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艳丽
- 作品数:36 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科联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何处是归程——《远航》和《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女主人公成长历程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文章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对比分析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远航》和张爱玲的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认为两位女主人公离家远行的目的大致相同,都是为了各自的成长和发展,但由于进入的场所、领路人、恋爱对象等的不同,她们走上了完全相反的人生道路。
- 闫晓茹段艳丽
- 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以河北师范大学70名一线教师为受试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对于同伴间互助合作的专业发展方式的认识程度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总体上对于自身的职业还是比较热爱的;但是教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和科研等专业发展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多数教师普遍都没有具体实施有效的同伴间互助合作。
- 张惠珍姜东霞段艳丽
- 关键词: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
- 试论《玻璃山》中的简化原则
- 2009年
- 简化原则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创作的重要原则之一被唐纳德·巴塞尔姆推向了极致,其短篇小说《玻璃山》完全贯彻了这一原则。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故事素材的简化、文本形式的简化及小说人物的简化。分析指出作家通过戏仿、机械化、符码化等手段对传统文学进行彻底颠覆。
- 段艳丽
- 关键词:《玻璃山》巴塞尔姆戏仿符码
- 传记·狗·戏拟——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被引量:2
- 2013年
- 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中,《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很少被提到,评论界对它一直评价不高,而作家本人的一句"这是对利顿的戏拟"更是让人们对这部作品不以为然。但是,这部以狗为传主的作品在轻松诙谐的笔调下,至少蕴含着三个方面的严肃探讨:传记的写法、女作家的文学地位、社会等级制。
- 段艳丽
- 关键词:传记等级制
- 传统与创新的奇葩——论《好人难寻》的写作技巧被引量:2
- 2008年
- 《好人难寻》是一篇极具弗莱娜丽·奥康纳特色的短篇小说,也成为其作为短篇小说大师的基准。从三个方面分析这部小说的写作技巧:不动声色的第三人称叙述;陌生化的怪诞描述及喜剧性的反讽。
- 段艳丽
- 关键词:陌生化反讽
- 欲说还休——对《初秋》的会话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运用H·P·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从人物之间的会话的角度分析兰斯顿·休斯的短篇小说《初秋》。通过对会话合作原则的违反揭示出人物压抑的强烈情感从而向读者传达的深层主题含意。
- 孙建民段艳丽
- 关键词:会话合作原则违反初秋
- 在文学理想与现实利益之间——伍尔夫夫妇的霍加斯出版社被引量:2
- 2015年
- 从一个家庭手工作坊式的印刷厂发展为一个世界闻名的出版社,伍尔夫夫妇创建的霍加斯出版社(1917—1941)不仅满足了他们创建出版社的初衷,而且对英国乃至世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霍加斯出版社在艺术和商业领域的成功绝非偶然:首先,出版者选择的是自己熟悉并擅长的领域;其次,市场定位准确,以深厚的文化素养创建品牌;再次,以灵活务实的态度及时调整发行与销售策略;最后,当出版理念日益受到商业化侵蚀的时候,果断放手,坚守理想。
- 段艳丽
- 关键词:文学市场现代主义
- 无尽的哀怨与苍凉——跨文化视域下曹七巧与达洛维夫人的生存图境被引量:2
- 2011年
-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与《达洛维夫人》中的达洛维夫人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形象。张爱玲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笔下的这两位女主人公,尽管生活在不同的时空,但他们的经历与命运却惊人地相似。通过比较他们各自的婚姻、与周围人尤其是女性的关系、最后结局等,尝试对女性当时共同的、无法逃避的命运进行文化症候意义上的诠释。
- 段艳丽
- 关键词:金锁记达洛维夫人情欲
- 《远航》:建构自我之旅被引量:3
- 2007年
- 《远航》作为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无论是对其后来的文学实践还是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说创作于作者个人生活的重大转折时期,她从个人生活经历中摄取创作素材,对女性的成长和两性关系进行了初次探讨,从对自我的追寻和爱情两个方面描述了少女雷切尔.温雷克的成长过程。
- 段艳丽
- 关键词:《远航》
- “我在他的性别停止的地方,开始继续思考”——弗吉尼亚·伍尔夫、西尔维亚·普拉斯、陈染笔下的父女关系
- 2010年
- 以弗吉尼亚·伍尔夫、西尔维亚·普拉斯和陈染三个生活在不同时期、来自于不同国家的女作家的个人经历及其作品为例,探讨女作家笔下的父女关系。女作家们强烈的弑父情结之下是对所缺失的父爱的哀哀呼唤,女儿们对父亲既恨又爱的矛盾心理反映了主体意识增强的新女性对父亲所代表的菲勒斯文化既反抗又渴求保护的纠结心态。成长中的女性只有以一种超越的姿态和宽广的视野才能使自己迈出痛苦的泥沼。因此,伍尔夫的"双性头脑"和陈染的"超性别意识"不啻为女性的自我发展指出了一条理想之路。
- 段艳丽
- 关键词:弑父超性别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