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义
-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欧洲金融救助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欧洲金融体系在20世纪经历了几次大的危机的洗礼,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各国金融体系在救助主体和救助方式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各国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要给其他国家进行金融救助提供了借鉴。
- 刘澄黄翔杨成义
- 关键词:金融救助救助方式
- 中国股市的5种力量
- 2007年
- “这个市场对任何投资者——无论散户还是大户——都很完美,只要他按照既有的理念去投资。”“不要听信任何专业投资者的建议!业余投资者只要动用3%的智力,便可能在生活中早于专业投资者发现成长10倍的大牛股,战胜华尔街的投资专家。”这两句话也许会受到质疑。正如机构认为的,散户似乎在时间、信息、驾驭力上均处于劣势,是大户的“鱼肉”。但恐怕没有人嘲笑说这两句话的人,因为他们是巴菲特和彼得·林奇。
- 杨成义
- 关键词:中国股市散户专业投资者巴菲特
- 从主要经济体贸易状况看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被引量:2
- 2006年
- 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与否同主要经济体的贸易状况密切相关,本文在分析了东亚地区贸易总量的基础上,阐述了主要经济体贸易依存度,进而分析了东亚区域内贸易状况和产业内贸易,最终从贸易角度分析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程智军杨成义夏徐迁
- 关键词:货币一体化贸易状况可行性贸易依存度贸易总量
-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被引量:1
- 2007年
- 程智军杨成义夏徐迁
-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国外学者产业间贸易理论界出口
- 美国金融救助机制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8
- 2008年
- 美国在金融监管和金融危机救助与处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国金融救助的主体主要有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清理信托公司,金融救助的方式主要有收购继承、银行持续经营援助、投保存款现金支付与投保存款转移,对我国金融救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杨成义刘澄王大鹏
- 从美国次级债风波看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金融风险防范被引量:2
- 2008年
- 文章对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及形成原因进行详尽分析,得出中国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要以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为鉴加强防范金融风险的结论,认为要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可加大对农村的投入,通过政策引导,把过多的流动性分流到农村是当前解决的重要途径。
- 杨成义刘澄王大鹏
- 关键词:次级贷款流动性过剩农村金融问题
- 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福利支出对财政政策绩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本丈以欧盟为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高福利支出对财政政策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日益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中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文章选择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EMU)中5个代表性国家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对其进行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国家财政政策绩效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利支出较高的德国、法国、荷兰3国的财政政策失效,福利支出较低的西班牙、比利时两国的财政政策有效。文章认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税收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不断加剧,而福利刚性的存在导致福利史出过高的国家在税收竞争中处于劣势, 从而造成国家财政政策失效、经济利益受损。
- 刘澄杨成义纪纯
- 关键词:福利支出区域经济一体化
- 金融海啸威胁下中国亟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被引量:6
- 2009年
- 存款保险制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合法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在金融体系中设立存款保险机构.强制或要求投保银行自愿地缴纳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以便在投保银行出现支付危机或陷入破产境地时,能及时向其提供财务救援或直接向其存款人支付全部或部分存款的制度。据统计,到2007年,全世界已有9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 刘澄杨成义
-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海啸存款保险机构合法利益保险基金
- 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福利支出对财政政策绩效的影响
- 2006年
- 本文以欧盟为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高福利支出对财政政策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 析,并对日益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中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文章选择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EMU) 中五个代表性国家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对其进行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国家财政政策 绩效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福利支出较高的德国、法国、荷兰三国的财政政策失效,福利支出较低的 西班牙、比利时两国的财政政策有效。文章认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税收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不断加剧,而福利刚性的存在导致福利支出过高的国家在税收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造成国家财政政策失 效、经济利益受损。
- 刘澄杨成义纪纯
- 关键词:福利支出区域经济一体化
- 人民币迈向东亚核心货币的路径选择
- 2006年
-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人民币将会成为国际交易的主要结算货币,特别是东亚地区的交易。东亚经贸日益融合,中国内地又是区内多个经济体系最大的贸易伙伴的事实,正是这个发展趋势的最佳证明。尽管不是可兑换货币,但人民币却在中国境外越来越被当做硬通货来使用,这是表明其具有“亚洲货币”的潜在作用的第一个迹象。在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国家接壤的边境地区,在方兴未艾的贸易和旅游业的推动下,一个正在形成的人民币区已露出端倪。
- 程智军杨成义夏徐迁
- 关键词:人民币经济发展国际交易贸易伙伴可兑换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