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叶
- 作品数:7 被引量:139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瑞典国际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杨梅根腐病病菌营养和分泌果胶酶及纤维素酶的特性被引量:10
- 1996年
- 杨梅(MyricarubraSieb.etZucc.)根腐病病原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Moug.exFr.)Ces.&deNot.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产生孢子器量也最多。对碳源利用以蔗糖和甘露糖为最佳,乳糖最差。氮源以蛋白陈、L-天门冬酰胺为最佳,半胱氨酸为最差,矿物质元素中以钾、钠等大量元素缺乏对菌丝生长影响最大,缺镁影响最小。微量元素中以锰、硼等对菌丝生长影响最大,钼影响最小。病菌在诱导培养基中能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不同菌株,同一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产酶能力有差异。
- 李红叶曹若彬徐德胜胡毅敏任如红
- 关键词:杨梅葡萄座腔菌营养特性果胶酶纤维素酶
- 果蔬产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53
- 1993年
- 产后果蔬贮存条件的可控制性、稳定性及其经济价值,使这些商品病害的生物防治成功率高于大田作物病害的防治。已发现有不少拮抗细菌和真菌可有效地控制挑、柑桔、苹果、葡萄和番茄等的腐烂病,并已批量生产。植物次生代谢物和产后商品抗病性也表现出对产后病害的控制能力。本文对果蔬产后病害生物防治途径、作用机制、方法等方面作了综述。
- 李红叶曹若彬
- 关键词:水果贮藏病害生物防治
- 梅树流胶病病原生物学及防治研究被引量:5
- 1990年
- 梅树流胶病两种病原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的生物学特性基本相似。它们都能利用葡萄糖、蔗糖、玉米粉和淀粉等作碳源:能利用有机氮和无机氮作氮源;在PSA和PDA培养基中生长良好。B.dothidea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3~32℃,最适为28℃,分生孢子萌发最低温度为15℃,最高37℃。Bd.theobromae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为30℃,分生孢子萌发最低温度为15℃,最高为40℃。两种病菌菌丝生长适宜酸碱度均在pH 4~8之间,但Bd.theobromae生长的pH范围比B.dothidea广。在相同条件下,Bd.theobtomae比B.dothidea生长要快。两种病菌产生孢子都需要光照,且以黑光灯照射下产生的孢子量最多,所需的时间最短。在果园中以刮除病斑涂402、福美胂等杀菌剂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李红叶曹若彬方华生申屠广仁
- 关键词:梅树流胶病病原生物学
- 桃缩叶病发生规律与药剂防治被引量:2
- 1996年
- 近来年,浙江省的桃缩叶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早春新梢染病率达62.5%—91.3%。调查结果表明,病害发生轻重与春梢抽生时期及品种有关,与桃树展叶期的降雨量呈正相关。药剂防治试验表明,用45%晶体石硫合剂50倍混0.3%五氯酚钠,在花蕾初绽期喷布1次,或用45%晶体石硫合剂50倍液,在花蕾初绽时喷布1次,隔20天后再喷1次50%多菌灵800倍液,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李红叶牟永团
- 关键词:缩叶病药剂防治
- 杨梅(Myricarubra)根腐病的症状和病原研究被引量:10
- 1995年
- 杨梅根腐病发病时自细根开始变褐坏死,并逐渐向支根、侧根、根颈部和主干扩展,引起地上部树冠抽梢量减少,抽发时期延迟,盲芽增多,最后导致全树生长衰弱和急性青枯。解剖病根发现其维管束和形成层坏死。病原菌经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以及寄主范围的研究,鉴定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Moug.etFr.)Ces。&deNot.,异名为茶子葡萄座腔菌B.ribisGross.&Dugg.无性阶段为小穴壳菌Dothiorellasp..病菌人工接种时还能侵染桃、梨的根和枝干.
- 李红叶曹若彬任如红胡毅敏
- 关键词:杨梅根腐病症状葡萄座腔菌
- 梅树流胶病病原真菌的研究被引量:10
- 1990年
- 通过1986~1988年对浙江、江苏两省主要产梅区的梅树流胶病病害标本的采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证明了引起梅树流胶病的病原真菌有两种: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Moung. ex Fr.)Ces. & de Not(Syn B. ribis Gross & Dugg.)]和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Syn.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 & Maub 1.)]分别引起枝腐型流胶和干腐型流胶。两种病菌的菌落只有在有光照射下才能形成分生孢子。B.dothidea的分生孢子萌发后通过皮孔、伤口和叶痕侵入枝干、枝梢,该病原除危害梅树外,还能危害桃、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Bd.theobromae在梅树上的寄生危害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 李红叶曹若彬方华生申屠广仁
- 关键词:梅树流胶病病原真菌
- 脱乙酰壳多糖对桃软腐、褐腐病菌的抑制和采后软腐病的防治研究被引量:51
- 1997年
- 近成熟的桃果实预先以软腐病菌(Rhizopusstolinifer)孢子悬浮液接种,再以5、10mg/ml脱乙酰壳多糖处理后,室温下贮藏4~8天,4℃下贮藏30天,防治效果明显,4或8天后的防效与05mg/ml的杀菌剂施宝克相当。室内离体培养发现脱乙酰壳多糖对桃软腐病菌(Rstolonifer)和桃褐腐病菌(Moniliniafructicola)的菌丝生长、孢子形成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试验还发现高于2mg/ml的脱乙酰壳多糖能诱导这两种病菌的形态学变化,表现为菌丝过度分枝、肿胀,菌体细胞变短,分隔增多;Rstolonifer畸形的菌丝还产生质壁分离等现象。两者比较Rstolonifer形态变化比Mfructicola显著。
- 李红叶黎军英曹若彬
- 关键词:脱乙酰壳多糖桃褐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