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萍
- 作品数:71 被引量:208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徽省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低温冻存后生物学鉴定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经低温冻存复苏后的生物学特性,验证其是否仍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方法用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脐带,分离诱导获得HUC-MSCs,传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加入冷冻保护剂(10%DMSO+40%FBS+50%DMEM/F12)后将其冻存于-80℃冰箱过夜,再转入液氮气相中保存1个月后复苏。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复苏后贴壁生长细胞的形态;台盼蓝拒染法比较冻存前后细胞活力;MTT法测定HUC-MSCs的增殖活性,比较冻存前后HUC-MSCs增殖活性的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HUC-MSCs经冻存复苏后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复苏后HUC-MSCs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培养,检验其是否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果 HUC-MSCs经低温保存复苏后,细胞仍保持贴壁生长等外形特征,复苏后HUC-MSCs存活率为91.17%;增殖活性与未冻存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表面高表达CD105、CD73、CD71、CD90、CD29、CD44、CD13抗原,低表达或不表达CD34、CD133、CD45、CD14,HLA-DR、CD86、CD83、CD80、CD1α;复苏后HUC-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能力,细胞经茜素红、ALP和Von-Kossa′s染色呈阳性反应。结论经冻存复苏后的HUC-MSCs保持了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形态,其表型满足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要求,仍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 李素萍王震吕蓉王超邢昕郭晓婕刘忠
-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 安徽合肥地区汉族群体HLA基因频率分析及意义
- 目的:观察研究安徽合肥地区汉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及特征。
方法:应用PCR-SSOP和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对合肥地区2000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血样进...
- 吕蓉刘忠李素萍李敏於娟
-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汉族群体基因分型技术
- 文献传递
- 荧光定量PCR筛选献血者HBV DNA方法的建立
- 2010年
- 李敏吕蓉王忆吟吴学忠李素萍王伦善盛琪琪王超於娟刘忠
- 关键词:健康献血者试剂检测输血传播乙肝血清学血清免疫学
- 人脐带非酶解法培养MSCs的方法建立
- 李素萍王震王超王永珍周学勇吴学忠杨宏友吕蓉
- 人脐带组织低温保护剂的初步研究
- 目的以二甲基亚砜(DMSO)和蔗糖(Sucrose)为组合配制适用于脐带组织低温保护剂,检测冻存前后保护剂渗透压的变化,计算出DMSO渗入组织细胞内的浓度。方法配制5种不同浓度DMSO(5%、7.5%、10%、15%、2...
- 李素萍吕蓉王超胡晓玉周学勇吴学忠王永珍杨宏友
- 关键词:低温保护剂人脐带
- 文献传递
- 合肥地区献血者RhD阴性表型分布频率及分子机制浅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合肥地区无偿献血者中Rh血型D抗原血清学阴性表型分布频率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使用血清学常规方法筛查阴性献血者,对D抗原同时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2种方法对其血清学及分子背景进行分析,RhC、c、E、e抗原使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在244例RhD阴性标本中吸收放散阳性(Del型)且PCR扩增存在RhD基因全部10个外显子的共51例(21%),其血清学分别为Ccee 37例、CCee 6例、ccEe 5例、CcEe3例;吸收放散阴性标本共193例,其中存在RhD基因全部外显子1例、存在部分外显子22例,均为Ccee表型,其余则缺失全部外显子。结论合肥地区RhD血清学阴性献血者中存在相当比例的人群其携带弱表达D抗原或存在RhD基因,RhD阴性的分子机制较为复杂。
- 李敏於娟吕蓉李素萍吴学忠孙斌刘忠
- 关键词:RH血型RHD基因
- 甘油含量对冷冻干燥保存红细胞的作用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分析甘油含量对冷冻干燥保存红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甘油(5%、10%、20%、30%和40%)作为红细胞冷冻干燥保存的保护剂,研究冷冻干燥红细胞复水后红细胞形态以及复水后完整红细胞回收情况。结果甘油预处理的红细胞冷冻干燥后复水红细胞结构完整、形态正常,尤以40%甘油最佳,复水后红细胞回收率最高。结论研究为使用甘油作红细胞冻干保存的保护剂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 吴学忠刘忠吕蓉李敏李素萍於娟孙斌王飞
- 关键词:冷冻干燥红细胞甘油
- 呈反应性献血者重新召回检测结果分析
- 目的通过分析安徽省血液系统暂时屏蔽的献血者重新召回检测结果,为制定合适的呈反应性献血者重新召回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12月-2015年6月HBsAg、抗-HCV、抗-HIV、抗-IP单项目检测呈反应性的献血者...
