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茵

作品数:3 被引量:6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微球
  • 3篇聚乳酸
  • 2篇聚乳酸微球
  • 2篇红霉素
  • 1篇微球剂
  • 1篇降解
  • 1篇降解性
  • 1篇降解性能
  • 1篇肺靶向
  • 1篇靶向

机构

  • 3篇广东药学院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麦杭珍
  • 3篇杨帆
  • 3篇林茵
  • 3篇赵耀明
  • 2篇谭载友
  • 1篇陈一岳

传媒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3篇200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聚乳酸的降解性能及其微球剂的研究被引量:32
2002年
目的 :研究聚乳酸的降解性能和制备聚乳酸红霉素微球。方法 :将聚乳酸薄膜置于模拟体液中水解 ,用正交设计优选微球制备工艺。结果 :分子量高的降解比分子量低的慢 ,消旋聚乳酸的降解比左旋聚乳酸的快。微球形态圆整 ,性质稳定 ,平均粒径为(10 98±0 15) μm ,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 (Q=28 067 +3 8515T1/2,r=0 9834)。结论 :聚乳酸的降解与分子量和构型有关 。
杨帆陈一岳林茵赵耀明麦杭珍
关键词:聚乳酸降解性能微球
红霉素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通过正交设计筛选出制备红霉素聚乳酸微球的最佳工艺。方法 :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红霉素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 ,差示扫描热分析确证含药微球的形成 ,及所制备的红霉素聚乳酸微球的平均粒径、粒度分布 载药量 包封率 工艺重现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红霉素聚乳酸微球的形态圆整 ,且药物确已被包裹在微球中 ,而非机械混合 ,微球的平均粒径为 10 .98± 0 .15mm ,粒径在 5~ 2 0mm占总数的 94 %以上 ,载药量为 2 4 .16 %± 0 .5 1,包封率为 6 3.5 4 %± 0 .5 8,最佳工艺条件重现性良好。结论
杨帆谭载友林茵赵耀明麦杭珍
关键词:红霉素聚乳酸微球
肺靶向红霉素聚乳酸微球的研究被引量:23
2002年
目的 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 (PDLLA)制备肺靶向红霉素缓释微球 (ERY PDLLA MS)。方法 用正交设计优化微球制备工艺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 ,差示扫描热分析确证含药微球的形成。并对所制备的红霉素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工艺重现性、体外释药、稳定性及在体内各组织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 微球形态圆整 ,且药物确已被包裹在微球中 ,而非机械混合。微球的平均粒径为 11.18μm ,粒径在 5~ 2 0 μm占总数的 94 %以上 ,载药量为 2 4 .16 % ,包封率为 6 3.5 4 % ,最佳工艺条件重现性良好 ,微球在 4℃及 2 5℃放置三个月各方面性质稳定 ,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 =2 8.0 6 7+3.85 15t1/ 2 (r=0 .9834) ,动物体内实验表明 ,红霉素微球混悬剂较普通注射剂更聚集在肺组织。结论 微球制备工艺稳定 。
杨帆林茵谭载友赵耀明麦杭珍
关键词:红霉素聚乳酸微球肺靶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