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
- 作品数:52 被引量:140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阳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一种污泥生物炭土壤改良剂生产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生物炭土壤改良剂生产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撑台、热解装置、电机、料斗、导料管、加热器、收集箱,支撑台左侧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热解装置,并且热解装置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了转动杆转动,产生一定...
- 杨丹陈守坤
- 文献传递
- 一种环保生物炭制备用成型压块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生物炭制备用成型压块装置,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表面居中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制台,所述压制台表面圆形阵列有压制孔,所述压制台上表面居中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压制...
- 杨丹陈守坤
- 文献传递
- 一种市政污水管网的污水净化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市政污水管网的污水净化装置,主要包括在地面开挖并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排水井以及检查井,所述排水井和检查井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污水进出口,排水井和检查井通过污水进出口与排污管道串联相接;所述排水井的上端开口...
- 杨丹陈紫忆
- 一种石漠化地区污泥半干化处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漠化地区污泥半干化处理装置,包括污泥泵、罐体、抽泥管、搅拌电机、螺带、皮带输送机、排料电机和螺杆,所述罐体的内侧中心竖直设置有传动杆,且传动杆上设置有螺旋带,所述传动杆在螺旋带错开位置设置有搅拌杆。...
- 李冕杨丹杨智
- 文献传递
- 河道疏浚底泥农业利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为研究河道疏浚底泥添加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采用模拟实验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C和N对不同添加比例河道疏浚底泥的响应。结果表明,河道疏浚底泥添加使土壤饱和含水率增加4.2%~14.7%,持水时间延长1d^8d;土壤养分含量及重金属含量与底泥添加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MBC)和N(MBN)分别增加15.5%~35.8%和39.8%~66.1%。底泥与土壤混合比例达到1:1时,全量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二级标准,有效态Cd含量也较高,土壤MBC和MBN开始下降。因此,河道底泥添加能够改善土壤持水性能,提高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但高比例的底泥添加可能会导致土壤污染,底泥用于改善土壤质量时,需控制好添加比例。
- 杨丹范欣柯刘燕
- 关键词:疏浚底泥持水性能速效养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 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处理用吸附剂放置容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处理用吸附剂放置容器,包括密封盖体、夹板和放置容器主体,所述放置容器主体的顶部设有密封盖体,所述密封盖体与放置容器主体之间水平夹持有夹板,所述密封盖体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进水管,且密封盖体...
- 文双喜杨丹杨智
- 文献传递
- 糠醛渣和磷石膏对菱镁矿粉尘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糠醛渣、磷石膏及两者混合物施入菱镁矿粉尘污染土壤后,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玉米幼苗生长状况、生物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旨在了解糠醛渣和磷石膏对菱镁矿粉尘污染土壤的改良作用与效果。结果表明:糠醛渣和磷石膏均能显著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糠醛渣能有效降低土壤p H,增加有机质含量;磷石膏能有效调节土壤水溶性Mg2+/Ca2+。糠醛渣和磷石膏混合施用时,玉米幼苗最大根长、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SOD、CAT、POD活性均优于其他处理组。可见,糠醛渣与磷石膏可有效改善菱镁矿粉尘污染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植物生长,且两者混合施用效果优于单施。
- 杨丹
- 关键词:菱镁矿土壤糠醛渣磷石膏玉米
- 一种沉积柱采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积柱采集装置,包括船体和圆杆,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套,所述圆杆的上部设置为横齿部,且圆杆的下部设置为竖齿部,所述竖齿部滑动插接在限位套内,所述箱体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减速电机,所述第一减速电机通...
- 朱光旭杨丹苟万里
- 文献传递
- 河道疏浚底泥添加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比例(风干底泥∶风干土壤分别为0∶1、1∶1、1∶2、1∶3)河道疏浚底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河道疏浚底泥的农业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河道疏浚底泥处理(对照)相比,添加河道疏浚底泥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其中有机质含量增加了24.3%-100.9%,碱解氮含量增加了20.4%-67.4%,速效磷含量增加了183.5%-433.1%,速效钾含量增加了252.4%-665.2%;同时也显著提高了重金属Cu、Pb、Zn、Cd含量,且当河道疏浚底泥与土壤以1∶1混合时,土壤全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添加河道疏浚底泥总体上显著提高大豆苗期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地上部分C、N、P含量,且上述指标随河道疏浚底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河道疏浚底泥与土壤添加比例为1∶2时最高,此时株高增加2 cm,地上部生物量增加60.6%,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增加60%和50.9%,地上部分植株C、N、P含量分别增加22.4%、9.0%、5.0%;当河道疏浚底泥与土壤添加比例增加到1∶1时,上述指标下降,且大豆地上部生物量反而略低于对照。综上,添加河道疏浚底泥能促进大豆生长,但添加比例以1∶2为宜,不宜超过1∶1,以避免重金属大量输入可能引起的土壤污染及对植物生长的胁迫。
- 杨丹范欣柯梁恩红
- 关键词:混合基质叶绿素养分累积大豆
- 一种石漠化地区生态排水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漠化地区生态排水装置,包括预制排水沟本体、排水沟和盖板,所述预制排水沟本体由排水沟和盖板构成,所述排水沟的横截面设置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U”型结构所述的排水沟的前后两端均设置为开放端,“U”...
- 李冕杨丹朱光旭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