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冬娜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电图
  • 3篇癫痫
  • 3篇外科
  • 3篇脑电
  • 3篇脑电图
  • 2篇动态脑电
  • 2篇动态脑电图
  • 2篇神经外科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学
  • 1篇血性
  • 1篇应激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检查
  • 1篇预后
  • 1篇院前
  • 1篇晕厥

机构

  • 9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9篇李冬娜
  • 4篇刘灵慧
  • 4篇陈善成
  • 3篇项永生
  • 3篇杜天明
  • 2篇陈惠璇
  • 1篇殷万春
  • 1篇王向宇
  • 1篇李卫
  • 1篇谢伟
  • 1篇肖丹
  • 1篇陈克恩
  • 1篇蔡叶艳
  • 1篇杨巧红

传媒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西医结合护...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09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Panayiotopoulos综合征临床及脑电图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Panayiotopoulos综合征(PS)临床及脑电图特征.方法对我院癫痫中心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确诊为PS的30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索对象为所有1~14岁的患儿,建立数据库、分析晕厥样癫痫发作临床特点、脑电图和影像学特征.PS纳入标准为神经精神发育正常的患儿至少出现一次自主神经发作和至少一次脑电图出现多脑区棘(慢)波或尖(慢)波.晕厥样癫痫发作定义为临床发作性事件,表现为以下两组症状群:(1)纯晕厥样癫痫发作(pure-SLES):肌张力丧失和无反应性;(2)自主神经发作伴晕厥样癫痫发作(AS+SLES).结果在30例确诊为PS的患儿中,pure-SLES组共6例,均以晕厥样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AS+SLES组共24例,表现为发作性呕吐、面色苍白、面色潮红、发绀、晕厥样癫痫发作、发作性行为改变、尿便失禁.两组患儿脑电图均为多脑区放电,头颅核磁共振未见结构性异常.结论SLES是PS中较少见的发作类型,需要我们在晕厥的鉴别诊断中细致甄别,临床上若发现伴有其它自主神经发作症状、脑电图呈多脑区放电、头颅核磁共振排除结构性异常,高度提示PS综合征.
华爱美罗结仪齐霜李冬娜李卫余建东秦兵
关键词:晕厥
动态脑电图诊断脑死亡10例报告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对脑死亡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符合脑死亡临床标准的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本组7例在临床脑死亡时脑电图已呈静息电位,其余3例在24h后也显静息电位。结论:AEEG是对脑死亡诊断的客观指标,不等同临床标准。
刘灵慧陈善成李冬娜
关键词:脑死亡动态脑电图脑死亡诊断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超前镇痛在伽玛刀治疗固定立体定位头架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比较提前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表皮麻醉后再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与单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应用于伽玛刀治疗固定立体定位头架过程中患者的疼痛及应激反应。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伽玛刀中心2020年7月—12月收治患者4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219)和对照组(n=219)。研究组采用头部固定立体定位头架前1 h在额头枕后各两点钉位处涂抹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待局部药物浸润后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再安装立体定位头架;对照组常规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后再安装立体定位头架。自我评估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行为评估法采用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对患者面部表情疼痛程度进行客观判定,并在固定前、固定中、固定后进行疼痛评分及分级。记录患者应激状态下安装头架前、后时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行伽玛刀固定立体定位头架在固定前VAS评分、FPS-R分级、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过程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研究组的FPS-R疼痛分级轻痛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固定后5 min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研究组的FPS-R疼痛分级无痛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固定后研究组立即测得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固定后研究组立即测得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固定立体定位头架前给予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钉位处可产生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对于降低头架安装过程中因疼痛产生的晕厥、癫痫等发生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增加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
吴逊欣李冬娜曾冬玉
关键词:伽玛刀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超前镇痛
动态脑电图对顽固性癫癎的术前定位应用
2003年
目的探讨术前动态脑电图(AEEG)对癫病人定位、定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顽固性癫手术病人的常规脑电图(REEG)、AEEG及皮质脑电图(ECoG)进行研究比较。结果癫病人AEEG与REEG的异常率比较(P=0.013)、癫病灶的术前定位准确率比较(P=0.015)、定侧准确率比较(P=0.003)均有统计学意义;AEEG与ECoG定位准确率比较(P=0.12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癫外科术前AEEG定位准确率优于REEG,与ECoG比较也有一定优势。AEEG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癫病人术前定位、定侧的准确率。
殷万春刘灵慧陈善成杜天明项永生李冬娜
关键词:动态脑电图顽固性癫痫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学
