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

作品数:10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5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乙二胺
  • 3篇乙基
  • 3篇羟乙基乙二胺
  • 3篇二胺
  • 2篇电镀
  • 2篇精馏
  • 2篇合金
  • 2篇反应器
  • 2篇Β-羟乙基乙...
  • 1篇单晶
  • 1篇电沉积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镀液
  • 1篇乙烷
  • 1篇异质结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三价铬
  • 1篇三价铬电镀
  • 1篇双波长光度法

机构

  • 9篇桂林工学院
  • 4篇西北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

  • 10篇李艳
  • 2篇肖清贵
  • 1篇赵亚玲
  • 1篇刘恩周
  • 1篇刘荣杰
  • 1篇田忠
  • 1篇王英辉
  • 1篇杜荣斌
  • 1篇肖清贵

传媒

  • 3篇化工技术与开...
  • 2篇电镀与精饰
  • 1篇化工时刊
  • 1篇应用化工
  • 1篇桂林工学院学...
  • 1篇表面技术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1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价铬电解液镀铬沉积速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对三价铬电解液镀铬的沉积速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施镀过程中沉积速度的影响因素电镀时间、电流密度、温度做了详细的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为了获得较高的沉积速度,施镀过程中应该控制电镀时间为2 m in,电流密度为6 A/dm2,温度为45℃,pH为3.5。
李艳
关键词:三价铬电镀三价铬
镍-钴合金镀液中镍、钴的快速测定被引量:2
2004年
研究了以EDTA作为显色剂,用双波长光度法测定镍-钴合金镀液中Ni2+与Co2+质量浓度的方法,选择并确定了测量波长,分析了溶液的pH值、显色剂的用量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
李艳
关键词:镀液镍-钴合金双波长光度法显色剂EDTA
羟乙基乙二胺合成的宏观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对以乙二胺和环氧乙烷 (EO)为原料合成羟乙基乙二胺的宏观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并建立了特定条件下的该气 -液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 ,该合成过程为瞬间不可逆反应。
李艳肖清贵
关键词:羟乙基乙二胺宏观动力学乙二胺环氧乙烷
Macdermid电镀三价铬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对M acderm id公司的三价铬镀液的施镀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施镀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做了详细的实验测试,得出三价铬在施镀中的最佳工艺条件。对镀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利用X-射线法测定镀层表面的晶体结构。
李艳
关键词:管控影响因素
连续法合成N-β-羟乙基乙二胺的研究
2003年
介绍了一种以乙二胺和环氧乙烷为原料,通过气液相快速接触反应合成N-β-羟乙基乙二胺的新技术,通过实验确定了含水量、进料比和环氧乙烷导入温度等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乙二胺中含水量为8%,乙二胺与环氧乙烷的进料量之体积比为1 8∶1,环氧乙烷的导入温度为30℃.采用适合该反应的塔式精馏反应器,可使N-β-羟乙基乙二胺的收率达到86%,产品纯度达99%.
李艳王英辉
关键词:乙二胺
电沉积Ni-Co合金工艺条件的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研究了硫酸镍 -硫酸钴 -氯化钠体系中钴含量在 4 0 %以下的 Ni- Co合金镀层的影响因素。讨论了温度、p H、电流密度、Ni/ Co质量比、时间等因素对镀层沉积速度和腐蚀速度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了电沉积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
李艳
关键词:NI-CO合金电沉积
双核苯甲酸铜配合物单晶的流变相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苯甲酸氢铜的大颗粒单晶,借助元素分析、四圆单晶衍射分析表征其组成和晶体结构,得到的晶体学数据如下:苯甲酸氢铜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079 9(2)nm,b=1.178 0(2)nm,c=1.530 3(3)nm,β=91.35(3)°,V=1.946 1(7)nm3,Z=4,ρcalc=1.460,ρexp=1.455 g/cm3。μ=1.156 mm-1,F(000)=876,S=0.990,最终的偏离因子R=0.056 0和wR=0.075 0[I>2σ(I)]。用磁天平测定了晶体的磁化率。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原料反应物颗粒的大小和生长单晶的颗粒大小存在有密切关系,探讨了在流变相体系中的化学反应机理和单晶生长机理,发现在流变相体系中存在有分子识别和自组装功能。
赵亚玲杜荣斌李艳
关键词:配合物晶体生长
连续操作合成N-β-羟乙基乙二胺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介绍了一种以乙二胺和环氧乙烷为原料,通过气液相快速接触反应合成N-β-羟乙基乙二胺的新技术,通过实验确定了含水量、进料比、环氧乙烷导入温度等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采用适合该反应的塔式精馏反应器,可使N-β-羟乙基乙二胺的收率达到86%,产品纯度达99%。
肖清贵刘荣杰李艳田忠
关键词:乙二胺
NiMoO_(4)/ZnIn_(2)S_(4)S-scheme异质结的制备及光催化产氢性能增强机制被引量:10
2023年
首先通过水热法制备得到NiMoO_(4)·x H_(2)O前驱体,再经高温煅烧得到NiMoO_(4)纳米棒,最后通过超声混合及溶剂蒸干处理将NiMoO_(4)与ZnIn_(2)S_(4)复合构建了NiMoO_(4)/ZnIn_(2)S_(4)S-scheme异质结光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NiMoO_(4)质量分数为10.7%时,复合材料(10.7-NiMoO_(4)/ZnIn_(2)S_(4))具有较好的载流子分离效率,较低的界面电荷转移阻力和较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在300 W氙灯照射下,其产氢速率可达29.04 mmol·g^(-1)·h^(-1),约为单体ZnIn_(2)S_(4)(5.58 mmol·g^(-1)·h^(-1))的5.20倍。自由基捕获实验及能带结构分析表明,NiMoO_(4)和ZnIn_(2)S_(4)之间形成了S-scheme电荷转移机制,不仅促进了载流子的分离与迁移,而且保留了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此外,NiMoO_(4)的引入提高了异质结的电化学活性面积,以上因素协同提高了体系的光催化析氢性能。
李艳李卓刘恩周
镀铜石墨粉的制备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表面镀铜的非金属材料是当前功能材料开发的一个热点。利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石墨粉的表面进行化学镀铜,通过对化学镀铜沉积速度和镀层表面形貌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获得表面包覆良好的镀层。石墨粉表面化学镀铜工艺可以分为表面预处理、化学镀和性能测试三大步骤。研究重点放在化学镀施镀步骤上,对化学镀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佳的镀铜工艺配方,并将此配方应用于实际,得到了色泽光亮、分散性好的石墨镀铜粉。
李艳肖清贵
关键词:化学镀表面形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