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艾羽 作品数:62 被引量:126 H指数:7 供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更多>>
自身免疫性脑炎14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以及不同的肿瘤干预方法对预后可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14例,分析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合并肿瘤情况、治疗方案,并利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男女比例为1:1.8,平均发病年龄38.4±18.3岁,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主要为癫痫、精神异常、记忆力减退及反应迟钝,其中3例患者合并肿瘤。大部分患者均接受了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治疗,接受免疫治疗后,患者的m RS较前改善(P<0.001)。结论早期免疫治疗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总体效果良好,但治疗总疗程目前暂不明确,如发现合并肿瘤,及时干预对预后可能有所帮助。 吴萱 李智文 朱纪婷 陈新元 林艾羽关键词:脑炎 自身免疫 肿瘤 治疗学 带状疱疹性脊髓炎7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诊疗及预后。方法对7例带状疱疹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7例患者均有特征性皮疹及脊髓损害症状。5例以皮疹首发,2例以脊髓损害症状首发。4例受累皮节与脊髓节段相符,3例受累皮节低于脊髓损害水平。7例脊髓MR均表现为受累脊髓节段性不规则长T_1、长T_2信号,2例有强化。胸髓病变5例,颈髓2例。7例患者均予激素治疗,5例患者同时予抗病毒治疗。经12~36个月(平均22.7±8.1个月)随访,5例患者痊愈,1例遗留双手指轻微麻木,1例遗留排尿困难。结论带状疱疹性脊髓炎常表现特征性的皮疹和脊髓症状,积极的抗病毒药物和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较好。 朱纪婷 林艾羽 吴萱 李智文关键词:带状疱疹 脊髓炎 疾病特征 血清尿酸与多发性硬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改变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检测88例MS患者(MS组)血清尿酸水平,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病程、病情的关系;并与其他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患者(O IND组)和健康体检人员(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MS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低于O IND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处于MS急性复发期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低于缓解期患者(P<0.05)。血清尿酸水平与MS的临床分期独立相关(P<0.05),与病程和扩展后的功能障碍状况量表评分不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可作为MS诊断及判断MS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的辅助指标。 林海谅 林仕芳 慕容慎行 林艾羽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血清 尿酸 带状疱疹并发臂丛神经炎1例 目的报道带状疱疹并发臂丛神经炎及其预后情况。方法搜集1例带状疱疹并发臂丛神经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本例患者发病前出现左肩部、上肢近端带状疱疹,随后出现左侧臂丛神经炎典型病变过程:剧痛→无力→肌萎缩→... 郭祈福 林仕芳 林艾羽 李智文关键词:带状疱疹 神经炎 神经营养 文献传递 神经白塞病4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神经白塞病的诊治方法,以期早期诊断及治疗,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方法分析本院近年来4例神经白塞病患者的临床和辅助检查资料、诊治经过。结果 4例神经白塞病患者均有白塞病的基本临床表现,但神经系统表现多种多样,并可先于其他症状出现,易误诊为脑血管病、脑占位性病变、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结论神经白塞病在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多样,诊断主要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影像学检查等。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神经白塞病治疗有一定效果。提高对本病认识,早期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朱纪婷 李智文 林艾羽 林仕芳关键词:神经白塞病 影像学检查 脑血管开窗畸形135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探讨脑血管开窗畸形的影像学特点以及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脑血管开窗畸形患者135例的磁共振与CT影像学资料,分析开窗血管的部位、形态、合并其他血管性病变情况,并对其中合并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现开窗畸形135个,检出率为1.1% (135/12 232),其中动脉开窗129个,静脉开窗6个.动脉开窗中以基底动脉开窗最为常见,占53.3% (72/129).28例(20.7%)患者合并其他血管畸形,其中动脉瘤15例,烟雾病2例,静脉畸形5例,动静脉瘘2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有9例患者合并脑梗死,其中5例为开窗动脉供血区脑梗死,1例为隐源性卒中.5例合并开窗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患者接受了规范抗血小板、他汀治疗,随访期内未再次出现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结论 脑血管开窗畸形最常发生于基底动脉,可能同时合并其他血管畸形.规范抗血小板、他汀治疗适用于合并开窗畸形的脑梗死患者. 吴萱 朱纪婷 陈新元 陈群林 李智文 林艾羽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卒中 磁共振成像 Sp3基因结构及其与多发性硬化遗传相关性研究 研究背景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遗传和环境因素均能影响对该病的易感性。其中遗传因素在MS易感性方面的作用虽已被肯定,但目前还没有发... 林艾羽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SP3 核转录因子 白介素10 文献传递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的神经节苷酯抗体检测 2002年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 (M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 (CSF)中神经节苷酯抗体的分布 ,研究其在M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Marcus法检测 2 0例MS患者血清和CSF神经节苷酯抗体的水平。结果2 0例MS患者CSF和血清神经节苷酯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75 %、6 5 % ;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林艾羽 慕容慎行 许国英 吴秀丽 林嘉友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血清 脑脊液 维持性泼尼松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维持性泼尼松治疗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复发型NMO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在维持性泼尼松治疗前后,患者的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年复发率的变化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维持性泼尼松治疗后,患者的EDS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3.09±0.85)vs.(4.06±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复发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34±0.31)次/年vs.(1.51±0.57)次/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但不同剂量泼尼松对于年复发率降低水平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维持性泼尼松治疗能有效降低NMO患者的年复发率,并改善其神经功能缺失情况,有较好的耐受性。 吴萱 林艾羽 王华燕 魏慧星 王丹妮 王柠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 泼尼松 MiRNA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研究 miR-15b-3p、miR-22b5p、miR-30b-5p、miR-101-5p、miR-126-5p、miR-223-5p、miR-335-3p、miR-576-5p 和miR-660-5p 这九个mi... 林艾羽 朱纪婷 陈龙飞 吴萱 李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