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飞
- 作品数:23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阻生牙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阻生牙的正畸治疗。方法根据临床检查及医学影像检查,对23例患者26个阻生牙应用早期阻断性治疗、正畸治疗、手术导萌与正畸联合治疗、手术拔除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26个阻生牙中,早期阻断性治疗3例,正畸治疗2例,手术导萌与正畸联合治疗14例,拔除7例,其中23例治疗效果良好,3例需进一步修复治疗。结论阻生牙的治疗需要对患者全面检查和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能取得患者满意的疗效。
- 李阳飞周丹徐宏志
- 关键词:阻生牙CT正畸
- 固定正畸患者75例牙周状况分析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在固定正畸时口腔卫生宣教和牙周洁治对维护患者口腔卫生、减少牙周组织疾病的作用。方法 选择75例错牙合畸形患者 ,随机分成 3组 :口腔卫生宣教组、口腔卫生宣教加牙周洁治组和对照组 ,分别在矫治前、矫治 1个月、矫治6个月时对其进行临床牙周检查。结果 接受固定矫治后 ,口腔卫生宣教组与口腔卫生宣教加牙周洁治组的临床牙周指数低于对照组 ;接受固定矫治 6个月时 ,口腔卫生宣教加牙周洁治组的临床牙周指数低于口腔卫生宣教组。结论 应加强口腔卫生宣传教育 ,有条件的可以定期进行牙周洁治 。
- 李阳飞徐宏志
- 关键词:正畸牙周洁治固定矫治器
- 埋伏牙4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埋伏牙的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 4 6例埋伏牙临床综合分析 ,探讨埋伏牙的治疗方法、治疗要点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结果 4 6例埋伏牙根据情况分别采用手术导萌、手术再植、拔除、临床观察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埋伏牙的治疗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
- 徐宏志李阳飞
- 关键词:埋伏牙
- 锥形束CT数字成像分析牙槽嵴裂植骨修复的成骨效果被引量:6
- 2016年
- 背景:牙槽嵴裂患者植骨后骨存量目前多使用二维影像进行分析测量,结论误差较大。目的:探讨锥形束CT评价牙槽嵴裂植骨后6个月成骨效果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5例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的患者,进行牙槽嵴裂髂骨移植,6个月后采用锥形束CT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牙槽嵴裂骨移植后,唇侧牙槽骨保存量较腭侧高;另外中切牙裂隙侧与正常侧的牙槽骨厚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尖牙缺隙侧与正常侧牙槽骨厚度在距离牙槽嵴顶0 mm处的牙槽骨厚度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余部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牙槽嵴裂骨移植时腭侧支持骨少于唇侧,缺隙侧中切牙的支持骨也不理想,从而为牙槽骨移植和正畸治疗牙齿移动提供依据。
- 顾月光张来健秦晗徐宏志李阳飞
- 关键词:牙槽突切牙牙槽嵴裂植骨锥形束CT
- 自锁托槽在对错颌畸形患者进行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自锁托槽在对错颌畸形患者进行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正畸治疗的65例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自锁组(33例)和传统组(32例)。为自锁组患者采用自锁托槽进行正畸治疗,为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矫正器进行正畸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其上下颌牙弓周长的变化情况。结果 :自锁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94%)高于传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1.88%),P <0.05。治疗后,自锁组患者上下颌牙弓的周长均短于传统组患者,P <0.05。结论 :自锁托槽在对错颌畸形患者进行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起到较好的扩弓作用。
- 岳莉杨宝贵梁晓伟李阳飞周丹顾月光
- 关键词:自锁托槽正畸治疗矫正器
- 无症状人群颞下颌关节盘位置的核磁共振研究
- 2017年
- 目的观察无症状志愿者颞下颌关节盘的位置,了解无症状人群中是否存在关节盘位置的异常,及其性别、左右侧分布特点。方法无颞下颌关节病症状及病史的志愿者30名,共60例关节,其中男、女各15名,对其双侧颞下颌关节行开闭口轴位、斜矢状位和斜冠状位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对关节盘位置进行分类。结果 30名无症状志愿者中,正位关节盘45例,发生率为75%,其中女性20例,男性25例,右侧23例,左侧22例;前移位关节盘7例,发生率为11.67%,其中女性5例,男性2例,右侧5例,左侧2例;外侧移位关节盘6例,发生率为10%,其中女性3例,男性3例,右侧2例,左侧4例;内侧移位关节盘2例,发生率为3.33%,其中女性0例,男性2例,右侧0例,左侧2例;后移位关节盘0例,发生率为0。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关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志愿者关节盘多为正位,但无症状人群的关节盘移位确实存在,且以前外侧旋转移位最为常见,关节盘移位类型与性别无关,左右侧分布无差异。
- 周玭李阳飞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盘颞下颌关节髁突关节盘位置
-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系谱调查及修复治疗1例被引量:2
- 2009年
-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是一种牙本质发育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低。本文报道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的家系调查及修复治疗,并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 周玭王志松徐宏志李阳飞
- 关键词: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 螺旋CT牙体表面成像在治疗上颌骨内埋伏牙中的应用价值
- 2004年
- 应用螺旋CT对18例上颌骨内埋伏牙所在位置的牙颌骨组织进行横断面薄层扫描,所得数据采用表面阴影成像法,获得单纯的牙体表面影像。结果表明螺旋CT牙体表面成像能立体地全方位地显示骨内埋伏牙的形态、位置、与邻牙的关系及萌出方向。提示螺旋CT牙体表面成像技术在骨内埋伏牙的正畸治疗和外科处理中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意义。
- 李阳飞黄连庆徐宏志
-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埋伏牙
- 核磁共振在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患者8例(14个关节),按照咬合板制作时弹响消失的位置分为稳定咬合板治疗组(A组)和再定位咬合板治疗组(B组);患者坚持夜间戴用咬合板6个月,每月复诊1次;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和核磁共振图像,测量闭口位盘分界角。结果治疗前A组盘分界角明显小于B组[(40.46±2.95)度vs.(48.75±2.76)度](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盘分界角均明显减小为(13.27±5.83)度和(9.34±3.01)度(P<0.05)。结论 MRI技术在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效果评价及咬合板类型的选择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周玭李阳飞王德华苗重昌徐宏志
-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咬合板
- 固定正畸儿童的牙周状况分析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固定正畸对儿童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 2 0例 11~ 15岁错合畸形儿童 ,分别于矫治前和矫治 6个月对其进行临床牙周指标检查和龈下细菌的检测。结果 :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儿童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龈探诊出血、探诊深度显著增高 ,龈下菌群发生变化 ,G-杆菌比例显著增加 ,G+ 细菌比例下降。结论 :接受固定矫治的儿童牙周组织的健康受到影响 ,应加强口腔卫生宣教 ,减少牙龈炎的发生和发展。
- 徐宏志滕瑜李阳飞秦良谊
- 关键词:正畸龈下菌斑固定矫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