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丽红

作品数:85 被引量:302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郑州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9篇心电
  • 27篇电图
  • 27篇心电图
  • 17篇血压
  • 16篇高血压
  • 14篇原发性
  • 14篇原发性高血压
  • 9篇导联
  • 9篇心肌
  • 8篇室性
  • 7篇动脉
  • 7篇动态心电图
  • 7篇心律
  • 7篇原发性高血压...
  • 7篇高血压患者
  • 6篇心律失常
  • 5篇心病
  • 5篇心率
  • 5篇心室
  • 5篇血管

机构

  • 59篇郑州大学第二...
  • 44篇河南省人民医...
  • 31篇郑州大学
  • 6篇河南省胸科医...
  • 5篇郑州市第二人...
  • 2篇郑州颐和医院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周口市中心医...

作者

  • 84篇杨丽红
  • 55篇张强
  • 43篇乔鹏
  • 32篇徐金义
  • 23篇李涵
  • 22篇杨蕊珂
  • 20篇王淑辉
  • 18篇王庆义
  • 13篇吕聪敏
  • 11篇苑帅
  • 11篇邱妍妍
  • 9篇潘运萍
  • 9篇孙彩红
  • 9篇王亚青
  • 8篇苑小壮
  • 8篇李世锋
  • 7篇李中健
  • 7篇张倩
  • 6篇王文涛
  • 6篇吴志红

