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志才

作品数:57 被引量:352H指数:12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美国McKnight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29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基因
  • 12篇水稻
  • 8篇叶枯病
  • 8篇枯病
  • 7篇灰飞虱
  • 7篇飞虱
  • 6篇水稻条叶枯病...
  • 6篇克隆
  • 5篇蛋白
  • 5篇植物
  • 3篇野生
  • 3篇遗传多样性分...
  • 3篇生物学
  • 3篇染色体
  • 3篇小麦
  • 3篇基因表达
  • 3篇分子标记
  • 3篇RAPD
  • 3篇RAPD分析
  • 2篇稻条纹叶枯病

机构

  • 32篇曲阜师范大学
  • 25篇复旦大学
  • 6篇山东省农业科...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泰山医学院
  • 3篇上海市农业科...
  • 2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潍坊市农业科...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7篇曲志才
  • 22篇沈大棱
  • 8篇叶鸣明
  • 5篇曹清玉
  • 4篇王转斌
  • 3篇田李
  • 3篇姜曰水
  • 3篇陈云鹏
  • 3篇李秀兰
  • 3篇白逢伟
  • 3篇潘重光
  • 3篇苏延友
  • 3篇元菊丹
  • 3篇张晓宁
  • 3篇苏德明
  • 3篇万由衷
  • 3篇王敬文
  • 3篇冯凯
  • 2篇邓可京
  • 2篇刘娜

