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晗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水稻
  • 4篇氮肥
  • 3篇性状
  • 3篇水稻生产
  • 3篇粳稻
  • 2篇氮肥利用
  • 2篇氮肥利用率
  • 2篇运筹
  • 2篇施肥
  • 2篇施肥技术
  • 2篇前氮后移
  • 2篇利用率
  • 2篇聚类分析
  • 1篇氮肥运筹
  • 1篇性状差异
  • 1篇性状分析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生长发育

机构

  • 11篇辽宁省盐碱地...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瓦房店市农业...

作者

  • 11篇杜晗
  • 7篇宋双
  • 6篇卢晶晶
  • 5篇贾东
  • 5篇韩雷
  • 5篇孙雅君
  • 2篇唐文举
  • 1篇赵一洲
  • 1篇徐久升
  • 1篇毛艇
  • 1篇张战
  • 1篇倪善君
  • 1篇刘研
  • 1篇李鑫
  • 1篇李明
  • 1篇江宏伟
  • 1篇隋亚云

传媒

  • 6篇北方水稻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园艺与种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省粳稻品种产量品质性状因子及聚类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对辽宁省62个粳稻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性状中每穴穗数、单穗重、每穗粒数,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垩白度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分别为10.7%、10.7%、12.7%、70.9%、90.0%。通过因子分析选出穗粒因子、蒸煮因子、垩白因子、粒形因子、粒重因子、结实率因子、产量因子7个影响稻米产量、品质性状的主因子,其对稻米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的累积贡献率为86.5%。同时,依据各品种7个因子系数进行系统聚类,62个品种形成具有不同性状特点的品种群体,为辽宁省粳稻产量品质育种提供了依据。
刘研杜晗李鑫赵一洲毛艇钟顺成王诗宇张战倪善君
关键词:粳稻产量性状品质性状
辽宁省水稻新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对辽宁省2006年~2009年审定的41个水稻新品种进行性状分析与系谱分析,结果显示,41个水稻品种多数性状上差异不大,品种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有效穗数、总粒数、垩白度、胶稠度等性状及性状结合的不同上。同时41个品种可划分为5个类群,类群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有43.9%的品种归为一类。63.4%的水稻新品种具有日本品种亲缘,39%的新品种源自于丰锦衍生系统,14.6%的新品种源自于盐丰47衍生系统。表明,辽宁省近年来育成的水稻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品种间遗传相似度较高、品种遗传多样性较低。
杜晗
关键词:水稻
氮肥不同运筹模式对水稻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氮肥是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针对水稻氮肥用量过高,前期氮肥比例过大这一突出问题,本试验选取水稻"前肥后移、精确定量"施肥技术,对特定生态区水稻主栽品种的氮肥运筹进行研究与优化。研究氮肥后移对水稻碳氮物质积累、运转、分配及品质形成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不同氮肥运筹下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机制,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结果表明,氮肥后移使分蘖期群体分蘖的发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降低了拔节前植株的吸氮量。但在氮肥后移之后,拔节-抽穗阶段的植株吸氮量明显提高,每穗总粒数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增产的效果;氮肥后移的效果与氮肥施用量有关,在N15、N18和N21处理下,当氮肥运筹比例为5∶5时产量较高。综合多年的试验表现,江苏麦茬单季晚粳稻以N18处理下氮肥运筹比例为5∶5时效果最佳。
贾东卢晶晶孙雅君宋双杜晗韩雷
关键词:前氮后移施肥技术氮肥利用率运筹
粳稻品种株型性状差异及聚类分析
2012年
以64份粳稻品种为试材,分析了品种株型性状的差异,并对品种进行主成份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冠层因子、高度因子、穗长因子、叶宽因子、角度因子是影响粳稻品种株型表现的主要因素。64个粳稻品种可明确分为6个类群,不同类群具有不同的株型特点,类群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可作为品种亲本选择的重要依据。
宋双杜晗唐文举
关键词:粳稻株型性状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
辽宁省水稻品种外观品质性状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以近年来辽宁省审定的77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对辽宁省水稻品种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水稻品种间外观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垩白粒率、垩白度变异幅度最大。垩白、粒形、透明是影响稻米外观品质的主要因子。性状间只有粒长与籽粒长宽比、垩白粒率与垩白度、粒长与透明度相关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中等粒长品种垩白性状和透明程式度较好,为品种外观品质改良和田间选择提供了依据。同时,探讨了在水稻品质改良中种质资源利用问题。
杜晗宋双唐文举
关键词:水稻性状分析
氮肥不同用量对北方粳稻群体质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氮是植物体内氨基酸、蛋白质、核酸、辅酶以及光合色素分子等的组成成分,因此,氮的营养状况与许多生理过程密切相关。针对水稻氮肥用量过高这一突出问题,本试验研究了氮肥施用总量对北方粳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群体库容量以及品质特征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不同氮肥施用量条件下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施氮量的增加对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及群体生长率有促进作用,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最高茎数、最高分蘖数、分蘖穗数和分蘖穗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增加施氮量会导致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上升,精米白度、食味值、峰值粘度、最低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值降低,但不同施氮量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大。
贾东孙雅君韩雷卢晶晶宋双杜晗
关键词:水稻氮肥
不同水肥处理对碱地番茄生长势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索盘锦地区碱地番茄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实现节水节肥与高产高效。[方法]通过3个水量水平和3个施肥量水平,以水肥最大量为对照,研究9个水肥处理对碱地番茄生长株高、茎粗、叶绿素的影响。[结果]株高的指标中,表现比较好的处理有W2F3、W2F1、W1F3;茎粗的指标中,表现比较好的处理有W2F1、W2F3、W3F1;叶绿素的指标中,表现比较好的处理有W1F3、W3F3、W2F1。[结论]从节水节肥、高产高效的角度出发,推荐的处理为W2F1。
卢晶晶杜晗郝鹏江宏伟刘广会赵义平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生长势
花后开放式增温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以盐丰47为试验材料,采用开放式红外增温技术来模拟气候变暖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增温虽然能够促进叶茎鞘储藏物质向籽粒转运,但由于同时降低了叶片的光合能力,综合表现来看,花后增温不利于水稻的灌浆结实;花后增温使水稻干物质生产量减少,千粒重及结实率下降,对水稻产量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徐漫贾东卢晶晶孙雅君宋双杜晗韩雷
关键词:水稻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物质生产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为明确不同氮肥运筹下水稻产量形成的调控机制,提高水稻生产的氮素利用效率、保持水稻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盐丰47和盐粳188水稻品种,采用不同氮肥水平(0kg/hm2,165kg/hm2,210kg/hm2,255kg/hm2)和不同施肥比例(基蘖肥∶穗粒肥分别为8∶2、7∶3和6∶4)进行裂区设计试验,对水稻生长动态、氮素利用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盐丰47和盐粳188在施纯氮210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6∶4及7∶3时处理效果较好,具有适宜的有效穗数,总吸氮量和氮素回收率高。
贾东卢晶晶孙雅君宋双杜晗韩雷
关键词:水稻氮肥运筹
水稻晚育晚插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4
2008年
从品种选用、培育壮秧、本田建设、适期插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层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晚育晚插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采取育种与栽培相结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以节水型优质超级稻新品种为基础,以农业节水为主攻方向,实现水稻生产节水化,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确保水稻在缺水年份也能够稳定增收。
隋亚云徐久升李明杜晗
关键词:水稻晚育晚插节水栽培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