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建平

作品数:293 被引量:1,071H指数:1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6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1篇麻醉
  • 56篇细胞
  • 44篇癌痛
  • 42篇骨癌
  • 42篇骨癌痛
  • 40篇手术
  • 34篇脊髓
  • 33篇镇痛
  • 30篇注射
  • 25篇胶质
  • 25篇胶质细胞
  • 23篇硬膜
  • 23篇硬膜外
  • 23篇鞘内
  • 22篇内注射
  • 21篇术后
  • 19篇蛋白
  • 19篇鞘内注射
  • 16篇肿瘤
  • 15篇小胶质细胞

机构

  • 273篇苏州大学
  • 19篇苏州医学院附...
  • 12篇徐州医学院
  • 10篇嘉兴学院
  • 7篇复旦大学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温州医科大学
  • 5篇无锡市第三人...
  • 5篇常州市第一人...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3篇聊城市人民医...
  • 3篇南通大学
  • 3篇无锡市人民医...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连云港市第一...
  • 2篇宁波市妇女儿...
  • 2篇嘉兴市妇幼保...
  • 2篇苏州市立医院
  • 2篇张家港市第一...

作者

  • 293篇杨建平
  • 81篇王丽娜
  • 51篇嵇富海
  • 33篇成浩
  • 30篇张慧娟
  • 24篇詹英
  • 24篇陈军
  • 19篇姚明
  • 17篇张艳兵
  • 16篇冯昌栋
  • 15篇胡计嬅
  • 15篇任春光
  • 13篇金晓红
  • 13篇张玉坤
  • 13篇李伟
  • 13篇周静
  • 12篇刘磊
  • 11篇刘思兰
  • 11篇侯永恒
  • 11篇许期年

