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
-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黄冈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CK、Mb联合血乳酸预测多发伤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研究血清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联合血乳酸预测多发伤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78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0 d后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存活,共68例)及预后不良组(死亡,共1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有无急诊插管、有无急诊心脏复苏术(CPR)、急诊输血次数,检测两组CK、Mb及血乳酸水平。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通过ROC分析CK、Mb及血乳酸预测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的价值;以一致性分析CK、Mb及血乳酸联合预测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的准确率;将两组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明确多发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CK、Mb、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MAP≤90 mmHg、急诊插管、急诊CPR人数明显少于预后不良组(P<0.05)。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心率、急诊输血次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ROC分析证实CK、Mb及血乳酸能够预测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为0.625、0.783、0.796,均有P<0.05。联合检测采用串联试验,经一致性分析,CK、Mb及血乳酸联合预测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的灵敏度0.800,特异度0.985,准确率96.20%,Kappa=0.820。将两组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证实MAP≤90mmHg、急诊插管、急诊CPR、CK≥729.375μg/L、Mb≥358.260 U/L、血乳酸≥2.955 mmol/L是多发伤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K、Mb、血乳酸均可预测多发伤患者短期预后不良,且三者联合能够更好预测多发伤患者短期预后不良。
- 周志兰黄虎翔李炎
- 关键词:多发伤血乳酸肌酸激酶肌红蛋白预后
- 羊膜移植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初发翼状胬肉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究羊膜移植联合切除术在治疗初发翼状胬肉上的预后恢复情况以及美容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43例(167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73例,86眼)和对照组(70例,81眼)。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胬肉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胬肉切除配合羊膜移植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美观程度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患眼治愈率为96.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患眼复发率分别为0.00%、2.33%、5.81%,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4.94%、9.88%、1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出现瓣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1.16%,未见有移植区充血以及移植瓣不透明发生,对照组中出现移植区充血、瓣下积液以及移植瓣不透明的机率分别为8.64%、6.17%、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羊膜移植配合切除术治疗初发翼状胬肉的患者预后恢复情况以及美容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更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贺志华李炎
- 关键词:羊膜移植翼状胬肉切除术美容修复
- 索非布韦/达克拉韦治疗CHC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可溶性血管黏附因子1水平变化
- 2024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38例CHC患者和38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接受索非布韦(SOF)、盐酸达克拉韦(DCV)和利巴韦林三联疗法治疗12周。采用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黏附因子1(sVCAM-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本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1.5%、89.5%和97.4%,与CHC组的89.5%、92.1%和100.0%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结束时,肝硬化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7±0.9)×10^(9)/L和(139.5±42.1)×10^(9)/L,显著低于CHC组【分别为(6.8±2.2)×10^(9)/L和(275.6±65.3)×10^(9)/L,P<0.05】,而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指数(APRI)评分分别为(2.8±1.6)和(0.6±0.3),显著高于CHC组【分别为(0.7±0.9)和(0.2±0.1),P<0.05】;肝硬化组血清vWF和sVCAM-1水平分别(134.3±44.3)ng/mL和(36.6±14.9)ng/mL,显著高于CHC组【分别为(103.9±33.0)ng/mL和(18.7±8.9)ng/mL,P<0.05】。结论应用DAAs治疗HCV感染患者可获得良好的抗病毒疗效,且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其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 朱中华胡均贤李炎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 肝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病原菌和药敏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影响因素、病原茵分布情况和感染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湖北省黄冈地区肝胆外科手术部位(SSI)住院送检的10264例标本进行培养,并采用BECKMANCOULT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分离菌,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以CLSl2009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结果从10264份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茵1416株,阳性率为13.8%;其中革兰氏阳性茵524株,占37%,革兰氏阴性菌892,占63%。结论大肠埃希茵、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造成肝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至关重要。
- 李炎贺志华黄永国
- 关键词:感染率病原菌
- 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生石灰所致眼化学烧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生石灰所致的眼化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所在医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生石灰所致的眼化学烧伤患者24例,均为全角膜烧伤。将2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例与对照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比较两组视力;角膜新生血管、混浊度以及厚度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视力比较,在统计学上(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月、6月角膜新生血管、混浊度以及厚度情况比较,在统计学上(P<0.05)。结论: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生石灰所致的眼化学烧伤,可以改善患者的视力,改善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混浊度以及角膜厚度,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贺志华李炎
- 关键词:眼化学烧伤生石灰羊膜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