传媒

  • 11篇复旦学报(自...
  • 5篇曲阜师范大学...
  • 3篇菏泽学院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生物学教学
  • 2篇上海农业学报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生命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 7篇2002
  • 7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通野生稻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00年
以我国普通野生稻基因组 DNA为模板 ,以特异引物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扩增出凝集素基因并克隆到 E.coli质粒 p Bluescript SK( +)的 Sma I位点。序列分析表明 ,克隆到的基因片段大小为 781bp,没有内含子 ,编码一条长 2 2 7个氨基酸、分子量约 2 3k D的肽链 ,其中 N-端 2 8个氨基酸是信号肽。与报道的栽培稻凝集素 c DNA序列进行顺序同源性比较 ,发现他们之间有很高的同源性 ( 99.48% ) ,其非编码区第 32位碱基缺失 ,编码区第 163、189和 5 85位各有一个碱基突变 ,但三者均为同义突变 ,并未造成氨基酸序列的变化。鉴于凝集素可能具有抗病、虫害的能力 ,普通野生稻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水稻凝集素在植物防御以及其它生理活动中的功能 。
王亦菲黄剑华郝峥嵘刘庆法曲志才沈大棱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凝集素基因克隆
不同地区灰飞虱群体的RAPD分析被引量:15
2001年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楚雄、沈阳、东京三地区灰飞虱群体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间的灰飞虱都有一定的差别。楚雄群体内灰飞虱个体间的差异最大 ,东京最小。三个不同地区间的灰飞虱也存在差别 ,其中东京与楚雄两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大。上述这些差异的出现 ,可能与灰飞虱的迁徒和地理隔离有关 ,但三个群体之间的差异与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 。
许骏赵艳吴爱忠潘重光曲志才沈大棱苏德明
关键词:灰飞虱RAPD多态性分析
利用植物生产异源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2年
植物作为生产异源蛋白的生物反应器,近年来颇受关注。与复杂、昂贵的以细胞培养为基础的表达系统相比,具有安全、廉价及规模化生产等特点。作者简述了利用植物生产外源蛋白的主要策略及异源基因在植物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曲志才沈大稜
关键词:植物异源蛋白基因表达
一个新的mariner类转座子的鉴定被引量:2
2010年
根据mariner类转座子转座酶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以曲阜灰飞虱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回收、克隆和测序,得到长为493bp的片段,命名为qfclone493,提交GenBank数据库,获得注册号为EU542024.将qfclone493与19种有代表性的mariner类转座子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qfclone493属于mauritiana亚族,与此亚族已知mariner类转座子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74%,认为qfclone493是mauritiana亚族的一个新的mariner类转座子,命名为lsmar1.序列分析表明,lsmar1的最大ORF仅编码141个氨基酸,不能表达完整的转座酶;与隶属于同一亚族、且具有完全自主活性的mos1相比,lsmar1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tion signal,NLS)和D,D(34)D关键部位发生突变,因此推测lsmar1可能不具有转座活性.
李秀兰姜曰水曲志才
关键词:灰飞虱系统学分析
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离体无性系的建立(简报)被引量:4
1999年
通过对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建立了野生稻的细胞种质库和无性繁殖系库,并获得普通野生稻再生植株,为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王亦菲黄剑华叶鸣明曲志才陈永青
关键词:野生稻无性繁殖系
干旱胁迫下老芒麦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对干旱胁迫处理的20份不同居群的老芒麦10对多态性引物进行 SSR 分析,研究干旱胁迫处理对老芒麦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0对引物总扩增带数115条,平均每个引物对扩增11.5条,多态性带数为103条,占总条带数的89.57%,每对引物扩增7~15条,平均为10.3条,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55~0.473,平均为0.368,SSR 标记效率(MI)为3.87;通过 POPGENE 软件得出供试材料的 Nei’s 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3324,Shannon 指数(Ho)为0.4926。NTSYSpc 2.1软件和POPGENE 32软件聚类结果均表明,胁迫处理材料与同批材料胁迫前的聚类结果差异较大。意味着干旱胁迫处理造成非编码区的微卫星序列的遗传变异和分化,致使其重复次数发生相应改变;而胁迫前后UPGMA 聚类都表明产地相同的材料大多聚为一类,但不完全一致,其中,内蒙古的材料胁迫前后差异较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老芒麦材料间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丰富,应加快其开发和合理利用。
陈云闫伟红吴昊曲志才
关键词:老芒麦干旱胁迫UPGMASEQUENCE
水稻条叶枯病毒(RSV)的SP蛋白在介体灰飞虱内的亚细胞定位被引量:25
2001年
介体灰飞虱的亚显微结构及水稻条叶枯病毒(RSV)病害特异性蛋白SP的免疫定位显示:带毒虫卵巢内的成熟卵含大量内共生菌,证实了它的经卵传递特征.同时在卵的外周、卵内以及中肠的肠腔和肠上皮细胞内均有胶体金颗粒分布.说明RSV在介体内的循回途径和经卵传递的特征.对照组的雌虫则仅含内共生菌,而无胶体金颗粒分布;雄虫则不论带毒与否,其精子均不含内共生菌,也无胶体金颗粒标记.这为灰飞虱经卵传毒给后代的生物测试提供了直观的实验证据,也为传毒机理研究和探讨RSV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必要的科学基础.
吴爱忠赵艳曲志才沈大棱潘重光苏德明
关键词:灰飞虱水稻条叶枯病毒中肠卵巢亚细胞定位
莱芜猪心脏cDNA文库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1
2010年
以莱芜猪心脏为供试材料,采用改进的异硫氰酸胍法提取心脏总RNA。通过SMART技术反转录合成全长cD-NA,经LD-PCR扩增后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细菌DH5α,测定滴度和重组率,构建成莱芜猪心脏全长cDNA文库。经初步检测,原始文库的滴度为1.8×105CFU/mL,重组率约为94.4%。从原始文库随机挑取13个单菌落过夜培养,提取质粒,经HindⅢ和EcoRⅠ双酶切,凝胶电泳显示插入片段大小在0.3-2.0kb之间。
李付美闫顺曲志才徐来祥
关键词:莱芜猪心脏CDNA文库SMART技术
膜泡运输蛋白VdSec22参与大丽轮枝菌胞外蛋白的分泌和致病性
2015年
【目的】验证大丽轮枝菌分泌途径中一个膜泡运输蛋白Vd Sec22的功能,为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潜在的生物靶点。【方法】利用"正负双向筛选法"的方法,构建大丽轮枝菌Vd Sec22蛋白编码基因缺失的突变体菌株ΔQF。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将其编码基因Vd Sec22重新导入ΔQF构建了功能回补菌株CΔQF。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检测上述菌株分泌胞外蛋白(果胶酶、纤维素酶和毒素蛋白)的能力;采用蘸根接种的方法,检测上述菌株对棉花致病性的差异。同时通过定量PCR检测内质网分子伴侣表达量的方法,推断突变体菌株ΔQF中是否发生了内质网应激反应。【结果】成功构建了基因敲除突变体ΔQF和功能回补菌株CΔQF。突变体菌株ΔQF的果胶酶、纤维素酶、毒素蛋白的分泌能力和对棉花的致病性均较野生型减弱,并且产生了内质网应激反应。重新导入Vd Sec22基因可弥补突变体菌株ΔQF的上述缺陷。【结论】Vd Sec22是大丽轮枝菌的一个重要分泌途径蛋白,在大丽轮枝菌诸多胞外致病蛋白的分泌和棉花致病性中起重要作用。Vd Sec22可作为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潜在生物靶点。
田李徐荣旗王转斌刘娜冯凤鹃曲志才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分泌途径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组分3和4的克隆、测序与表达
曲志才
关键词:水稻病害基因克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