院前家庭急救对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7
2009年
目的探讨院前家庭急救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30d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患者预后根据改良Rankin指数,分为预后良好(Rankin≤2)和预后不良(包括Rankin>2及死亡);家庭急救分为急救得当和急救不当。收集包括家庭急救及可能影响预后的有关指标资料,对指标与30d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9例出血性脑卒中病例进入研究,其中预后良好23例,预后不良56例;家庭急救措施得当37例,不当42例。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急救是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5.258)。结论家庭急救是院前急救中的重要环节。家庭急救不当是出血性脑卒中不良预后的危险因子。开展大众家庭急救教育,提高家庭急救技能,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杨巧红肖丹李冬娜蔡叶艳
关键词:家庭急救出血性卒中预后
早期使用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清醒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监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0例清醒患者的睡眠情况,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监测两组第1晚和第2晚深睡眠、浅睡眠、总睡眠时长,观察组第2晚予以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进行早期干预,观察组第1晚和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影响睡眠药物,统计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组间和组内的深睡眠、浅睡眠、总睡眠时长和理查兹坎贝尔睡眠(RCSQ)评分。结果第2晚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后患者总睡眠时长及深睡眠时长明显增加(P<0.05),两组浅睡眠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后的第2晚与未处理的第1晚相比,患者总睡眠时长及深睡眠时长明显增加(P<0.05),而浅睡眠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晚时,使用右美托咪定后的观察组RCSQ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内,使用右美托咪定后的第2晚与未处理的第1晚相比,RCSQ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改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清醒患者的睡眠质量。
周娥李冬娜陈惠璇陈克恩王向宇程龙飞
关键词:神经外科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
难治性颞叶癫癎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的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前颞叶 5 0例颞叶癫的病例。 结果 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半年至 5年 ,症状发作完全消失 2 5例 ,基本消失 13例 ,发作次数减少 5 0 %或变型小发作 9例 ,无效 3例 ,有效率达 95 %。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前颞叶治疗颞叶癫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 ,提高临床疗效。
刘灵慧陈善成项永生杜天明李冬娜
关键词:难治性颞叶癫痫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以联络护士为主导的转出方案对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转科应激的影响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以联络护士为主导的转出方案对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转科应激的影响。方法:将90例神经外科ICU重症患者及家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转科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联络护士为主导的转出方案。采用ICU转出患者家属应激压力评估量表、中文版家属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评价转出方案实施前后2组患者家属转科应激水平和家属照顾能力。结果:转出后,研究组家属转科分离焦虑、环境改变、护理模式改变、转科过程安全性、照顾能力自我效能得分以及转科应激总分分别为(15.20±2.42)、(7.14±1.63)、(7.68±2.12)、(7.10±1.73)、(8.25±1.94)、(49.69±6.96)分,对照组分别为(16.93±4.19)、(9.42±2.31)、(10.53±2.64)、(8.06±2.12)、(10.39±1.62)、(42.56±4.6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00~5.678,P<0.05)。转出后,研究组家属适应照顾角色、应变及提供协助、处理个人情绪、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调整生活以满足照顾需求得分以及照顾能力总分分别为(4.16±0.66)、(5.28±0.73)、(3.51±0.65)、(3.99±0.83)、(4.52±1.07)、(21.46±1.73)分,对照组分别为(7.63±1.30)、(6.82±1.08)、(4.94±0.94)、(5.08±1.09)、(7.17±1.51)、(31.65±3.0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343~19.268,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ICU患者实施以联络护士为主导的转出方案能有效降低家属转科应激水平和提高家属照顾能力。
谢艳红陈惠璇李冬娜
关键词:神经外科联络护士患者家属
复合颞叶癫痫手术治疗40例分析
2002年
 目的:通过对40例致痫灶位于颞叶加其它脑叶的难治性癫痫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总结,以提高对复合型颞叶癫痫的认识。方法:共选择了40例复合颞叶癫痫患者,其中致痫灶位于颞叶加额叶的27例,颞叶加顶叶的6例,颞叶加枕叶的3例,同时位于颞叶、额叶和顶叶的4例。手术方法采取全麻下开颅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行前颞叶切除,功能区软膜下横纤维切断和致痫灶皮层切除。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轻瘫6例,不全失语5例。术后随访半年~3年,发作完全消失23例,基本消失10例,发作次数减少50%或变型小发作5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5%。结论:对复合颞叶癫痫,除作前颞叶切除,再加其它脑叶的致痫灶处理,更能有效地提高治愈率。
刘灵慧陈善成谢伟项永生杜天明李冬娜
关键词:癫痫灶手术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