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杭菊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逆境
  • 3篇小麦
  • 3篇干旱
  • 2篇幼苗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低温逆境
  • 1篇幼苗生长
  • 1篇质膜
  • 1篇质膜相对透性
  • 1篇生理生化
  • 1篇生理生化基础
  • 1篇生物量
  • 1篇苹果
  • 1篇苹果幼苗
  • 1篇外源
  • 1篇物量
  • 1篇小麦幼苗
  • 1篇苗生长
  • 1篇菌丝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5篇武杭菊
  • 4篇胡景江
  • 2篇曹翠玲
  • 2篇杨峰
  • 1篇李洁
  • 1篇曹支敏
  • 1篇王俊明

传媒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麦幼苗对干旱、低温逆境交叉适应的反应机制
干旱和低温作为两种最常见的逆境,严重地影响着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生理代谢。本文选用对干旱、低温抗性不同的长武134、晋麦47号和郑引1号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PEG处理模拟干旱胁迫和人工气候箱程...
武杭菊
关键词:小麦幼苗干旱低温逆境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质膜相对透性生理生化基础
文献传递
干旱-低温交叉逆境下小麦渗透调节能力的变化与交叉适应的关系被引量:22
2009年
利用砂培的方法研究了3个抗旱、抗寒性不同小麦品种在干旱、低温交叉逆境下渗透调节物质及渗透调节能力的变化与交叉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小麦品种经适度的干旱、低温单一逆境处理后,可溶性糖、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均升高,表现出了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经交叉逆境(干旱+低温,低温+干旱)处理后,上述几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进一步升高,渗透调节能力明显增强(晋麦47渗透调节能力分别升高了66.38%和51.27%;郑引1号分别升高了71.77%和71.09%;长武6878分别升高了56.36%和62.91%),质膜相对透性明显降低(与单一逆境相比,晋麦47膜透性分别下降了23.03%和22.94%;郑引1号分别下降了20.27%和8.91%;长武6878分别下降了28.17%和23.44%)。同时从实验数据可见在逆境条件下,抗性品种的渗透调节能力显著高于敏感品种。上述结果表明植物对不同逆境的适应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生理基础,其中在交叉逆境下植物渗透调节能力的增强是交叉适应的可能生理机制之一。
李洁武杭菊胡景江曹翠玲
关键词:小麦干旱
外源壳聚糖对苹果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07年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干旱条件下壳聚糖(chitosan)对苹果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度干旱条件下,叶面喷施壳聚糖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增强碳素同化能力,促进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增强渗透调节能力。壳聚糖能维持或提高保护酶(SOD、CAT)活性,防止或降低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由此维持正常代谢水平,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抗旱性。壳聚糖对苹果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效应与浓度有关,一定浓度范围内,随壳聚糖浓度增加其效应增强,适宜浓度为100 mg.L-1,再增加浓度其作用效果不再增大。
杨峰胡景江武杭菊
关键词:苹果幼苗壳聚糖抗旱性
干旱-低温交叉逆境下小麦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变化与交叉适应的关系被引量:15
2007年
采用人工气候箱砂培的方法研究了干旱、低温交叉逆境下2个小麦品种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变化与交叉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经单一逆境(干旱或低温)处理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有所升高,但总体表现出活性氧清除系统功能降低,质膜相对透性增大(膜系统受损)。经2种逆境交叉处理后,保护酶活性及抗氧化剂含量均明显增高,质膜相对透性降低至接近正常水平。表明小麦幼苗对干旱和低温逆境存在着明显的交叉适应现象,经一种逆境处理后可提高对另一逆境的抗性。外施脱落酸(ABA)处理同样也能明显提高逆境下小麦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功能,增强对干旱和低温逆境的抗性。这些现象表明植物对不同逆境的适应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生理基础,而这些生理基础与ABA有关。
武杭菊胡景江杨峰曹翠玲
关键词:小麦干旱活性氧
皱柄白马鞍菌液体摇瓶培养条件优化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摇瓶液体培养试验,对皱柄白马鞍菌液体深层培养中培养基成分、pH值、装液量及摇床转速、培养时间等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含小麦粉20 g/L、硫酸氨2g/L、MgSO40.5 g/L、KH2PO40.46 g/L、K2HPO41 g/L,最适pH 5.5-6.5,装液量300-400 mL/L,接种量5 mL培养菌液,温度26-28℃;摇床转速100 r/min,培养时间7 d。适宜条件下最大菌丝生物量可达5.867 g/L。
王俊明胡景江武杭菊曹支敏
关键词:菌丝体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