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低温冬眠疗法联合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亚低温冬眠疗法联合纳洛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DAI患者82例,40例采用亚低温冬眠疗法联合纳洛酮疗法,42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平均昏迷持续时间、3个月随访病死率,6个月随访GO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82例,亚低温冬眠疗法联合纳洛酮治疗,能够缩短DAI患者昏迷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论本组患者通过早期应用亚低温联合纳洛酮疗法,可以提高DAI的治疗效果。
- 易勇淡冰陈犇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亚低温纳洛酮
- 132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32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并发症的处理及治疗效果。结果 132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手术治疗743例(56.13%),非手术治疗581例(43.87%)。根据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评分,良好832例;中残176例;重残168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45例。结论积极科学的院前急救,及时早期选择手术及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综合治疗,防治并发症是急性颅脑损伤救治,改善预后的关键。
- 陈犇易勇曾义军曾令春皮英
- 关键词:颅脑损伤预后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回顾39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发生的急性脑膨出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原因及救治方案,认为术前、术中预估急性脑膨出可能,分析发生原因,实行钻孔探查或术后CT复查,同时大骨瓣减压,清除诱发因素是防止脑膨出的有力措施。
- 陈犇易勇曾义军曾令春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膨出手术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胸苷激酶1与脑胶质瘤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胸苷激酶1(TK-1)与脑胶质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20年8月于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胶质瘤级别分为低级组(n=53)、高级组(n=67),另选取行颅脑手术的良性脑膜瘤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手术前后血清IGF-Ⅰ、TK-1水平变化情况。计算血清IGF-Ⅰ、TK-1诊断脑胶质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Pearson法分析血清IGF-Ⅰ、TK-1水平与脑胶质瘤等级的相关性。结果 手术前,胶质瘤组血清IGF-Ⅰ、TK-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前高级组脑胶质瘤患者血清IGF-Ⅰ、TK-1均显著高于低级组。IGF-Ⅰ、TK-1联合检测时灵敏度最高、约登指数最大。血清IGF-Ⅰ及TK-1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级别呈正相关(r=0.725,0.663,P<0.05)。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血清IGF-Ⅰ、TK-1均显著高于脑膜瘤患者,二者与胶质瘤分级具有较好相关性,行颅脑手术后二者水平均出现降低,术前血清IGF-Ⅰ、TK-1两者联合可以准确预测脑胶质瘤分级。
- 易勇周章明向前刘家刚
- 关键词:脑胶质瘤胸苷激酶1
-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20例诊治体会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脑性盐耗综合征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伤后6~10 d始出现低钠血症症状,其中14例表现为持续嗜睡,3例昏迷程度加深,3例出现肢体抽搐,5例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复查头颅CT均未发现复发血肿及远隔部位血肿,行去骨瓣减压术的18例均出现骨窗区张力增高;所有患者腰椎穿刺证实颅内压增高。查血钠107~128 mmol/L,血浆渗透压225~270 mmol/L,抗利尿激素7.5~14.6 ng/L;尿钠110~170 mmol/24 h,尿比重1.010~1.020;血钾、肾功能均正常。均明确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治疗3~6个月后,恢复良好9例,中残6例,重残4例,死亡1例,病死率5%,无植物生存状态。结论低血钠、高尿钠、低血容量及意识状态改变是脑性盐耗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提高早期诊断率有利于预防和控制病变,水化和补盐治疗安全有效。
- 易勇淡冰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性盐耗综合征低钠血症
- 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作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对92例TSAH分为对照组44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采用腰椎穿刺加腰大池置管脑脊液(CSF)引流疗法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总结评估。结果:治疗组恢复良好45例,轻残3例;对照组恢复良好22例,轻残17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生存1例,死亡l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TSAH具有疗效好、方法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费用低及材料易得等优点,便于临床开展。
- 淡冰易勇曾义军
- 关键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置管引流疗效观察
-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和分析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我院2007年3月~2009年10月收治的326例颅脑损伤病人(伴有复合伤除外)的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CT扫描结果确定有无TSAH,并分为有TSAH组和无SAH组,探讨TSAH与不同年龄、性别、致伤原因、GCS评分、CT评分、合并原发性脑损伤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147例发生TSAH(45.09%)。随着年龄的增加,TSAH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组20岁以下和20~60岁的发生率分别为17%和66.6%;致伤原因中以车祸伤和高处坠落伤多见,分别为66.6%和14.2%。TSAH常合并的脑损伤是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48.7%和42.9%);随着病情的加重,TSAH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预后越差。结论:TSAH在急性颅脑损伤中常见。伤情越重,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 淡冰易勇曾义军
- 关键词:颅脑损伤预后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脑代谢和手术后康复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脑代谢和手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15年8月间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脑膜瘤患者,按照临床试验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输液模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血氧含量、脑氧摄取率、乳酸含量和术后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和补液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诱导前比较,术中两组患者的血氧含量明显下降,而乳酸含量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对照组患者的乳酸含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神经功能评分[(15.4±4.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卡氏体能状态评分[(81.9±6.1)分]明显高于术前[(70.1±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瘤切除术围手术期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稳定心指数,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从而保证脑灌注、改善微循环,降低脑乳酸生成率,且可降低患者术后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但对早期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
- 易勇周章明梁张
- 关键词:脑膜瘤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脑代谢康复
-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99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49例,钻孔引流尿激酶冲洗15例。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开颅血肿清除99例中,良好5例,中残56例,重残20例,植物生存及死亡18例;小骨窗开颅及钻孔引流64例中,良好10例,中残34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及死亡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与早期手术、血肿部位和血肿大小等相关(P<0.05);与手术方法、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结论掌握好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根据出血量的大小、部位来选择手术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 陈犇曾令春皮英易勇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影响因素外科治疗
- 外伤性脑梗死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发生脑梗死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1999年-2009年间收治的110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例,分析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与GCS评分、年龄、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方法、脑疝及时间长短、损伤部位、是否大骨瓣减压等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临床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时应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 ,并予以相关措施预防脑梗死。
- 陈犇皮英曾令春易勇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