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萍
- 作品数:23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甘蓝型双低油菜青油14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
- 2000年
- 李秀萍杜德志
- 关键词:双低油菜青油14号栽培
- 油菜新品种——青杂5号被引量:3
- 2007年
- 青杂5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利用引进双低春油菜品种马努从中选株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31A测交,并用亲本与完全不育的后代连续回交4代,获得稳定的PolimaC-MS105A和保持系105B;同时用带有不育胞质的恢复系作母本和双低保持系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行分离选择,
- 余青兰李秀萍
- 关键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连续回交不育胞质保持系
- 双低油菜新品种青杂6号
- 2009年
-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利用引进双低春油菜品种马努从中选株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31A测交,并用亲本与完全不育的后代连续回交4代,获得稳定的PolimaC—MS105A和保持系105B;2001年用双低恢复系ZD4R(带有波里马不育细胞质)作母本与抗菌核病性较强的半冬性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系98—1079杂交,获得F1,2002年以F1为供体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2003年获得67个DH系;
- 李秀萍
- 关键词: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双低甘蓝型油菜不育细胞质小孢子培养油菜品种
- 选育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不育胞质三系杂种的研究被引量:18
- 1998年
- 在青海春油菜生态区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的单、双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绝大部分能正常生长适时成熟。这些品种资源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测交和连续回交,大部分半冬性品种的回交后代彻底不育,而春性品种的后代出现微粉。半冬性品种转育的不育系或恢复系与春性品种转育的恢复系或不育系配制的杂种优势明显。今后春油菜区波里马不育胞质三系杂种的选育,应用长江中游双低半冬性品种(系)转育的不育系与加拿大和欧洲的春性品种(系)转育的恢复系配制杂种。
- 杜德志刘青元赵洪朝李秀萍王宁惠安风云王汉中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杂种保持系
- 青海省白菜型春油菜的主要特性被引量:7
- 1995年
- 青海省白菜型油菜属春油菜类型,全省均有种植。生育期因品种不同变化范围在91天-109天,千粒重平均2.9g.具天然黄籽,耐低温,耐瘠等优点。种子含油量平均40.02%,脂肪酸组成平均含量:棕榈酸3.11%,油酸19.53%,亚油酸18.55%,亚麻酸10.40%,花生烯酸11,29%,芥酸36.94%,我省品种具高油酸,高亚油酸,低芥酸的特点。硫代葡萄糖甙平均含量94.84μmol/g.
- 李秀萍刘青元杜德志王宁惠田正科
- 关键词:油菜脂肪酸芥酸硫甙白菜型油菜
- 近二十年国家级春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回顾与分析
- 2016年
- 通过对国家级北方春油菜品种区域试验近20年的工作回顾,从组织管理、试验设计和布局等方面综述春油菜品种生态区域试验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针对春油菜区试的特殊性,总结了主要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绩,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区试工作提出建议。
- 李秀萍
- 关键词:春油菜
- 特早熟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青杂3号的选育被引量:31
- 2004年
- 青杂3号(原代号为E144)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培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在国家春油菜区域试验早熟组中平均产量为2340.1kg/hm2,比对照白菜型油菜品种青油241增产39.3%;在国家春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407.5kg/hm2,比对照青油241增产45.1%。在青海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790.2kg/hm2,比对照青油241增产47.6%;在青海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989.1kg/hm2,比对照青油241增产50.2%。青杂3号种子含油量44.27%,芥酸含量0.50%,硫甙含量29.40μmol/g。全生育期110d左右。
- 杜德志刘青元李秀萍余青兰傅忠王瑞生赵洪朝唐国永安风云王宁惠
- 关键词: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青杂3号选育种子含油量芥酸含量
- 春性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初探被引量:6
- 1997年
- 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了青油331的单倍体植株。对甘蓝型油菜小抱子培养的初步研究表明,不同材料间小抱子的产胚量存在显著差异,春性材料的产胚量高于冬性材料。
- 李秀萍杜德志
- 关键词:小孢子培养单倍体甘蓝型油菜
- 特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选育被引量:27
- 2003年
- 采用优质早熟甘蓝型品种与特早熟白菜型油菜品种门源小油菜进行甘白种间杂交的方法,创造出了一批优质特早熟甘蓝型遗传资源,用这些资源作为亲本转育出了3个优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1个恢复系,在这些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置的杂种中E144表现最突出,它不仅能在海拔2800~3000m的白菜型产区正常成熟,而且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小于30μmol/g,产量比白菜型油菜主栽品种青油241高30%以上。
- 杜德志李秀萍余青兰付忠王瑞生安风云王宁惠
- 关键词:特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
- 青海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选育研究
- 1996年
- 利用我国长江中游的半冬性品种和杂种以及加拿大、欧洲的春性品种作为亲本材料进行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研究,取得了如下进展:1.发现在青海的生态条件下大部分长江中游的半冬性品种可以回交转育出彻底不育的不育系,而来自加拿大、欧洲的春性品种在回交转育不育系的过程中,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大部分品种的回交组合出现微量花粉,表现半不育。2.发现春性不育系与半冬性恢复系组配的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比对照品种增产明显。3.已获得5个双低不育系(1个春性、4个半冬性)、9个双低恢复系(1个春性、8个半冬性)。4.1个双低杂种(331)今年将审定,另外,有4个新的双低杂种在1995年的品比中比对照增产25%以上。根据上述有关研究结果,提出今后青海波里马三系杂种的选育方法:利用双低的半冬性品种回交转育双低不育系,利用加拿大和欧洲的春性双低品种回交转育恢复系,用半冬性不育系与春性恢复系组配成杂种。
- 杜德志刘青元王宁惠李秀萍安风云王汉中侯玉兰马晓岗赵洪朝
- 关键词:甘蓝型春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