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俊鸿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微藻
  • 3篇微藻生长
  • 2篇示踪
  • 2篇
  • 2篇
  • 2篇
  • 2篇
  • 1篇运移
  • 1篇植物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示踪
  • 1篇夏季
  • 1篇南黄海
  • 1篇镭同位素
  • 1篇海洋学
  • 1篇浮游植物
  • 1篇白令海
  • 1篇白令海峡
  • 1篇北太平洋
  • 1篇RA

机构

  • 9篇厦门大学

作者

  • 9篇杨俊鸿
  • 7篇陈敏
  • 5篇邱雨生
  • 4篇吕娥
  • 4篇马嫱
  • 3篇郑爱榕
  • 2篇李艳平
  • 2篇程远月
  • 2篇张润
  • 2篇童金炉
  • 1篇黄奕普
  • 1篇林志裕
  • 1篇郑敏芳
  • 1篇杨伟锋
  • 1篇曹建平
  • 1篇杜金秋

传媒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海洋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同位素
  • 1篇第一届海洋生...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应用镭-226解读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水的来源与运移被引量:2
2010年
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航次(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期间,利用Mn-纤维富集大体积表层海水中的Ra同位素,并通过222Rn直接射气法测量226Ra的比活度,结果表明,普里兹湾表层水的226Ra比活度变化为0.92~2.09 Bq/m3,平均值为1.61 Bq/m3,在深海区域表现出226Ra含量高的特征。从空间分布看,表层水226Ra比活度呈现出由湾内向湾外增加的反常态势,反映出不同Ra含量水团的混合影响2。26Ra比活度与盐度的关系证实研究海域表层水的Ra含量主要受三种端元水体的混合所控制:其一为具有镭含量高、盐度高特征的南极夏季表层水;其二为低镭、低盐特征的冰融水;其三为高盐、中等镭含量的普里兹湾中深层水,该水体的226Ra纯粹由海底沉积物间隙水向上扩散所维持。结合S-226Ra示踪体系及上述三端元混合模型,计算出各组成水体的比例并描绘出它们的空间分布。南极夏季表层水的份额由湾外向湾内逐渐降低,并且在68°E断面向南影响范围较大;冰融水的比例由湾内向湾外降低,并且在湾内东部的高温水体中具有最大贡献;普里兹湾中深层水中受沉积物镭来源影响比较显著的区域出现在湾内西北部,其影响向湾外逐渐降低。冰融水与普里兹湾中深层水份额分别于普里兹湾湾顶东、西部出现高值的分布特征证实埃默里冰架前沿海流东进、西出的运移规律。
郑敏芳陈敏杨俊鸿张润马嫱杨伟锋邱雨生
关键词:226RA
夏季黄、东海初级生产力的分布及其变化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14 C示踪法实测了黄、东海海域2006年6—8月的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积分初级生产力介于378.65~6 403.47mg/(m2.d)之间,平均为2 059.56mg/(m2.d)。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变化表现出3个特点:1)东海的积分初级生产力明显高于黄海;2)受黑潮水影响,海域的初级生产力比陆架区明显低;3)长江口东南海域和济州岛西南海域存在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对初级生产力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初级生产力的高值大多出现在水温为21~26℃的水体中,光强和营养盐共同调控着黄、东海海域初级生产力的分布。受黑潮水影响,海域初级生产力较低与其贫乏的营养盐有关,而长江冲淡水和冷涡输送的丰富营养盐维持着长江口东南海域和济州岛西南海域较高的初级生产力。
林志裕童金炉陈敏邱雨生马嫱杨俊鸿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夏季
北太平洋与同安湾若干海洋学过程的同位素示踪
通过对北太平洋与同安湾表层水镭同位素(226Ra、228Ra、224Ra)含量与分布特征的研究,将其具体应用于揭示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生态系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同安湾海底地下水输入的影响。此外,借助北太平洋沉积物岩心放射...
杨俊鸿
文献传递
海洋胶体中的氮、磷和铁对微藻生长的效应被引量:18
2004年
利用错流超滤技术提取海洋胶体,研究了无氮、无磷和无铁的营养介质中海洋胶体对海水小球藻、亚心形扁藻和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胶体有机碳(COC)浓度为0~238.4μmol/L的范围内,3种微藻在以胶体为N源的介质中的平均相对增长率Y分别为20.7%~44.0%,80.1%~110.1%和68.6%~106.2%;在以胶体为P源的介质中的Y值分别为19.3%~43.2%,78.3%~156.7%和77.9%~115.3%。3种微藻的Y值随COC浓度增大呈下降趋势。3种微藻在以胶体为Fe源的介质中的Y值分别为12.7%~35.3%,171.7%~266.3%和400.5%~498.8%,3种微藻的Y值随COC浓度增大呈线性上升。这意味着海洋胶体中存在微藻生长必需的N,P和Fe营养,对微藻的生长有显著的刺激作用。胶体中的Fe营养对球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的效应比N和P营养的约大6~7倍,而胶体中的N和P营养对小球藻的促进作用则约比Fe的大3倍。
