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仁
-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医院实施成本核算的实践和体会被引量:2
- 2004年
- 医院成本核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经营管理,控制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面对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医院在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只有通过成本管理和核算,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成本,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以形成“高效、优质、低耗”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形成融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与资源消耗为一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管理模式。我院自2000年3月开始了成本核算工作,同时与奖金挂钩,在全院推行了新的分配方法。
- 杨宏仁
- 关键词:人事制度
- 有效控制血压对高危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长期影响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对“1999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危险分层为高危和极高危组的患者单用或联合使用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以血压<140/90mmHg作为目标血压,观察有效控制血压对高危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长期影响。方法763例患者确定危险分层入选后,随机进入目标治疗组(n=382)和对照组(n=381)。目标治疗组在高血压专科门诊定期随访,按5步法治疗方案,直到达到或接近目标血压为止。对照组在普通门诊治疗。测定基线和治疗后的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在平均4.4年随访期间,目标治疗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为(133.8±6.6/79.7±5.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51.7±12.7/87.7±8.0)mmHg,P<0.0001)。共有437例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1次以上。目标治疗组(n=270)左室重量指数由124.9降至119.7g/m2,下降4.2%(P=0.007);对照组由131.0增至136.9g/m2,增加4.5%(P=0.05)。233例患者在基线时患有左室肥厚,目标治疗组142例;对照组91例。最后1次测量与基线相比,目标治疗组左室重量指数降低14.8g/m2(10.1%,P<0.0001);对照组下降2.9g/m2(1.8%,P=0.53)。目标治疗组66例左室肥厚消失,左心室肥厚逆转率为4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9%(91例中29例左室肥厚消失,P=0.03)。在基线没有左室肥厚的204例患者中,目标治疗组(n=128)左室重量指数增加5.3g/m2(5.3%,P=0.03);对照组(n=76)增加16.4g/m2(16.8%,P<0.0001)。复查达到左室肥厚标准者,目标治疗组34例(26.6%);对照组27例(35.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12)。结论与一般治疗相比,长期严格控制血压能降低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左心室重量,并显著提高左室肥厚逆转率。
- 金智敏赵晓薇杨宏仁唐树德郭慧峰王秦英王继光
-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WHO/ISH左心室肥厚逆转左室肥厚逆转左心室重量
- 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被引量:1
- 2004年
-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医院的生存、发展直接与患者对医院、医生的信任、满意有关。当前研究探讨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稳定医疗秩序,促进医学发展至关重要,这也是适应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119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 杨宏仁
-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院管理
- 加强降压和血压变异性对高血压高危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长期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加强降压治疗较常规治疗能否进一步降低高血压高危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长期随诊血压变异性是否为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将763例患者随机进入强化治疗组(382例)和对照组(381例)。记录第4周、3个月、6个月及此后每6个月的血压值及主要终点事件。结果在平均4.5年随访期间,强化治疗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为(133.8±6.6)/(79.7±5.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51.7±12.7)/(87.7±8.0)mmHg,P〈0.001]。强化治疗组随诊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标准差(SD)及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系数(C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强化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降低78%,致死和非致死性中风减少72%,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降低64%和82%(P均〈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最终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标准差是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强化降压治疗使血压降至132/80mmHg左右时可以显著地降低高血压高危患者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随诊的血压变异性是高血压高危患者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危险因素。
- 金智敏赵晓薇杨宏仁杨婉花沈国英王秦英王继光
-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变异性随机对照研究
- 长期有效控制血压改善高危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对《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南》)危险分层为高危和极高危组的患者单用或联合使用《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以血压<140/90mmHg作为目标血压,观察长期有效控制血压对高危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患者763例确定危险分层入选后,随机进入目标治疗组(n=382)和对照组(n=381)。目标治疗组在高血压专科门诊定期随访,按5步法治疗方案,直到达到或接近目标血压为止。对照组在普通门诊治疗。测定基线和治疗后的血清肌酐浓度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在平均4.4年随访期间,目标治疗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为(133.8±6.6)/(79.7±5.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51.7±12.7)/(87.7±8.0)mmHg,P<0.01]。尽管两组治疗强度不同,但两组间使用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比例相似。共有526例患者复查血清肌酐1次以上。目标治疗组(n=304)血清肌酐由(90.9±29.1)降至(87.0±26.1)μmol/L,下降4.5%(P=0.006);对照组(n=222)则由(91.6±30.1)增至(96.4±46.4)μmol/L,增加5.2%(P=0.074),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目标治疗组血清肌酐清除率由(67.5±21.9)升至(70.0±22.3)mL/(min.1.73m2),升高4.5%(P=0.019);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66.9±24.2)vs(67.3±27.6)mL/(min.1.73m2),P=0.737]。结论与一般治疗相比,长期严格控制血压能降低高危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肌酐,并提高血清肌酐清除率。
- 金智敏赵晓薇杨宏仁唐树德李燕杨婉花王继光
- 关键词:高血压血清肌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