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远志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FL-12风洞突风试验装置研制被引量:8
- 2012年
- 论述了在FL-12风洞研制的垂直和水平两种突风发生器,两者都是通过电机驱动凸轮、凸轮带动连杆使叶片摆动,改变电机的转速和凸轮的偏心距来产生叶片不同的频率和振幅,同时还介绍了两种突风发生器的优缺点、安装方法以及减振隔振措施。通过突风流场的测量,得出:突风区域内左右和上下位置突风流场变化较小,前后位置突风流场变化规律为离叶片越近,正弦规律越明显,突风流场越纯正;离叶片越远,正弦风速受干扰越大,突风流场越不纯正;正弦突风流场的风速幅值与来流风速、叶片个数、叶片摆动频率和测点距叶片的风洞轴向距离有关,并且都是正相关的关系。最后简要介绍了突风响应及减缓两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突风发生器能产生均匀的垂直和水平突风流场,突风频率和强度均可满足弹性模型突风试验要求,FL-12风洞具备了突风响应试验研究技术。
- 梁鉴唐建平杨远志阳孟王政
- 关键词:风洞突风响应流场测量模型试验
- 低速全模颤振试验悬挂支撑系统被引量:2
- 2014年
- 为适应日益增多的低速风洞全模颤振试验的需要,发展颤振试验技术,在气动中心低速所3.2m风洞建立了一套通用的悬挂支撑系统。该悬挂系统分为垂直和水平两部分,水平悬挂系统由水平钢索装置和张紧机构组成。系统可提供模型沉浮、俯仰、横侧向、偏航和滚转5个方向的自由度;可单独改变模型某一方向的自由度而不影响其它方向的自由度;可确保模型上下、左右、前后位置都处于试验段正中心;可方便地调整模型的迎角和滚转角。对采用该悬挂系统的颤振模型,文中提供了技术要求和参数选择方法。采用同一颤振模型在3.2m风洞与TsAGI的T-103风洞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到的颤振临界速度、频率基本一致,证明该套悬挂系统设计合理,可以应用于低速全模颤振试验。
- 唐建平杨远志梁鉴
- 关键词:低速风洞颤振试验
- 8m×6m风洞铰链力矩试验技术被引量:8
- 2004年
- 介绍了8m×6m风洞近年来研究完善的全尺寸部件铰链力矩试验技术、大尺度模型舵面铰链力矩试验技术及全尺寸鱼雷舵面铰链力矩试验技术的优势和特点,给出了部分典型试验结果。8m×6m风洞进行的铰链力矩特性试验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飞机及鱼雷操纵系统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为各类飞行器、航海器舵面铰链力矩测量与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
- 张晖肖京平杨远志金华
- 关键词:风洞试验流场模拟
- 弹性模型正弦阵风响应的试验研究
- 为填补国内低速风洞阵风响应试验能力的空白,探索阵风扰动试验技术,低速所于2008年初为4m×3m风洞设计研制了一套阵风发生器并与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合作进行了一项阵风响应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套阵风发生器能产生均匀正弦...
- 唐建平阳孟杨远志梁鉴李萍
- 关键词:低速风洞
- 文献传递
- FL-13风洞突风发生装置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为在FL-13风洞中开展飞机全模突风响应试验研究,建立研究所需的突风发生装置,进行了突风发生装置的研究。研究中,从大飞机突风试验需求出发,确定了装置的技术指标,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固化了装置技术指标;通过引导性试验和总体方案对比,选定了单电机驱动双飞轮及曲柄连杆方案;通过动力学分析、结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模态分析和疲劳分析,解决了装置共振、刚度增加困难和安装空间受限等问题;通过装置调试与突风流场考核结果表明,研制的FL-13风洞突风响应试验装置实现了在来流40m/s的风速范围内按正弦规律变化产生突风,模型中心处最大突风振幅达到9m/s。突风流场的成功模拟,标志着FL-13风洞具备了开展大展弦比飞机突风响应影响试验研究的能力。
- 金华王辉张海酉陈鹏杨远志
- 关键词:低速风洞突风响应风洞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