郑爱榕陈敏吕娥杨俊鸿程远月
关键词:微藻浮游植物
天然胶体对微藻生长的效应被引量:1
2006年
利用错流超滤技术提取天然胶体,研究了胶体的有机碳浓度、粒径和来源对海水小球藻(Chlorellaspp.)、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粒径为10kDa—0.2μm、胶体有机碳浓度为4.8—238.4μmol/L时,胶体使小球藻、扁藻和金藻的生长率分别提高了4.0%—7.0%、19.1%—28.9%和2.9%—8.7%。海水小球藻生长率的相对增长百分数(Y)值与胶体有机碳浓度(CCOC)呈线性正相关;亚心形扁藻和球等鞭金藻的Y与CCOC呈多项式相关;胶体对扁藻生长的刺激作用大于球等鞭金藻和海水小球藻。粒径为10kDa—0.2μm的胶体对3种藻的促进作用大于1—10kDa的胶体。河口、河流和生源胶体使小球藻的生长率提高1.5%—14.1%,不同来源的3种胶体对海水小球藻的促进作用依序是河流胶体>生源胶体>河口胶体。以上结果表明,天然胶体含有微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对微藻的生长有显著的刺激作用。
郑爱榕陈敏吕娥杨俊鸿程远月
关键词:微藻
白令海峡水团来源的镭同位素示踪被引量:5
2011年
对白令海峡64.3°N纬向断面镭同位素的研究表明,水体中226Ra比活度2、28Ra比活度和228Ra/226Ra)A.R.存在明显的纬向变化,反映出太平洋与北冰洋水体交换的多种路径。根据温度、盐度和镭同位素的水平与垂直分布,太平洋水进入北冰洋的路径可能主要有3支,分别为白令海峡西侧的阿拉德水、白令海峡东侧的阿拉斯加沿岸水和中部的白令海陆架水。2003年7月和9月对该断面西侧站位进行的复测显示,水体中的226Ra比活度2、28Ra比活度和228Ra/226Ra)A.R.发生了明显变化,9月份测值均高于7月份测值,说明白令海峡西部水体在9月份可能受到西伯利亚沿岸流南向混合的影响。
陈敏李艳平邱雨生杨俊鸿
关键词:白令海峡
海洋胶体中的氮、磷和铁对微藻生长的效应
利用错流超滤技术提取海洋胶体,研究了无N、无P和无Fe培养介质中海洋胶体中对微藻(小球藻、扁藻、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胶体中的Fe对球等鞭金藻和扁藻的效应比N和P约大6~7倍,而胶体中的N和P对小球藻的促进作用...
郑爱榕吕娥杨俊鸿
关键词:微藻生长
文献传递
南黄海和东海海水^(18)O的组成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12年
对2006年夏季采自南黄海和东海的海水进行了18O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结合温度与盐度的分布,探讨了影响研究海域海水δ18O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南黄海和东海海水的δ18O与盐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据此确定出夏季黑潮水和陆地径流水的特征δ18O值分别为0.20‰—0.45‰和9.85‰。依据海水δ18O的分布,探讨了黑潮水、长江冲淡水和黄海冷水团对研究海区δ18O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夏季黑潮水仅影响到台湾东北部陆架坡折以外的海域,其影响路径可能以气旋式涡旋的形式出现;在长江口附近海域,长江径流水进入东海后,对长江口东北部海域的影响范围较其南部更为宽广,可到达济州岛西南部。在南黄海海域,海水δ18O的分布可清晰指示出南黄海冷水团的位置,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可能与冬季的黄海暖流具有一定的联系。
杜金秋陈敏曹建平邱雨生童金炉马嫱杨俊鸿
近40年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生态系变化的^(226)Ra证据被引量:1
2006年
利用1999年7~10月和2003年10~12月实测的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表层水^(226)Ra含量,结合文献所报道的历史数据,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表层水体^(226)Ra含量呈下降趋势,反映出全球变化导致该海域生态系结构的变化.全球增暖一方面导致了该海域水体层化作用的加强,进而导致上层水体Ra补充量的减少;另一方面,全球增暖导致海域生物生产力的升高,进而导致Ra迁出量的增加.^(226)Ra含量的上述变化与文献报道的该海域叶绿素a、硅酸盐、磷酸盐含量与初级生产力的历史变化趋势相吻合,确证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正发生着可观测的生态系统变化.在上层海洋层化作用加强的情况下,为维持海域升高的生物生产力,其“新”氮可能的来源是海洋的固氮作用.
杨俊鸿陈敏邱雨生李艳平马嫱吕娥张润黄奕普
关键词:^226R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