- 吕蓉赵阳李素萍
- 关键词:献血者HCVHBSAG召回率
- 文献传递
- 83例疑难ABO血型鉴定及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检测和鉴定ABO疑难血型,为安全输血提供质量保障。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盐水介质正、反定型;对盐水介质正、反定型不合者使用聚凝胺法检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采用吸收试验和放散试验进行ABO血型的检测,以准确鉴定ABO疑难血型。结果 83例标本ABO血型检测结果为,AB亚型9例、B亚型1例、弱A抗原7例、弱B抗原6例、低抗-A效价2例、低抗-B效价3例、不规则抗体阳性7例、无抗体O型4例、低抗-B效价O型2例、无抗-B抗体A型5例;37例标本经盐水介质和Polybrine法检测,正、反定型结果符合。结论用聚凝胺法、吸收试验和放散试验进行ABO疑难血型检测,能准确、及时鉴定ABO疑难血型。
- 胡晓玉吴学忠吕蓉李敏李素萍於娟王超盛琪琪王伦善
- 关键词:ABO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血型鉴定
- 血小板冷冻干燥基础保护剂添加不同含量的不同糖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不同含量的不同种糖类作为血小板冷冻干燥基础保护剂的添加剂,对血小板冷冻干燥制剂保存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于安徽省血液中心采集、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为研究对象.取血小板冷冻干燥基础保护剂3 mL,分别添加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海藻糖各0.60g及混合糖0.60 g(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和海藻各0.15 g),配制成血小板冷冻干燥保护剂,将其分别纳入葡萄糖组,麦芽糖组,蔗糖组,海藻糖组及混合糖组.采用血小板冷冻干燥基础保护剂分别调节萄糖组、麦芽糖组、蔗糖组及海藻糖组糖类含量分别为0.05,0.10,0.15及0.20 g/mL;采用血小板冷冻干燥基础保护剂调节混合糖组混合糖含量分别为0.04,0.08,0.12,0.16及0.20 g/mL.检测不同含量的不同糖类血小板冷冻干燥保护剂的渗透压值.采用纯水进行冷冻干燥血小板复水,并检测复水后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值、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值及血小板回收率.统计学分析5组血小板冷冻干燥保护剂渗透压值,以及冷冻干燥血小板复水后MPV值、PDW值和回收率的差异.结果 ①葡萄糖组、麦芽糖组、蔗糖组和海藻糖组的组间、组内渗透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糖含量相同(均为0.05 g/mL或0.10 g/mL或0.15 g/mL)时,葡萄糖组渗透压值高于麦芽糖组、蔗糖组和海藻糖组;随着糖含量增高,冷冻干燥保护剂渗透压值增加.②冷冻干燥血小板复水后,葡萄糖组和麦芽糖组MPV值均小于蔗糖组和海藻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冷冻干燥血小板复水后,葡萄糖组PDW值小于麦芽糖组、蔗糖组和海藻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葡萄糖组、麦芽糖组、蔗糖组和海藻糖组间冷冻干燥血小板复水回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添加0.15 g/mL海藻糖和0.10 g/mL蔗糖时,冷冻干燥血小板复水�
- 吴学忠吕蓉李素萍李敏吴君胜金惠新魏家余李惠芝
- 关键词:血小板糖类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