50,117.50)分,侧侧吻合组分别为63.0(61.00,67.00)分、76.5(72.50,81.50)分和104.0(96.75,109.25)分,端侧吻合组各时间点GIQLI评分均高于侧侧吻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侧侧吻合相比,端侧吻合可能更有助于改善右半结肠癌病人的术后肠功能和生活质量。
- 李智伟程伟戈伟邵丽华马晓龙范圣先陈刚陈刚
- 关键词:端侧吻合侧侧吻合肠功能
- 低位直肠癌保留部分肛提肌重建盆底的改良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部分肛提肌重建盆底的改良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ELAPE)手术操作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不能保肛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按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常规清扫和分离,至肿瘤平面时根据肿瘤位于直肠的部位,分离健侧直肠系膜与肛提肌;完成腹部操作后,改折刀位行会阴部操作,切除患侧肛提肌,并保留部分健侧肛提肌行重建盆底的改良ELAPE手术。结果共26例患者行保留部分肛提肌重建盆底的改良ELAPE手术,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9~76岁,肿瘤距肛门距离平均(2.54±1.05)cm,平均手术时间(285.0±35.8)min,平均出血(92.3±39.2)ml;术后病理Ⅰ~Ⅱ期8(30.8%)例,Ⅲ期18(69.2%)例。平均淋巴结清扫(13.6±3.6)枚,环周切缘均阴性。术后住院时间(11.6±2.9)d,出现尿潴留2例。中位随访时间26(12~33)个月,1例出现肝脏转移,其余均无局部及远处复发转移征象;均无盆底疝发生。结论低位直肠癌保留部分肛提肌重建盆底的改良ELAPE手术安全可靠,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邵丽华陶亮戈伟姜超喻陈刚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肛提肌
- 中低位直肠癌切缘微转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肿瘤之一,采用规范化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后局部复发率仍较高,其中直肠癌环周切缘及下切缘存在的微转移是局部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因素,本文就直肠癌环周切缘及下切缘微转移的研究作一综述.
- 蒋松松戈伟张凯郑黎明陈刚
- 关键词:直肠癌环周切缘微转移
- 纳米炭导航行淋巴示踪在结直肠癌TNM分期中淋巴分期价值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索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在结直肠癌TNM分期中淋巴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结直肠外科自2021年7月起,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患者筛选合格后,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计划纳入每组可评价病例200例.试验组患者由研究者行肠镜检查,并注射纳米炭混悬液.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手术,术前不注射纳米炭混悬液.比较两组之间淋巴结检出数、阳性淋巴结检出数、淋巴分期之间的差异.结果共361例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其中试验组179例,对照组182例.试验组患者获取的淋巴结总数平均为(20.2±5.9)枚,高于对照组的(15.0±5.5)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4,P<0.001).试验组患者获取的阳性淋巴结总数平均为(1.6±3.9)枚,高于对照组的(0.8±1.9)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2,P=0.005).试验组中,97例患者(54.2%)淋巴分期为N0,56例患者(31.3%)为N1,26例患者(14.5%)为N2.对照组中,115例患者(63.2%)淋巴分期为N0,57例患者(31.3%)为N1,10例患者(5.5%)为N2.两组之间淋巴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24,P=0.013).结论结直肠癌行纳米炭淋巴示踪导航可以获取更多的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从而得到更精准、更客观的淋巴分期,判断预后,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 戈伟陈刚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纳米炭导航
- 一种选择性肝门阻断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选择性肝门阻断器,包括压迫带。压迫带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长条形扁状体,两端分别连接有导管和张紧条。导管为带有圆形通孔的圆柱体,与压迫带相连的另一端设有V形卡口。张紧条呈圆条状,由弹性材料制成,直径小于所...
- 余德才丁义涛江春平戈伟
- 文献传递
- 一种肝组织直线型闭合器钉仓组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肝组织直线型闭合器钉仓组件,包括钉仓盒、钉仓盖、抵钉座和钉仓匣;钉仓盒、钉仓盖和钉仓匣为长条状;钉仓盖的一端为圆弧形楔部,另一端设有轴承座;抵钉座安装在钉仓盖上,位于在轴承座的外侧端部;钉仓匣安装在钉...
- 余德才丁义涛杨玉志戈伟
- 文献传递
- 淋巴管囊肿1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淋巴管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淋巴管囊肿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术后病理及随访情况。结果 19例患者的发病部位以腹膜后、腹壁、颈部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13例患者因体检或术中发现,6例患者因疼痛不适而就诊。14例患者行B超检查,12例提示为囊性病变;14例患者行CT检查,均提示为囊性占位。19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和/或免疫组化证实为淋巴管囊肿,免疫组化标记物D2-40的敏感性为89.5%(17/19)。患者随访,均预后良好。结论淋巴管囊肿较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B超、CT及MRI有助于术前诊断,确诊有赖术后病理,治疗需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 郑黎明戈伟蒋松松陈刚
- 关键词:淋巴管囊肿
- 全腹腔镜下ALPPS治疗乙肝肝硬化背景大肝癌一例
- 2018年
- 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是一种全新的肝癌手术方式,为许多剩余肝脏体积不足的中晚期肝癌病人提供了治疗的希望。
- 吴星宇余德才戈伟戴勃丁义涛
- 关键词:大肝癌乙肝肝硬化全腹腔镜肝脏体积静脉结扎
- 成分分离技术在切口疝手术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总结并分析成分分离技术(component separation technique,CST)在腹壁切口疝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对18例切口疝患者分组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清洁切口疝行"补片修补术+腹壁CST"的1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复发。污染切口疝行CST修补的7例患者,术后出现血肿1例,予对症处理后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复发1例。二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2.67,P=0.034、0.017),二组患者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39)。结论对于清洁切口疝,补片修补是首选方法。对于巨大切口疝,最佳的治疗方式是补片修补联合CST。对于污染切口疝,CST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 戈伟张凯
- 关键词:疝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