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琴
- 作品数:15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莞市长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酷似胶质瘤的脑疾病影像及临床诊断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提高酷似胶质瘤的脑疾病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追踪证实的9例酷似脑胶质瘤的脑疾病,回顾性分析MR及CT所见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中包括脑血吸虫肉芽肿2例,病毒性脑炎3例,脑挫裂伤2例,脑脓肿、脑梗死各1例。结论详细分析各种脑病的影像学特点并紧密结合临床资料多能作出鉴别诊断。
- 麦卫国李笑琴谢颖王金泉
- 关键词:脑疾病磁共振成像
- 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的再认识及临床意义
- 2008年
- 目的提高对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影像的再认识,为临床正确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的CT、MRI影像表现,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影像特征。结果大脑镰硬膜下一侧血肿42例,CT表现为条索状或粗带状,MRI表现为线状低信号影(大脑镰)旁见条索状或粗带状短T1信号影,血肿近硬膜缘平直,外缘呈不规则或呈波浪状,3例血肿发生于两侧大脑镰硬膜下,MRI表现为线状低信号影两侧见条状短T1信号影,形成"双轨样"改变;单侧小脑幕下血肿9例,轴位CT表现呈片状或扇形高密度,MRI为短T1信号影,小脑幕并大脑镰硬膜下血肿6例,3例双侧小脑幕并大脑镰硬膜下血肿呈"Y"型,3例单侧呈"镰刀"型。结论通过60例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分析,进一步认识到此种类型硬膜下血肿的影像特点,避免不必要的手术。MR检查在定位方面优于CT。
- 张绍伟麦卫国谢颖李笑琴
- 关键词:血肿硬膜下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社区中老年骨折疏松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护理干预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东莞市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并观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抽取我市社区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800例,检测骨密度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确诊为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两组,干预组给予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和治疗干预,对照组仅给予一次健康教育,比较两组骨密度、新发骨折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800例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为14.38%,单因素分析表明女性、年龄≥65岁,奶类摄入量低、体重指数低及运动少患者更易合并骨质疏松(P<0.05);干预组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新发骨折率降低,骨密度明显增高为(0.883±0.117)g/c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高龄、奶类摄入量低、运动少及体重指数低是中老年人骨折疏松的高位因素,社区健康教育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率。
- 李笑琴黄春燕谢颖张硕凌
- 关键词:骨折疏松护理干预
- PDCA改善循环法在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PDCA改善循环法在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2月-2012年7月应用PDCA改善循环法实施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的650例患者为观察组.以2011年6月-2011年12月应用PDCA改善循环法前的52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和健康教育知晓率显著增高,候诊时间显著缩短,造影剂渗漏、不良事件和碘过敏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应用PDCA改善循环法能显著提高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水平,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谢颖李笑琴黄春燕
- 关键词:放射科安全管理
- DWI不同b值对直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DWI不同b值对直肠癌诊断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对35例直肠癌患者进行T2WI和不同b值的DWI检查,观察不同b值的检查结果。结果:当b值为800 s/mm2或1 000 s/mm2时,肿癌的显示情况最好。结论:DWI可以有助于患者直肠早期检出,可以清楚的对肿癌进行定位,为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 谢颖张绍伟李树金李笑琴
- 关键词:DWI直肠癌
- 规范化围术期护理对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规范化围术期护理对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术后疗效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与基础护理;随机选择2012年3月~2013年8月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采取规范化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Philips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围术期护理,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
- 谢颖李笑琴黄春燕
- 关键词:钛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并发症
-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结果:动脉瘤16例,动静脉畸形9例,动脉狭窄4例(右大脑前动脉狭窄3例,双侧大脑后动脉1例),先天发育异常(胎胚性大脑后动脉)11例,40例16排CTA的VR、MIP和MPR重建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100%,并且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同时清晰显示了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CTA)具有安全、快速、无创、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 张绍伟李树金陈秀娟谢颖李笑琴
- 关键词: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脑血管病变
- CT增强的静脉穿刺要求与探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对CT增强的静脉穿刺的一些要求与技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抽取行CT增强扫描患者264例,对其在穿刺过程中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穿刺血管进行合理选择,同时有效控制注射速度,观察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本组264例患者在穿刺过程中注意了血管选择的合理性,并控制好注射速度,同时对患者展开可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特别是加强心理护理,结果穿刺成功262例,穿刺成功率99.2%。结论:在对行CT增强扫描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一定要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穿刺技巧要熟练,穿刺静脉的选择要合理,这些都是保证CT增强扫描检测能够得以成功的关键。
- 陈秀娟张绍伟谢颖李笑琴黄吉淮
- 关键词:CT增强扫描静脉穿刺穿刺技巧
- 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的再认识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提高对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影像的再认识,为临床正确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的CT、MRI影像表现,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影像特征。结果:大脑镰硬膜下一侧血肿42例,CT表现为条索状或粗带状,MRI表现为线状低信号影(大脑镰)旁见条索状或粗带状短T1信号影,血肿近硬膜缘平直,外缘呈不规则或呈波浪状,3例血肿发生于两侧大脑镰硬膜下,MRI表现为线状低信号影两侧见条状短T1信号影,形成"双轨样"改变;单侧小脑幕下血肿9例,轴位CT表现呈片状或扇形高密度,MRI为短T1信号影,脑幕并大脑镰硬膜下血肿6例,3例双侧小脑幕并大脑镰硬膜下血肿呈"Y"型,3例单侧呈"镰刀"型。结论:通过60例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分析,进一步认识到此种类型硬膜下血肿的影像特点,避免不必要的手术。MR检查在定位方面优于CT。
- 张绍伟麦卫国谢颖李笑琴
- 关键词:血肿硬膜下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对行磁共振检查患者检查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探讨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8月于东莞市长安医院行MRI检查的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应用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检查,对照组实施常规检查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检查质量与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检查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结论: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在行MRI检查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检查质量及依从性。
- 李笑琴谢颖张绍伟聂湘君
- 关键词:磁共振检查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