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兰

作品数:34 被引量:117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血清
  • 6篇蛋白
  • 6篇预后
  • 6篇乳腺
  • 6篇乳腺癌
  • 6篇腺癌
  • 5篇细胞
  • 5篇免疫
  • 4篇食管
  • 4篇食管癌
  • 4篇胃癌
  • 4篇癌患者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诊断及预后
  • 3篇肿瘤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多态性
  • 3篇甲基化
  • 3篇肝癌

机构

  • 34篇南通市肿瘤医...
  • 3篇南通大学
  • 2篇南通市第三人...
  • 2篇南通市疾病预...
  • 1篇南通大学附属...
  • 1篇海安县第三人...

作者

  • 34篇林兰
  • 15篇刘继斌
  • 6篇孙峰
  • 5篇顾益凤
  • 4篇施民新
  • 4篇陈健
  • 4篇张金业
  • 4篇刘红利
  • 3篇顾建美
  • 3篇吴晓燕
  • 3篇朱卫华
  • 2篇李明
  • 2篇汤敏
  • 2篇朱自力
  • 2篇王海剑
  • 2篇练维
  • 2篇戴伟萍
  • 2篇王旭东
  • 2篇张艳
  • 2篇周敏

传媒

  • 4篇现代检验医学...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3篇肿瘤基础与临...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肿瘤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华医学写作...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检验用染色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验用染色架,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两侧的纵向支架、设置在两纵向支架之间且可上下运动的横向支架以及锁固件,横向支架的滑块上设有锁定孔,纵向支架上设有与锁定孔对应的上锁孔和下锁孔,底座上置有染色缸,横向支...
孙峰谢玮林兰
文献传递
免疫PCR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对其诊断及预后的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为乳腺癌诊断提供血清学新尝试,评价免疫PCR方法在乳腺癌血清学诊断以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免疫PCR方法检测血清p185蛋白,酶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p185蛋白表达.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蛋白阳性率为41.1%,而非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p185蛋白均为阴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p185显著高于非癌患者和正常人(P〈0.01).组织p185蛋白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阳性率为84.6%,明显高于组织p185蛋白阴性表达组,血清p185测定与组织p185蛋白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 检测血清p185是检测组织p185蛋白理想的替代方法,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以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抗p53蛋白抗体可以作为乳腺癌血清学诊断新标志,用于乳腺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
林兰施民新刘继斌
关键词:免疫PCR乳腺癌P185预后
血清p185蛋白和CA153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蛋白表达及肿瘤标志物CA153水平,分析血清p185蛋白与肿瘤标志物CA153的相关性,探讨二者检测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55例患者术前、手术后一周血清各一份,应用免疫PCR法检测血清p185蛋白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53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蛋白表达和血清CA153水平与临床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血清p185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系(P﹥0.05),血清CA153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表达与手术无关(P>0.05),手术前后血清p185蛋白表达无差异,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水平和手术相关(P<0.05),手术前血清CA153水平明显高于术后;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CA153水平和p185蛋白表达相关(P<0.05),乳腺癌血清p185蛋白表达阳性患者,血清CA153水平高于阴性患者;乳腺癌患者复发或转移与血清p185蛋白表达及患者术前血清CA153水平相关(P<0.05),血清p185蛋白阳性患者复发或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术前CA153水平高的患者,复发或转移率高。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蛋白表达与肿瘤标志物CA153水平有相关性,肿瘤标志物CA153可用于术后随访,术前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蛋白表达与肿瘤标志物CA153水平可用于乳腺癌的预后判断。
孙峰陈旭东林兰刘继斌
关键词:乳腺癌P185蛋白CA153
免疫PCR法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抗体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以免疫PCR法来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p185抗体,并研究血清p185抗体在乳腺癌血清学诊断、预后判断以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0年期间就诊的经病理确认手术切除乳腺癌患者60例,所有乳腺癌患者均在术后7~10天左右接受常规方案化疗.收集患者术前、术后并三次化疗结束后血清,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血清60份.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免疫PCR法分别检测样本的血清p185抗体,并分析血清p185抗体与患者肿块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绝经状态、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用卡方检验同时分析检测p185抗体对乳腺癌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评判及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抗体阳性率为30%(18/60),明显高于非癌者(P<0.01);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抗体与肿瘤大小(x2=11.428,P<0.05)、临床分期(x2=9.965 8,P<0.05)关系密切,但与绝经状态、雌激素受体状态(ER)、孕激素受体状态(PR)、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均无关系(P>0.05).乳腺癌患者接受两种不同的化疗方案(CAF/CEF)治疗结束后血清p185抗体阳性表达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x2 =0.051,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抗体阳性患者复发转移率高于p185抗体阴性患者,二者之间有明显差异(x2=2.147,P<0.05).结论 免疫PCR法检测血清P185抗体可望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复发转移的监测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孙峰林兰刘继斌
关键词:乳腺癌
ERCC2/XPD和XRCC1基因多态性在食管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ERCC2/XPD和XRCC1基因多态在食管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100例食管癌病例和80例正常对照.选取ERCC2/XPD Lys751Gln和XRCC1Arg...
林兰施民新陈健刘继斌
关键词:食管癌XRCC1基因多态性预后
