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正
- 作品数:12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昊泰气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变压吸附制氧过程中不连续反吹对回收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为了提高变压吸附制氧过程中氧气的回收率和体积分数,提出了一种在反吹步骤中采取适当中断次数和时间的不连续反吹方法,并实验研究了该方法对氧气的回收率和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连续反吹步骤可以显著提高变压吸附制氧系统的回收率和产品气纯度;在本实验条件下,优化后反吹中断次数为2、反吹中断时间为0.3s时,与连续反吹相比,氧气回收率最大提高了9.2%,产品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最大提高了4.0%.
- 刘应书曹永正刘文海张德鑫曹红程
- 关键词:气体分离变压吸附
- 弥散供氧流动特性及其富氧效果被引量:16
- 2015年
- 研究了大空间局部圆形出氧口弥散供氧流动特性及其富氧效果.弥散供氧轴向最大速度和氧气轴向最大浓度均随轴向距离增加而衰减,且在轴向x=0-0.6m范围内具有很大速度梯度和浓度梯度.不同出流速度下弥散形成的富氧区域形状是相似的,较小管径下富氧区域下游的浓度轮廓更接近"半椭圆"形,弥散范围更大;拟合得到富氧区域外边界扩展半宽度随轴向距离变化的关系式及富氧面积随出流流量变化的关系式.相同流量的富氧采用双出氧口弥散形成的富氧面积比单出氧口弥散形成的富氧面积减少约10%;相同流量的富氧以6mm管径弥散形成的富氧面积比8mm管径的富氧面积增加约10%.
- 刘应书祝显强曹永正杨雄刘文海
- 关键词:供氧弥散流动特性
-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在新世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在过去的世纪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日趋加剧。如何以最低的环境代价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同时还能使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所有国家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
- 刘应书张辉李永玲刘文海曹永正
- 关键词: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可持续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制氧装置
- 文献传递
- 高原低气压环境局部弥散供氧特性被引量:15
- 2016年
- 基于实验和模拟研究了高原低气压环境富氧室内局部弥散供氧圆形出氧口供氧特性.结果表明,高原低气压环境局部弥散供氧流动轴向最大速度和氧气摩尔浓度均随轴向距离增加而衰减,且在轴向0~1.5m范围内具有很大的速度梯度和浓度梯度.不同海拔高度上弥散供氧形成的富氧区域形状是相似的,为'半椭圆'形,经分析得到了富氧面积随出氧流量与氧气扩散系数变化关系式.相同流量的富氧采用双出氧口弥散形成的富氧面积比单出氧口弥散形成的富氧面积少,且海拔越高富氧面积减少量越大.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高原低气压环境富氧室供氧设备布置、安装,检测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 祝显强刘应书曹永正曹永正杨雄
- 关键词:缺氧环境富氧数值模拟
- 清洗步骤对变压吸附制氧性能的影响及其规律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对变压吸附中瞬时逆流清洗和连续逆流清洗循环步骤的实验研究,总结了2种清洗方式对产氧浓度和吸附压力的影响规律。随连续清洗时间的延长,产氧浓度增加,此步骤对降低吸附压力效果显著;瞬时逆流清洗对产氧浓度的影响限制在较小时间范围内,存在最佳清洗时间,对吸附压力几乎不产生影响。2种清洗方式优化组合对产氧浓度的影响优于单一清洗方式。
- 张辉刘应书翟晖曹永正曹红程
- 关键词:变压吸附制氧
- 最佳反吹和均压时间随大气压力变化的规律及应用
- 2010年
- 为了减少大气压力对制氧机性能的影响,通过高原就地实验研究了制氧机最佳反吹时间和均压时间随大气压力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大气压力每降低10 kPa,反吹时间增加约10%,均压时间增加约7%,这时,氧气容积流量和浓度(体积分数)能基本维持在大气压力为101 kPa时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循环参数自适应调整的方法来实现制氧机性能的优化,通过不断探测环境压力,根据环境压力和实验所得规律编制了控制程序来实现反吹时间和均压时间的自适应调整。结果表明:采取参数自适应调整的方法,在海拔5 500 m以下,制氧机的氧气浓度能维持在90%以上,使用者的血氧饱和浓度明显提高。
- 曹永正刘应书刘文海金鑫曹红程
- 关键词:大气压力
- 一种多单元段间耦合真空变压吸附CO<Sub>2</Sub>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气体分离领域,涉及到一种多单元段间耦合真空变压吸附CO<Sub>2</Sub>的方法,用以对捕集烟道气等CO<Sub>2</Sub>浓度较低的工业尾气中的CO<Sub>2</Sub>。其特征是把真空变压吸附流程...
- 刘应书张辉曹永正武志文刘文海侯庆文郑新港
- 文献传递
- 一种提高氧气回收率的间歇反吹方法
- 一种提高氧气回收率的间歇反吹方法,属于气体分离领域,用于吸附剂分离两类组分的变压吸附循环,适用于PSA(变压力吸附)循环、VPSA(低压变压吸附)循环和VSA(真空变压吸附)循环。其特征是每个吸附塔经历原料气升压、吸附、...
- 刘应书曹永正林征宇刘文海张辉李永玲钱斌
- 文献传递
- 两塔变压吸附循环中两步均压的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为了进一步利用吸附塔产品端的富氧气体,提高氧气回收率,减少单位氧产量的能耗,设计了一种新的两塔变压吸附均压方式,即把均压分为两个小步骤,第一步实现产品端均压,第二步实行产品端与进气端均压,每步均压前有一小段保压时间.为此建立了一套产氧规格为5 Nm3/h的制氧设备对这种均压方式进行详细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本文所述试验条件下,当第一次保压时间与第二次保压时间分别为0.3 s和1.2 s,第一步均压时间与第二步均压时间分别为0.5 s和2.4 s,氧气浓度维持在93.5%左右且环境温度与湿度基本不变时,与单纯的产品端均压相比,两步均压使氧气回收率增加了4.9%.采取两步均压方式,吸附阶段吸附塔产品端氧气浓度随时间非常缓慢地减少,27 s时间内氧气浓度下降值仅为0.61%,形成了类似于激波的浓度波,产品氧气的浓度非常稳定.
- 曹永正刘应书
- 关键词:变压吸附制氧
- 一种多功能吸附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气体分离设备中的多功能吸附器,属于气体分离领域。该吸附器集吸附塔、储气(氧)罐、导气管和螺纹管于一体。吸附塔用来装填吸附剂,为气体分离场所;储气(氧)罐储存产品气(氧气),位于两个吸附塔中间;导气管...
- 刘应书曹永正刘文海林征宇张辉李永玲钱斌曹红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