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生
- 作品数:24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对金仓鼠胚胎细胞的转化作用被引量:7
- 1996年
- 应用金仓鼠胚胎(SHE)细胞的转化试验的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浓度在0.9~14.2mg/L时,可诱发细胞的形态学转化,转化率范围是(0.84~2.18)×10-5,最高的转化率与阳性对照3-甲基胆蒽(MCA)转化率相近并呈剂量-效应关系;转化细胞对刀豆素凝集反应的能力增强;有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的能力。形态学转化的细胞已获得恶性转化的特征。
- 杨俊保李忠生许建宁谢大英方福德
-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细胞转化致癌性胚胎细胞
-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体外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DNA链断裂被引量:1
- 2000年
-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GMA)导致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ELFs)恶性转化及其潜在致癌机理尚未阐明 .本研究用 0 .5- 5.0 mg· L-1的 GMA给体外培养的 HELFs染毒 2 h和 1 2 h,或用 5.0 mg· L-1的 GMA染毒 1 5min- 2 4 h,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彗星试验 )对 GMA引起的 HELFs DNA断裂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观察了 GMA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结果表明 ,GMA可导致染毒细胞 DNA发生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链断裂 .用 5.0 mg· L-1的 GMA染毒后仅 1 h断裂作用即已显著 ,并随染毒时间延长而递增 ,至 2 4 h时损伤最为严重 .但在同样条件下未观察到 GMA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结果提示 GMA导致的非凋亡性 DNA链断裂可能是其诱导
- 尹学钧许建宁王全凯宋文佳李忠生谢晓霜邹昌淇方福德何凤生
-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DNA损伤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诱导人胚肺细胞恶性转化相关基因片段的克隆被引量:4
- 2001年
- 本研究在建立GMA诱导的HELF体外恶性转化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mRNA差异显示 (DD PCR)技术 ,对恶性转化细胞同正常细胞之间基因的差异表达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共克隆到 18个差异表达cDNA片段。其中 ,17个DNA片段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 ,另外一个为新基因序列。Northern杂交证实 ,分别有 8个和 3个基因在GMA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中表达增加或降低。结果提示 ,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GMA诱导的细胞恶性转化过程 。
- 尹学钧许建宁王全凯李忠生谢晓霜何凤生邹昌淇方福德
-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恶性转化MRNA差异显示肺细胞
-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与DNA的结合作用被引量:8
- 1992年
- 运用吸收光谱移动法观察到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 Mcthacrylate,GMA与哺乳类基因组DNA具有强的结合作用。GMA浓度在0—2.8mmol/L范围内,DNA的吸收光谱随GM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了向长波方向位移,并伴随吸收强度降低。若固定GMA浓度,改变DNA浓度,GMA吸收光谱也出现与上类似现象。实验还表明GMA与DNA的结合键型为共价型。
- 谢大英张伟孙文庆高惠兰李忠生许建宁方福德
- 关键词:DNA
-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对大鼠肝脏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被引量:3
- 1992年
- 大鼠一次经胃给予50mg/kg剂量的GMA(Glycidyl Methacrylate),两周后测定显示,其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明显增加,总谷胱甘肽库(GSH+GSSG)和GSH/GSSG比值亦显著减小,实验还表明,上述改变可能与GMA对不同种类DNA的损伤和基因变异作用密切相关。
- 高惠兰左瑾谢大英李忠生杨俊保刘素梅方福德
- 关键词:谷胱甘肽DNA损伤基因变异
- 土霉素药渣作为饲料蛋白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7
- 1995年
- 土霉素药渣中粗蛋白的含量为30%─40%,是十分有利用价值的饲料蛋白。我们对其进行了系统的一般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并参考国内外有关化学物毒性安全评价程序作了综合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霉素药渣可以作为饲料蛋白安全使用。
- 许建宁李忠生罗玉姝颜世庆孙伯华郭卫红谢大英
- 关键词:饲料粗蛋白
- 双链DNA直接测序法在环境诱变剂研究中的应用——Ⅰ.非突变质粒抗性基因片段的序列测定
- 1991年
- 在环境诱变剂致突变分子机制的研究中,我们曾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确定DNA分子结构改变的研究方法。为了更直接反映诱变剂对DNA分子作用的序列专一性、碱基专一性及突变“热点”等信息,又鉴于国内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资料极少,我们建立了质粒双链DNA直接测序的方法。
- 高惠兰谢大英左瑾李忠生李忠生
- 关键词:环境诱变剂直接测序法致突变ECORI分子作用
-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诱导细胞转化的部分相关cDNA的克隆被引量:4
- 2001年
- 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GMA)体外诱导建立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EL F)恶性转化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 m RNA差异显示 PCR(DD- PCR)技术 ,对恶性转化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两种细胞在基因表达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已克隆到的 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分别与人乳腺癌转录因子 (ZABC1)、Tbx3和小鼠 E2基因高度同源 ,并在转化细胞中均呈明显的上调表达。结果提示 ,包括 ZABC1、Tbx3和 E2在内的多个基因的激活与失活可能与
- 许建宁尹学钧王全凯李忠生谢晓霜方福德
-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恶性转化MRNA差异显示
-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诱导的转化成纤维细胞中P^(53)基因改变被引量:2
- 1996年
- 本研究选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体外转化实验,建立起细胞转化模型。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可诱导其表型改变,从转化集落分离的细胞经ABC-ELISA法检测出P ̄(53)蛋白增高。PCR-SSCP分析揭示抑癌基因P ̄(53)第7外显子发生突变,从PCR双链直接测序的结果发现第7外显子的247位AAC突变为AGC,即由Asn变为Ser。因此,P ̄(53)基因的改变可能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转化的机制之一。
- 谭明家许建宁李忠生谢大英李玉瑞方福德
- 关键词:化学致癌物丙酯P53蛋白成纤维细胞
- 体内GMA-DNA加合物的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 在整体动物水平验证大鼠不同器官是否能形成甲基丙烯酸环氧丙脂(GMA)-DNA加合物。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GMA(31.25~250mg/kg体重),14d后,用32P-后标记法分析肝、肾、外周血白细胞和睾丸中GMA-DNA加合物的形成状况。结果 不同组织器官中形成类型不同、数量不等的GMA-DNA加合物。其中白细胞有4种,肝和肾均有3种,睾丸有1种。当GMA剂量为0~125mg/kg体重时,GMA-DNA加合物的形成量随GMA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在所检测组织器官中,其形成量的次序为:肾>肝>白细胞>睾丸。加合物N3-甲基丙烯酸-2羟丙基-脱氧胞嘧啶核苷一磷酸(N3-methacrylate-2-hydroxypropy1-dCMP)存在于肝、肾和白细胞中而不存在于睾丸中。结论 具有亲电子集团的GMA能与DNA带负电荷中心反应形成GMA-DNA加合物。
- 谭明家许建宁李忠生雷海新左瑾谢大英方福德
- 关键词:化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