血清p185蛋白检测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p185蛋白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及体检健康者血清p185蛋白,分析血清p185蛋白与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蛋白阳性率高于健康者(P<0.05),血清p185蛋白阳性乳腺癌患者复发率或转移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免疫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清p185蛋白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峰林兰刘继斌
关键词:乳腺癌P185蛋白
胃癌相关甲基化分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基因甲基化分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甲基化特异性 PCR技术分析75例胃癌病人血清中的CpG岛甲基化分型(CIMP),同时分析了40例健康人血清作为对照。APC,WIF-1,RUNX-3, DLC-1,SFRP-1,DKK和 E-cad作为研究基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由血清抗幽门螺杆菌 G抗体试验和快速脲酶试验确定。结果7个基因胃癌组织中甲基化的频率如下:APC 48%,WIF-157.33%,RUNX-356%,DLC-150.67%,SFRP-152%, DKK 54.67%和E-cad 48%;血清中甲基化的频率如下:APC 30.67%,WIF-134.67%,RUNX-337.33%,DLC-129.33%, SFRP-133.33%,DKK 32%和E-cad 26.67%。CIMP+(定义为≥3甲基化基因)与47例(62.67%)胃癌组织标本和44例(58.67%)GC血清样品相关联。CIMP+与非肿瘤黏膜组织和健康人的血清无关联。在75例胃癌中,有51例(68%)为幽门螺杆菌阳性,24例(32%)为幽门螺杆菌阴性。在5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组织中,36例为 CIMP+,15例为 CIMP-。相反,在24例幽门螺杆菌阴性病例中,11例为CIMP+,13例为CIMP-。两组CIMP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 P<0.05)。在51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血清样本中,34例为 CIMP+,17例为 CIMP-。24例未感染血清样本中,10例CIMP+,14例CIMP-。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经过两年随访,发现 HP+/CIMP+和 HP+/CIMP-两组转移、复发率明显不同,HP+/CIMP+病人有转移、复发倾向(P<0.05);生存率二者未见明显不同(P>0.05)。结论 HP+/CIMP+的病人比 HP+/CIMP-更易转移和复发。
朱卫华刘继斌林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血清预后胃癌
食管癌中ERCC2/XPD和XRCC1基因多态性的表达
2015年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ERCC2/XPD和XRCC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100例食管癌病例和80例正常对照。选取ERCC2/XPD Lys751Gln和XRCC1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为研究位点,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计算OR值及95%CI,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变异型等位基因ERCC2/XPD Lys751Gln的频率分别是15.7%和13.0%。与野生基因型Lys/Lys相比,携带XPD Lys/Gln和Gln/Gln基因型者患食管癌的危险度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是1.94(95%CI:1.22~3.36)和0.56(95%CI:0.15~2.64)。变异型等位基因XRCC1 399Gln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是29.8%和30.2%,与野生基因型XRCC1 Arg/Arg相比,带Arg/Gln和Gln/Gln基因型者患食管癌的OR分别是0.94(95%CI:0.69~1.31)和1.83(95%CI:0.84~3.89)。分析结果提示饮酒、酸泡菜与XPD Lys751Gln基因多态存在交互作用,交互效应OR值分别为2.24(95%CI:1.18~2.87)和2.53(95%CI:1.71~3.46),携带XPD Lys751Gln和XRCC Arg1399Gln突变基因者若同时暴露于酸泡菜或酒精,则患食管癌的危险显著增加,相较未暴露于上述因素者,OR值均增大。结论:DNA损伤修复基因ERCC2/XPD和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当地居民食管癌遗传易感性有关,与饮酒、酸泡菜存在交互作用。
陈健沈彪林兰施民新刘继斌
关键词:食管癌XRCC1基因多态性
159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南通市肿瘤医院和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CRE,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上述菌株进行鉴定,K-B纸片扩散法对亚胺培南进行复核,改良Hodge试验确认CRE的产酶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CRE 159株,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32株)和大肠埃希菌(22株);47.80%来源于呼吸道痰液标本,23.90%来源于尿液标本;66.67%的标本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其次是肿瘤科,占16.35%。药敏结果显示CRE除了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23.9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均>70.00%。结论 CRE高耐药性比较明显,并且其临床分布及标本来源较为广泛,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合理使用,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避免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张慧王健吴晓燕张金业刘继斌林兰
关键词:药敏试验耐药性
PLK1基因及β-catenin-STAT3通路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检测PLK1基因及β-catenin-STAT3通路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胃癌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患者PLK1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β-catenin-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对PLK1与β-Catenin及STAT3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PLK1的表达量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系,探讨胃癌患者的临床参数与PLK1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癌旁组织的0.053±0.031比较,PLK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380±0.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8,P<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PLK1、p-STAT3(Y705)、β-caten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 041±1 077 vs 1 431±763,1 852±492 vs 582±163,1 743±562 vs 1 093±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57,4.37,3.09,P均<0.01)。PLK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及浸润深度有关(P均<0.01),且PLK1蛋白与p-STAT3及β-catenin蛋白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2,0.812,P均<0.01),而p-STAT3与β-catenin蛋白间也呈正相关(r=0.821,P<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表明,PLK1的表达量与胃癌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呈反比[风险比(HR)=2.246,χ2=27.51,P<0.01]。结论 PLK1在胃癌组织中过量表达,且与β-cateninSTAT3通路共同参与了胃癌的进展。
孙怡华张虹林兰汤敏周敏练维潘玉平
关键词:POLO样激酶1胃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