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密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融雪
  • 4篇融雪化冰
  • 4篇太阳能
  • 3篇太阳能集热
  • 3篇集热
  • 3篇传热
  • 2篇地下换热
  • 2篇地下换热器
  • 2篇地下蓄能
  • 2篇蓄能
  • 1篇道路工程
  • 1篇道路交通
  • 1篇地能利用
  • 1篇地源
  • 1篇地源热泵
  • 1篇营销
  • 1篇营销策略
  • 1篇软件产品
  • 1篇税务
  • 1篇税务软件

机构

  • 7篇吉林大学

作者

  • 7篇林密
  • 5篇高青
  • 4篇刘研
  • 2篇李明
  • 2篇马纯强
  • 1篇乔广
  • 1篇于鸣
  • 1篇黄勇
  • 1篇黄勇

传媒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公路
  • 1篇热科学与技术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太阳能与地下蓄能复合过程模拟协同分析
针对太阳能季节性利用的地下蓄能集成系统(SE-UTES),构建了太阳能集热器与地下换热器复合系统(SEC-GHE),在分析其协同过程的基础上,建立单元模块系统模型,包括地下换热器、太阳能集热器、能量缓存器、输出负荷等,并...
乔广高青林密于鸣李明刘研马纯强
关键词:太阳能地下蓄能太阳能集热器地下换热器换热系数
文献传递
集热蓄能路面融雪化冰过程模块化构造
液体循环加热路面融雪化冰是一种新的融雪化冰方法。利用夏季路面上采集太阳能热量进行地下蓄能,可以保持地下热平衡,达到了太阳能的季节性高效利用,以供冬季融雪化冰。同时,避免化学融雪法带来的巨大环境危害,特别是桥路面和交通装备...
高青林密刘小兵马纯强李明黄勇
关键词:融雪化冰蓄能传热
文献传递
中软易桥软件公司税控软件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IT互联网行业将是未来的龙头企业,亦属于高新技术企业,软件开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软件开发需要高新技术去做支持,对于软件企业来讲,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将会使其在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得到提高,一般的公司都会把企业的发展重点...
林密
关键词:营销策略B2B营销税务软件软件产品
文献传递
地下蓄能和太阳能复合系统工程应用分析
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两大热点。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取代传统的一次石化能源是解决所面临问题的主要途径。热泵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典型代表,具有节能与环境保护的广阔发展前景,已经引起人们的兴趣,并得到了迅...
林密
关键词:地下蓄能太阳能地源热泵融雪化冰
文献传递
循环热流体路面融雪化冰过程传热及其应用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道路集热蓄能融雪化冰实现夏季太阳能集热的季节性蓄能。在分析路面集热、地下蓄能和融雪化冰复合系统过程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道路融雪化冰过程传热现象、传热状态和分析方法。对路面融雪化冰的基本传热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基本的数学模型和传热关系,提出了基于热流体循环流动的路面融雪化冰的基本传热过程控制方程,为进一步的模拟计算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高青黄勇刘研林密刘小兵
关键词:道路交通融雪化冰传热
道路融雪地能利用热循环基本性能模拟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针对道路集热蓄能融雪化冰过程进行分析,建立地能利用热泵循环道路融雪化冰基本过程模型,开展数值计算分析。重点探讨降雪和融雪过程地源热泵运行和地下换热过程的基本性能,以及降雪量、气候环境温度、地下初始温度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常规降雪量的道路融雪平均热耗率为250 W/m2左右,热泵系统性能指数COP维持在4以上。地下初始温度增加将对地能利用热泵循环效率带来显著的提升空间,表明太阳能路面集热和季节性地下蓄能技术具有巨大潜力。
高青刘研林密
关键词:道路工程融雪化冰
应用于道路融雪中太阳能集热蓄能和地下换热器影响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针对新型道路融雪化冰技术的太阳能路面集热和地下蓄能过程进行模型分析,研究逐年长期地能利用和热泵循环过程的基本性能。研究表明:运行5a后,有、无蓄能过程的热泵系统间COP相差达10%。其中,非蓄能条件下,地下均衡温度降低,热泵耗能增加,COP降低;采用集热蓄能,补偿地下热量缺失,可以达到地温恢复或增高,提升运行效能。此外,比较四孔和七孔地下换热器设置规模,两者间的流体最低温度相差2倍以上,孔数规模对地下温度、吸热量和热泵效能影响较大。因此,在地下换热器系统设计中,即要考虑孔数规模的经济性,又要保证热力性能。
高青刘研林密
关键词:太阳能利用蓄能传热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