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东冬

作品数:10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康复
  • 4篇疗法
  • 2篇电针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日常生活活动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深静脉血栓形...
  • 2篇综合康复
  • 2篇综合疗法
  • 2篇卒中
  • 2篇下肢深静脉
  • 2篇下肢深静脉血...
  • 2篇下肢深静脉血...
  • 2篇下肢深静脉血...
  • 2篇疗效
  • 2篇脑卒中
  • 2篇静脉
  • 2篇静脉血

机构

  • 10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10篇李东冬
  • 5篇刘经星
  • 4篇王刚
  • 4篇张德清
  • 4篇何建永
  • 3篇陈本启
  • 2篇陆兆双
  • 2篇王魁
  • 2篇赵伟
  • 1篇杨宗云
  • 1篇杨翊
  • 1篇王德利
  • 1篇秦碧勇
  • 1篇王雪

传媒

  • 2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郧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自杀意念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5例老年抑郁症有自杀意念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CBT,每周2次,每次1 h,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 (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有无配偶、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SIO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主要体现在绝望因子及睡眠因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8周后差异更明显,主要体现在绝望因子、睡眠因子及乐观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治疗可以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降低绝望感,增加乐观积极性,从而减轻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降低自杀风险。
李东冬戴立磊秦碧勇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老年抑郁症自杀意念疗效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220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呃逆的消失时间和症状缓减情况。结果:改善患者呃逆症状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康复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
李东冬赵伟刘经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呃逆
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疗法被引量:1
2010年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急性脑卒中患者由于意识发生障碍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加之长期卧位、脱水等因素会造成血液成分在深静脉系统内形成血凝块,
张德清王刚何建永李东冬刘经星陈本启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疗法
综合康复训练预防老年髋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预防老年髋、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的诊治经过,对照组(46例)常规术后处理,实验组(46例)术后行综合康复训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0.85±20.14)mlVS(450.28±31.57)ml,P〉0.05];D-二聚体阳性率(32.6%VS54.3%,X2=4.42,P〈0.05)、DVT发生率(13.0%vs34.8%,x2=5.97,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具有较高的DVT发生率,而在康复医师指导下的综合康复治疗对于DVT预防具有显著效果,康复训练具有简单、安全、有效、无创伤等优点。
李东冬刘经星王魁
关键词:康复康复综合疗法静脉血栓形成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血流缓慢型颈性眩晕病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血流缓慢型颈性眩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CD对针灸组、推拿组、电针推拿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观察比较三组疗效。结果电针组、推拿组、电针推拿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推拿组疗效好于电针组(P<0.01),电针推拿组疗效好于推拿组(P<0.01)。结论电针、推拿治疗血流缓慢型颈性眩晕疗效确切,两者联合,效果更好。
李东冬王雪赵伟
关键词:颈性眩晕血流缓慢电针推拿
穴位贴敷疗法的工具改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除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病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尚有独特的预防作用,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刘经星李东冬王魁杨宗云
关键词:穴位贴敷法针灸器械针具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方法将145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51~60岁40例(观察A组);61~70岁50例(观察B组);71~80岁55例(观察C组)。30~45岁健康体检女性35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骨代谢生化标志物血清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C端肽(PICP),PICPβ特殊序列(β-CTX)。结果观察3组中血清骨钙素、PICP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3组中PICP、β-CTX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女性血清BGP、PICP、β-CTX的联合监测可预示骨质疏松发生的可能。
李东冬
关键词:血清骨钙素
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颅脑外伤约占全身损伤患者总数的1/5左右,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障碍是其致残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在常规治疗颅脑外伤偏瘫患者基础上辅以系统康复训练,发现治疗后患者运动功能及ADL改善显著。现报道如下。
张德清王刚何建永杨翊李东冬王德利陆兆双
关键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系统康复训练偏瘫患者颅脑外伤ADL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肩周炎的疗效。方法:195例肩周炎患者分为综合组105例和对照组90例,2组均行电针配合拔罐治疗。观察组加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及肩关节功能训练等。结果:治疗20 d后,观察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针罐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及功能训练可显著提高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张德清何建永王刚李东冬陈本启陆兆双
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电针拔罐疗法玻璃酸钠
认知训练对老年性痴呆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评估康复训练疗法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疗效。方法 53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认知训练组28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25例只采用常规药物处理。2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治疗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经康复训练后,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认知训练组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即刻记忆力、延迟记忆力及视空间等认知方面的单项检查改善明显(P均<0.05),而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及工具性日常行为能力也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康复训练疗法能明显促进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
李东冬张德清王刚何建永陈本启刘经星
关键词:康复训练老年性痴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