传媒

  • 41篇中华麻醉学杂...
  • 35篇苏州大学学报...
  • 27篇江苏医药
  • 17篇中国药理学通...
  • 16篇苏州医学院学...
  • 16篇临床麻醉学杂...
  • 11篇国际麻醉学与...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6篇中国血液流变...
  • 5篇中国疼痛医学...
  • 5篇齐齐哈尔医学...
  • 4篇上海医学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苏州医学杂志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中华医院管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15篇2017
  • 13篇2016
  • 17篇2015
  • 19篇2014
  • 19篇2013
  • 10篇2012
  • 13篇2011
  • 34篇2010
  • 20篇2009
  • 20篇2008
  • 15篇2007
  • 16篇2006
  • 14篇2005
  • 12篇2004
2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足底反射区按摩及音乐疗法对癌痛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足底反射区按摩及音乐疗法在癌痛干预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9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足反射区按摩组和足底反射区按摩组+音乐疗法组,各30例。采用长海痛尺进行疼痛评分,ELISA法检测癌痛患者外周血中B.内啡肽、前列腺素E2和肾上腺素含量。结果干预后第3天开始患者疼痛评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第6天三组患者疼痛评分分别为常规治疗组(4.21±0.67),按摩组(2.12±1.39),按摩+音乐组(1.88±0.77),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99,P〈0.05);干预后第3天各组间β-内啡肽、前列腺素E2和肾上腺素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摩组、按摩组+音乐组干预后第3天和第6天的组内前列腺素E2和肾上腺素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第3天和第6天足底反射区按摩组和足底反射区按摩组+音乐疗法组间β-内啡肽、前列腺素E2和肾上腺素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底反射区按摩对癌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能与其心理治疗作用、刺激经络调整作用以及调节疼痛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田利曹娟妹周群英王丽华眭文洁杨建平李惠玲
关键词:音乐疗法
脊髓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与疼痛
疼痛按其作用机制可以分为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痛和癌痛,目前研究比较多且机制比较清楚的是前两者,尽管如此,神经病理性痛临床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可能是:传统观点认为,由于外周传入神经改变,使脊髓背角神经元功能和解剖发生异...
杨建平王丽娜任春光
关键词:疼痛脊髓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
文献传递
P2X4受体在大鼠胫骨癌痛中的变化及可能机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骨癌痛大鼠脊髓P2X4受体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部分(6组),第一部分:空白对照组(K组,n=14)、假手术组(J组,n=14)、模型组(M组,n=20)。K组不给予任何处理,J组和M组分别在左胫骨上端注射PBS液和Walker256乳腺癌细胞5μl(2×107/ml)。各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3、6、9、12、15、18天时随机各取8只大鼠测定左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K组和J组于术后12天,M组于术后6、12、18天时各处死6只大鼠,取L4~6脊髓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X4受体表达;第二部分:溶媒对照组、TNP-ATP组、PPADS组,每组8只。各组从骨癌痛造模术后第7天起,连续5天分别鞘内给予双蒸水(ddH2O)、PPADS(100nmol)、TNP-ATP(30nmol)各10μl,并于建模后第12天取L4~6脊髓,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P2X4受体及p-ERK的表达。结果:与K组和J组比较,M组大鼠术后第6~18天,左后肢MWT进行性下降,P2X4受体(P2X4R)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连续5天鞘内注射TNP-ATP可抑制由胫骨癌痛引起的脊髓P2X4受体及p-ERK表达增加(P<0.05),而PPADS组和ddH2O溶剂组却没有此种效应(P>0.05)。结论:脊髓P2X4受体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大鼠胫骨癌痛的产生和维持,其机制可能与激活下游ERK通路有关。
任春光杨建平王丽娜李伟周静
关键词:骨癌痛P2X4受体脊髓
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MEK/ERK信号转导通路与CX3CR1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评价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ERK)信号转导通路与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的关系.方法 雌性未交配SD大鼠50只,体重150~ 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Ⅰ组)、骨癌痛组(Ⅱ组)、假手术+ MEK抑制剂U0126组(Ⅲ组)、骨癌痛组+5%二甲基亚砜(DMSO)组(Ⅳ组)和骨癌痛+MEK抑制剂U0126组(Ⅴ组).左侧胫骨骨髓腔内接种Walker 256乳腺癌肿瘤细胞制备大鼠骨癌痛模型.Ⅲ组和Ⅴ组于接种后第10 ~ 12天鞘内注射U0126 10 μg/10 μl,1次/d,Ⅳ组鞘内注射等体积5%DMSO,于接种前及接种后第3、6、9、10天和第11、12天给药后测定机械痛阈.接种后第12天给药后处死大鼠,取L4-6脊髓背角,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X3CR1的表达.结果 与Ⅰ组和Ⅲ组比较,Ⅱ组、Ⅳ组和Ⅴ组大鼠接种后第6~ 12天机械痛阈降低,脊髓背角CX3CR1表达上调(P<0.01);与Ⅱ组和Ⅳ组比较,Ⅴ组接种后第10 ~ 12天机械痛阈升高,脊髓背角CX3CR1表达下调(P<0.01).结论 脊髓背角MEK/ER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通过调节CX3CR1表达参与大鼠骨癌痛的发生和发展.
孙艳胡计嬅王加玉杨建平
关键词: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骨肿瘤脊髓
超声引导下持续肋间神经阻滞对双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持续肋间神经阻滞对双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双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8~64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持续肋间神经阻滞组(CB组)和单次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口服镇痛组(SB组),每组30例。CB组由麻醉科医师于关胸后在胸腔引流管切口处实施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置管,术后接受PCA持续阻滞(0.2%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背景剂量4 ml/h,PCA剂量4 ml,锁定时间15 min);SB组于关胸前由外科医师在胸腔镜直视下在切口及其相邻上下两个肋间实施单次肋间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每肋间3 ml),术后口服氨酚曲马多片。记录入PACU后30 min、术后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例数。记录胸闷、低氧血症、气胸、切口感染、局麻药毒性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SB组比较,CB组入PACU后30 min、术后6、12、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SB组比较,CB组术后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胸闷、低氧血症、气胸、皮肤瘙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例切口感染和局麻药毒性反应。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持续阻滞可为双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较单次阻滞效果确切,不良反应更少。
