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秋荣

作品数:10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肠道
  • 4篇菌群
  • 3篇肠道菌
  • 3篇肠道菌群
  • 2篇细胞
  • 2篇相关性腹泻
  • 2篇免疫
  • 2篇疾病
  • 2篇腹泻
  • 2篇肠病
  • 1篇多样性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降钙素原
  • 1篇血症
  • 1篇炎性
  • 1篇炎性肠病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 1篇移植嵌合体

机构

  • 10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0篇李秋荣
  • 4篇黎介寿
  • 3篇朱维铭
  • 3篇王晨阳
  • 2篇李幼生
  • 2篇李宁
  • 2篇何琴
  • 2篇唐春
  • 2篇车媛
  • 1篇范朝刚
  • 1篇王祖森
  • 1篇李元新
  • 1篇虞文魁
  • 1篇朱振新
  • 1篇郝献华
  • 1篇张坚
  • 1篇龚剑峰
  • 1篇张强
  • 1篇韩志锋
  • 1篇徐兴伟

传媒

  • 7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制胃酸对大鼠空肠菌群结构和组成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质子泵抑制剂(PPI)处理不同时间大鼠空肠细菌菌群结构和组成的改变,探讨抑制胃酸与肠道感染发生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动物,对照组不给药(0 d),实验组连续腹腔注射奥美拉唑第5、9、14、21和28天,每天2次,每次10 mg/kg。研究结束次日处死动物,收集空肠内容物,提取DNA,PCR扩增16S rRNA基因V3区,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切胶测序确定细菌种属,并分析其相对丰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比,短期PPI处理(第5和9天)菌群变化相对较小,菌群相似度分别为(74.8±3.0)%和(70.9±7.5)%,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化糖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saccharolyticum)和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相对丰度增加,共生菌罗伊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和柯林魏斯菌(Weissella koreensis)明显减少。随着给药时间延长,菌群变化程度加剧。第14天后,条件致病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过度增长,并取代罗伊乳杆菌成为最优势细菌。第21天致病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在大鼠空肠出现和定植;至第28天菌群组成变化最大,与0 d比相似度仅约(56.1±16.7)%。结论:短期给予PPI处理可诱导大鼠空肠菌群改变,但变化较小。长期胃酸抑制(>14 d)可导致空肠菌群失衡,致病菌丰度增加,可能为肠道细菌感染形成的关键诱因。
王晨阳唐春赵晓璠何琴李秋荣黎介寿
关键词:肠道菌群质子泵抑制剂空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一种治疗放射性肠炎的转基因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治疗放射性肠炎的转基因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制备方法。该转基因间充质干细胞表面高表达CXCR4蛋白,在受损肠道释放的基质细胞源性因子的趋化作用下,能够向肠粘膜大量归巢、定植,促进增殖和修复,抑制凋亡,从而治...
张坚朱维铭王祖森李秋荣黎介寿
文献传递
小檗碱对葡聚糖硫酸钠所致结肠炎小鼠的肠黏膜组织结构及内质网应激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小檗碱(Ber)对葡聚糖硫酸钠(DSS)所致结肠炎小鼠的疗效,并从内质网(ER)应激角度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OR)组、结肠炎模型(DSS)组和Ber治疗(DSS+Ber)组,每组10只。取小鼠远端结肠行病理切片,并进行肠道损伤评分;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小鼠结肠上皮细胞(IEC)中的ER应激标记物caspase-12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ER应激标记物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给予DSS后小鼠出现典型的结肠炎变化。用Ber干预后,可显著降低结肠炎小鼠的结肠损伤评分,并可下调ER应激标记物caspase-12、caspase-3和GRP78 mRNA水平(P均<0.05)。结论:小檗碱可通过调节相关信号分子表达水平改善ER应激,减轻小鼠结肠炎性反应,保护肠道。
姚安龙郝献华龚剑峰朱维铭李宁李秋荣黎介寿
关键词:小檗碱内质网应激葡聚糖硫酸钠炎症性肠病
真菌菌群在肠道疾病中的作用进展被引量:15
2015年
肠道菌群对人体能量代谢、肠道功能、免疫系统、治疗糖尿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肠道定植真菌菌群虽在肠道菌群中所占比例极少,但对肠道菌群内稳态平衡的维持作用显著。真菌菌群不仅通过细胞壁上的多种抗原复合物激活人体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而且还参与促进肠系膜和肠道周围免疫淋巴系统的成熟,涉及多系统性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肿瘤、乙型肝炎、侵袭性肺炎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等)的病理生理过程。肠道真菌菌群在肠道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正逐渐得到关注。以下将对其在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和炎性肠病中的关键作用作一综述。
车媛刘凯李秋荣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炎性肠病
骨髓输注联合阻断共刺激通路延长大鼠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2008年
