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守虹
- 作品数:20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儿手口专用湿巾在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 2017年
- 目的 探索一种安全、舒适、高效的口腔护理新方法,能让意识清楚的患者更乐于接受并且不增加护士操作的强度和时间.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留置鼻胃管、意识清楚但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20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6例和实验组101例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擦拭,实验组为婴儿手口专用湿巾口腔擦拭.两组患者口腔护理7d后进行口腔清洁度(护士的评估)评估和舒适度(患者的自我评价)评价,并对口腔并发症、护士的护理用时等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的口腔清洁度、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口腔并发症、护士护理用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婴儿手口专用湿巾替代生理盐水用于患者口腔护理能清洁口腔各部位,改善口腔气味,降低口腔并发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同时患者乐于接受,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林守虹杨锦珊陈龙飞
- 关键词:口腔护理疗效观察
- 新型改良病号服用于心电监护患者的效果评价
- 目的:为心电监护患者设计一种新型改良病号服,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传统病号服的基础上,克服现有改良型心电监护服的缺点,设计一种新型的改良病号服,并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福建医科...
- 林守虹林敬源卢海燕杨美玲
- 关键词:心电监护导联线
-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抑郁状况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相关性研究
- 2009年
- 目的了解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抑郁状况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5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状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测评并与国内常模比较,对患者的SDS评分和ADL评分进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患者SDS评分与ADL评分呈负相关。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对其抑郁情绪有影响。
- 林守虹林志萍陈龙飞
-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一种安全分离螺旋口注射器针头辅助结构的设计
- 2024年
- 临床现有一种旋紧式一次性注射器,采用螺旋式旋紧安装针头,防止一次性注射器在给药、注射加压时,因压力过大导致注射针头从针栓处脱落,但这款注射器使用后无法使用普通锐器盒分离针头。为了帮助其安全分离针头,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保证临床工作者操作安全,同时防止注射器被回收利用,笔者对旋紧式一次性注射器进行了改良,设计一种医用安全无菌注射器,具备安全分离螺旋口注射器针头。现报道如下。
- 曾怡林守虹李榕榕卢伟燕
- 关键词:注射器针头一次性注射器无菌注射器注射针头操作安全锐器盒
- 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合并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实施的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实施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总结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合并急性脑梗死肠内营养的肠内营养实施的策略。针对患者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的病情评估、鼻胃管选择、鼻饲方法、护理以及出现并发症...
- 王志强林守虹
- 文献传递
- 介入手术后穿刺点压迫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介入手术后穿刺点压迫器,包括壳体底座,在壳体底座外周设置有环绕包围底座外周的圆环气囊,圆环气囊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上设置有与充气口配合的活塞,圆环气囊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能在...
- 林守虹
- 文献传递
- 介入手术多功能护理裤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介入手术多功能护理裤,包括左裤腿、右裤腿和裤腰,所述裤腰与左裤腿之间的横档线处设置有自前中线延伸至左侧缝线的开口A,裤腰与右裤腿之间的横档线处设置有自前中线延伸至右侧缝线的开口B,在开口A和开口B处均设...
- 林守虹
- 文献传递
- 基于脑血管造影术的股动脉穿刺下肢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脑血管造影术的股动脉穿刺下肢固定装置,包括包裹部,包裹部左右两侧由上至下设对称置有若干绑带,包裹部后侧设置有条形插袋,条形插袋内设置有固定硬板,包裹部包括衬垫,包裹在衬垫外的外套,绑带、条形插袋与外...
- 林守虹卢海燕
- 文献传递
- 一种防止输液器脱落的结构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输液器脱落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悬挂组件与之针头固定带进行悬挂配合,针头固定带可与悬挂组件进行分离,便于吊篮主体和悬挂组件经消毒后可重复使用,而为了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避免细菌的感染或药物毒性的污...
- 卢海燕林守虹
- 文献传递
- 新型改良病号服用于心电监护患者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为心电监护患者设计一种新型改良病号服,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传统病号服的基础上,克服现有改良型心电监护服的缺点,设计一种新型的改良病号服,并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意识清醒的心电监护患者408例,根据入院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进行3种病号服穿戴效果比较。使用传统病号服133例;使用改良型心电监护服139例,根据文献报道的方法,在传统病号服基础上移除口袋,于心电监护贴电极片的位置分别制作一个直径5 cm的圆洞,用于穿过导联线和电极片;使用新型改良病号服136例,鉴于传统病号服不便于心电监护且容易刺激胸腹部皮肤,现有改良型心电监护服不易操作、粘贴电极片部位不易判断且导联线凌乱等问题,新型改良病号服仍以传统病号服为基础,将现有改良型心电监护服的3个圆洞制作成长约12 cm的切口以便于心电监护导联线与电极片穿过,并在两侧靠近肩膀位置各增加1条固定带或使用简易贴以整理固定导联线。记录3组患者对病号服舒适度的自我评价、护士安装与拆除心电监护操作时间、患者皮肤过敏率及导联线损坏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传统病号服和改良型心电监护服两组比较,新型改良病号服组患者舒适度更高〔无不适的比例:11.0%(15/136)比0%(0/133)、5.8%(8/139),重度不适的比例:0%(0/136)比4.5%(6/133)、0.7%(1/139),均P<0.05〕,护士安装与拆除心电监护时间明显缩短〔安装时间(s):69.12±16.47比96.74±3.89、88.24±9.83,拆除时间(s):50.24±4.54比75.76±4.98、66.54±7.86,均P<0.01〕,且患者皮肤过敏发生率〔3.7%(5/136)比15.8%(21/133)、8.6%(12/139)〕和导联线失绝缘率〔2.9%(4/136)比15.8%(21/133)、7.9%(11/139)〕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心电监护患者使用新型改良病号服能增加其舒适度,
- 林守虹林敬源卢海燕杨美玲
- 关键词:心电监护导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