传媒

  • 9篇中国实用神经...
  • 6篇中国全科医学
  • 6篇中国误诊学杂...
  • 5篇临床心血管病...
  • 4篇河南实用神经...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临床心电学杂...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华高血压杂...
  • 2篇河南医药信息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广西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电图踏车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3例施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同期内接受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敏感性64%,特异性89%。结论:心电图踏车试验可以作为冠脉造影的一个替代检查方法,适合于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张强乔鹏杨丽红苑小壮张娟杨月景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冠状动脉造影
室性早搏联律间期改变对桡动脉图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室性早搏(室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以往多强调发生部位、功能性还是器质性,认为功能性室早一般不需治疗,器质性室早可致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而猝死,应该积极治疗,但是对室早联律间期缩短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关注较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51例室早患者进行了心功能检查,观测室早时桡动脉图形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李中健邢适颖李世锋潘运萍吕聪敏王丽亚杨丽红
关键词:桡动脉图联律间期室性早搏血流动力学室性心动过速动力学改变
不同R-R间期心房颤动的桡动脉图改变被引量:1
2007年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症状的轻重与心室率快慢(R—R间期)有关,过快或过慢的心率直接影响心脏血流动力学功能,可使患者出现心悸、气促、乏力及心前区压迫感等不适症状.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心衰)。因此,了解房颤时不同R—R间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李中健邢适颖王丽亚吕聪敏杨丽红苑帅潘运萍
关键词:心房颤动桡动脉图R-R间期
艾滋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与CD_4^+T淋巴细胞分级的关系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与CD4+T淋巴细胞分级的关系。方法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高低将479例艾滋病患者分为Ⅰ、Ⅱ、Ⅲ级,对各级艾滋病患者的心电图做出诊断。结果三个级别艾滋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左房室肥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Ⅱ级与Ⅲ级艾滋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级别艾滋病患者快心率失常率、慢心律失常率、右房室肥大率、ST-T及T波改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级艾滋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及快心律失常率高于Ⅰ级与Ⅱ级艾滋病患者,患者心电图改变与CD4+T淋巴细胞分级有关。
李中健郭森李世锋井艳朱涛潘运萍吕聪敏杨丽红苑帅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心电图淋巴细胞
脉冲振荡测定在胸闷变异型哮喘患者肺功能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脉冲振荡测定在胸闷变异型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确诊的30例胸闷变异型哮喘(CTVA)患者为CTVA组,同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同时行肺通气功能法和IOS法两种检查,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基础状态下,肺通气法测定时,除FVC%pred外,CTVA组FEV1%pred、FEV1/FVC%、PEF%pred、FEF25%pred、FEF50%pred、FEF75%pred、MMEF%pred等其他肺通气功能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OS法测定时,除R 20%外,CTVA组Zrc%、Fres、R 5%、R 5-R 20、X5等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VA组IOS的各参数与肺通气功能参数有显著相关性,其中Zrc%、R5%与PEF%pred均有负相关性。结论:脉冲振荡测定在胸闷变异型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邱妍妍赵桂华王文涛杨丽红李帅兵王伯乐张娜徐金义
关键词:肺功能检查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心肺运动试验一例被引量:1
2019年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laycardia,CPVT)是由运动或情绪激动诱发的恶性心律失常,是青少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既往认为CPVT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多由运动诱发,因此不宜运动。而本研究显示CPVT患者在无氧阈以下的运动,并未出现室性早搏,到达无氧阈以后,室性早搏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因此CPVT患者在无氧阈以下的运动是相对安全的。
张倩宋春丽李涵王庆义杨蕊珂刘小静杨丽红徐金义
关键词:儿茶酚胺无氧阈摄氧量心肺运动
下壁导联心电图R波切迹与儿童房间隔缺损程度的相关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下壁导联R波切迹与儿童房间隔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97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儿(缺损组)的手术前后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缺损程度不同随机分为三组,小型组(缺损小于5mm)68例,中型组(缺损5—10mm)76例,大型组(缺损大于10mm)53例;同期观察183例体检无心脏疾病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①缺损组129例患儿心电图下壁导联出现R波切迹,单个导联38例,两个导联42例,三个导联49例;对照组心电图下壁导联出现R波切迹者29例,单个导联16例,两个导联9例,三个导联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小型组37例患儿心电图下壁导联出现R波切迹,单个导联者28例,两个导联者7例,三个导联者2例。中型组52例患儿出现R波切迹,单个导联者7例,两个导联者29例,三个导联者16例。大型组40例患儿出现R波切迹,单个导联者3例,两个导联者6例,三个导联者31例。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缺损组三组切迹总例数相比,小型组与中型组及中型组与大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型组与大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缺损患儿手术后15、30d下壁导联R波切迹消失三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间隔缺损患儿缺损程度越大,导致右冠供血对应下壁导联心电图R波切迹数目越多,同时随着术后恢复时间延长R波切迹消失;表明R波切迹为ASD患儿独立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为临床早期发现并判断缺损程度提供了一种简单无创方法。
徐金义杨丽红张娜莎陈琼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心电图下壁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血清一氧化氮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血清一氧化氮(NO)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4例,以血清NO二分位数进行分组(NO-1组≤38.04μmol/L,NO-2组>38.04μmol/L),对所有患者行血清NO测定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收集血清NO值和心率变异性(HRV)的频域分析指标VLF、LF、HF、LF/HF及时域分析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分析血清NO与HRV之间的关系。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O与年龄、24hSBP、24hDBP、LF、LF/HF分别呈负相关(r=-0.248、-0.488、-0.368、-0.506、-0.454,均P<0.05),与HF、SDANN呈正相关(r=0.263、0.454,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hSBP、HF、LF为血清NO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NO降低与收缩压升高、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和副交感神经抑制有关。
孙彩红张强杨丽红郑红梅王淑辉周雨菡徐晓婷方士杰刘英
关键词:高血压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一氧化氮心率变异性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不规则服药对脑血管病发生的观察
2002年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不规则服药对脑血管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 16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 ,对其服药规则与否和高血压病程对脑血管病发生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不规则服药并发脑血管的人数显著高于规则服药者。结论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应正规服药 。
张强乔鹏杨丽红杨丽君
关键词:心血管病不规则服药脑血管病老年人病因
常规心电图在心房颤动筛查中的应用
2021年
目的 探讨常规心电图检查患者的心房颤动检出情况,分析心房颤动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以及心电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心电图室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患者126276例,按年龄分为7组,分析各个年龄组心房颤动检出率,以及合并快心室率型、慢心室率型、ST或/和T波异常、左心室高电压、完全/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完全/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二度以上房室阻滞、≥3.0s长RR间期、室性早搏等心电现象的发生率。结果 男性检出率3.46%,女性3.45%,≥80岁组检出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合并常见心电图现象发生率最高为ST或/和T波异常,其次为快心室率型,完全/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室性早搏。结论 常规心电图是心房颤动以及其他异常心电现象检出的简单便捷的检测技术,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王巧玲徐金义胡蕾娣方敏方晓娟张灏杨丽红张娜
关键词:心电图心房颤动ST-T异常室性早搏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