目的探讨骨髓输注联合阻断共刺激通路对大鼠移植皮肤存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Lewis大鼠为受者,皮肤移植前经尾静脉输注供者(BN大鼠)骨髓细胞2×10^8个,并于骨髓输注当天、输注后第2、4、6及8天腹腔注射抗CD25单克隆抗体,同时按照分组要求腹腔注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CTLA4Ig组)、抗CDl54单克隆抗体(抗CDl54单抗组)以及CTLA4Ig和抗CDl54单克隆抗体(联合处理组),于骨髓输注后第8天移植BN大鼠的皮肤。另以仅行皮肤移植者为对照(对照组)。观察各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情况、外周血中供者细胞嵌合率、T淋巴细胞凋亡率及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结果各组均未观察到GVHD的发生。骨髓输注后第7天即可在CTLA4Ig组、抗CDl54单抗组及联合处理组观察到嵌合现象,至第21天时,嵌合率仍维持于一定水平,联合处理组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骨髓输注后第7及21天,CTLA4Ig组、抗CDl54单抗组及联合处理组间两两比较,T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CTLA4Ig组、抗CDl54单抗组及联合处理组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联合处理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为(16.7±3.1)d,明显长于CTLA4Ig组和抗CDl54单抗组(P〈0.05)。结论骨髓输注联合阻断共刺激通路能够延长移植皮肤存活时间,其机理可能与诱导嵌合和T淋巴细胞凋亡有关。
朱振新李元新韩志锋李秋荣张强李幼生黎介寿
关键词:移植嵌合体CD80移植物存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与肠道真菌菌群多样性关系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研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与肠道真菌菌群多样性的关系。方法:将BALB/C雄性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组和恢复组。实验组给予头孢拉啶联合庆大霉素腹腔注射,2次/d,收集小鼠第3、5、7、14和21天的粪便,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实验方法分析真菌菌群多样性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实验组小鼠真菌菌群多样性明显增加(21.15±2.66 vs 15.5±0.57,P<0.05)。恢复组(停药7 d)小鼠真菌菌群多样性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14.5±3.08 vs 15.5±0.57,P>0.05)。结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与肠道真菌菌群多样性有关,且以其多样性增加为主。抗生素可能对肠道真菌菌群的变化有影响。
车媛李秋荣
关键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多样性
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与维护研究
李秋荣李宁张强李幼生朱维铭虞文魁王晨阳张伟黎介寿
该项目属胃肠外科研究领域。项目以机体严重损伤状况下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为重点,历时10余年临床和基础研究,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评定和有效监测、细菌易位形成、肠屏障功能损伤分子病理学基础和生物学分子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病理学分子生物学机理
肠屏障损伤与肠源性感染被引量:28
2017年
肠源性感染(gut—derivedinfection)是严重创(烧)伤、大手术、失血性休克、重症急性胰腺炎等危重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秋荣
关键词:肠屏障肠源性感染细菌易位肠道菌群黏膜免疫肠上皮屏障
肠道菌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和疾病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9
2017年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机体以及赖以生存的环境中,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其中肠道微生物更是备受关注。它与免疫系统、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都有着密切关系。以下将就肠道菌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和疾病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徐兴伟范朝刚李秋荣
关键词:肠道菌群免疫功能疾病
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菌血症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发生菌血症时,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普通外科ICU收治的SAP病人203例,进行外周血培养,并监测血清PCT浓度、C-反应蛋白(CRP)、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百分比(NC)的变化。结果:在203例SAP病人中,血培养阳性79例,阴性124例。血培养阳性的病人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血培养阴性病人(P<0.05)。CRP浓度和NC%亦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P<0.05);ROC分析显示,SAP血培养阳性病人的血清PCT分界值为2 ng/ml(P<0.05),灵敏度为84.8%,特异性为90.3%。结论:血清PCT可预测SAP病人的菌血症,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对SAP并发菌血症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唐春王晨阳何琴赵晓璠李秋荣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菌血症降钙素原白细胞
全文增补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