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玲莉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状态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生活质量
  • 1篇头痛
  • 1篇偏头痛
  • 1篇青年
  • 1篇青年缺血性脑...
  • 1篇青年缺血性脑...
  • 1篇青年人
  • 1篇缺血性脑血管
  • 1篇缺血性脑血管...
  • 1篇缺血性脑卒中
  • 1篇卒中
  • 1篇未闭
  • 1篇卵圆孔
  • 1篇卵圆孔未闭

机构

  • 4篇焦作市第二人...

作者

  • 4篇曾玲莉
  • 3篇范丹
  • 2篇杨利杰
  • 1篇杨波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介入治疗与内科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与单纯内科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3月-2014年10月住入我院神经内科与介入科的148例经脑血管造影(DSA)诊断、CT或MRI及临床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92例行支架成形术,设为治疗组;另外56例采用常规单纯内科治疗,设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随访12个月。分析对比介入治疗与内科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92例全部成功置入支架,所有患的血管狭窄程度均较介入前明显改善,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其中残余狭窄程度在20%~40%的有21例,20%以下的有71例,介入治疗过程中和术后不良反应较少,术中2例出现血压下降,3例心率失常,术后随访12个月无患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内科常规治疗随访12个月内有17例患者反生脑血管病事件,发病率为30.91%,14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3例患者为突发脑梗死亡。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或内科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并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内科常规治疗对于严重的血管狭窄患者,疗效不理想。
杨波曾玲莉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内科治疗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49例病因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近年来,青年(〈40岁)脑卒中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探讨青年人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对于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有重要意义。
杨利杰范丹曾玲莉
关键词:青年人脑卒中病因
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对偏头痛的发病以及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PFO)治疗对偏头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392例偏头痛患者及390例正常人,经食道超声检查(TEE),对比其PFO发病率。将79例有PFO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封堵治疗组和未封堵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头痛频率及持续时间。结果偏头痛患者PFO患病率明显较高,封堵治疗组的头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PFO与偏头痛,特别是先兆性偏头痛的发作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偏头痛明显好转。
杨利杰范丹曾玲莉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偏头痛封堵术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护理后SAS评分为(41.7±3.5)分、SDS评分为(41.1±1.7)分较对照组的(54.6±3.2)、(49.6±2.6)分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为(113.4±9.2)分较对照组的(92.3±11.3)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故临床应注重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范丹曾玲莉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梗死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