周岚黎鹏宋绍永李健杨建平侯永恒
关键词:超声引导肋间神经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
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联合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探讨其对OLV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72例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8例):对照组(C组)、Dex组(D组)、乌司他丁组(U组)和Dex联合乌司他丁组(D+U组)。D组于气管插管后10min开始静脉输注Dex 1μg/kg(浓度4mg/L,输注时间10min),随后以0.5μg·kg^-1·h^-1持续输注至关胸;U组于气管插管后10min缓慢静脉滴注乌司他丁(10000U/k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滴注时间10min);D+U组中Dex和乌司他丁的输注方案分别与D组、u组相同;C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0)、OLV后1h(T1)、OLV后2h(T2)和术后2h(T3)4个时点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ukin,IL)-6、IL-8、IL-10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D组和U组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均升高(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CO2)均下降(P〈0.05),D+U组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D组和U组(P〈0.05)。与T0比较,4组患者于T1、T2、T3时间点血清HMGB1、TNF-α、IL-6、IL-8、IL-10浓度均升高(P〈0.05);D组、U组和D+U组HMGB1水平于T1[(3.770±0.324)、(3.808±0.223)、(3.126±0.022)ng/L],T2[(4.384±0.162)、(4.338±0.273)、(3.949±0.246)ng/L],T3(7.324±0.431)、(7.718±0.394)、(5.886±363)ng/L]时间点较C组[T1(4.468±0.281)ng/L、T2(5.890±0.360)ng/L、T](9.
徐丽杨建平刘莉
关键词:乌司他丁炎性反应肺损伤食管癌根治术
静脉触摸法行颈内静脉逆向穿刺置管
2011年
目的:观察"静脉触摸法"行颈内静脉逆向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50例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的患者,采用颈内静脉触摸法行逆向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静脉触摸法"是用食指和中指按压颈内静脉产生的"浮力感"而非"实质感"判断颈内静脉深度和走行方向。在颈内静脉走行方向上,取环状软骨平面或上下1~2 cm为穿刺点,穿刺方向为颈内静脉走行逆向。记录穿刺时间、"一针见血"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并发症情况。结果:穿刺时间为190±81 s,一针见血率为39/50(78.0%);一次穿刺成功率45/50(90.0%),二次穿刺成功5例。有1例误穿动脉,经按压后再次穿刺成功,无明显血肿,无气胸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触摸法颈内静脉穿刺可作为逆向颈内静脉穿刺便捷、有效的方法之一。
周脉涛杨建平
关键词:颈内静脉穿刺逆向穿刺
硬膜外与肌注吗啡的镇痛效应及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1992年
38例上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研究硬膜外与肌注吗啡(3mg)手术后镇痛效应。结果表明,硬膜外组镇痛效果佳,24h 吗啡总用量少(P<0.01),硬膜外吗啡3mg 镇痛时间持续20.6+5.0h,能改善术后呼吸功能;而等剂量肌注,仅持续3.6±1.7h(P<0.01)。硬膜外注吗啡后,恶心呕吐、尿潴留和皮肤搔痒的发生率较肌注为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杨建平蒋豪吴珏
关键词:吗啡止痛
骨癌痛大鼠脊髓NF—κB、IL-6和TNF—α表达的变化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评价骨癌痛大鼠脊髓NF,κB、IL-6和TNF-α表达的变化。方法雌性健康SD大鼠72只,体重150~180g,随机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和骨癌痛组(BP组)。BP组于大鼠左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注射5μl Walker 256(1×10^5)乳腺癌细胞制备骨癌痛模型,S组左胫骨上端注射Hank液5μl。分别于肿瘤细胞接种前、接种后2、4、6、9、12、14、16、18和21d时测定机械阈值。分别于肿瘤细胞接种后6、12和18d时,处死3只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RT-PCR法测定NF—KBp65mRNA、IL-6mRNA和TNF—dmRNA的表达;另处死3只大鼠,取L4-6。脊髓组织,计数NF-κB阳性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 p65表达。结果与C组和S组比较,BP组机械痛阈降低,脊髓NF—κB p65及其mRNA、IL-6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上调,NF—κB p65阳性细胞计数增加(P〈0.05或0.01);C组和s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胫骨骨髓腔内注射肿瘤细胞通过激活脊髓NF-κB,导致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大量释放,从而诱发骨癌痛。
刘思兰杨建平王丽娜刘磊李彩芳任春光周静李伟江淼马珍妮邱桥成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
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血气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单胎初产妇100例,随机均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用视觉模拟痛觉评分法(VAS)评价镇痛效果,测定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血气指标。结果两组产妇的BP、HR、SpO2均在正常范围之内。镇痛组第二产程VAS高于第一产程(P<0.05);但明显低于镇痛前与对照组(P<0.05);镇痛组胎儿脐动脉血乳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气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能降低胎儿酸中毒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改善新生儿的预后,对胎儿、新生儿有益。
徐志华杨建平
关键词: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乳酸血气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