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琦
- 作品数:68 被引量:425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特点及其与成就动机、自尊的相关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对某市小学四年级到初三年级576名学生(其中流动儿童242名)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其学校适应的特点,并探讨了成就动机、自尊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②学校适应在流动时间上不存在差异,在家庭经济状况上,只有师生关系存在差异;③成就动机、自尊和学校适应建立回归模型,成就动机、自尊对学校适应的贡献显著;④自尊对学校适应起负性的预测作用,而避免失败对学校适应起积极的预测作用.
- 马静邓欢纪婷婷江琦
- 关键词:成就动机自尊流动儿童
- 学业领域儿童智力观发展研究述评被引量:1
- 2010年
- 自Dweck提出成就目标的社会认知理论以来,有关成就目标的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这些研究大都针对成就目标的后果变量,如成就目标对学业成就的影响,而对成就目标的关键前因变量:智力观,则很少提起。文章主要就智力观的发展变化、形成原因以及适应与干预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苏文江琦
- 关键词:干预
- 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的初步研制被引量:24
- 2010年
-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界定了人际适应性的概念并通过开放式问卷、专家访谈和理论分析进行理论建构,据此编制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对2100名有效被试进行调查。经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1)大学生人际适应性是一阶11因素二阶2因素的多维度多层次结构。一阶因素包括自知性、关系认知性和合作性等,二阶因素包括人际认知性和人际互动性。(2)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大学生人际适应性。
- 王钢张大均江琦
-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研制
- 特质愤怒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敌意认知和冲动性水平有调节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8
- 2015年
- 通过对重庆某综合大学大一到大三527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考察了特质愤怒、敌意认知、冲动性水平和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敌意认知在特质愤怒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特质愤怒既对攻击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敌意认知对攻击行为产生间接影响;(2)运动冲动性因子对敌意认知的中介作用起到调节作用,即敌意认知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随着个体冲动性水平的增加而提升;敌意认知对个体的攻击行为起着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 刘文文江琦任晶晶李树芳徐雅珮
- 关键词:大学生
-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歧视知觉关系:角色认同的调节作用被引量:6
- 2012年
- 采用歧视知觉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角色认同问卷,对386名流动儿童进行施测,考察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作用,并探讨角色认同对它们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角色认同不同的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对其歧视知觉的作用有一定差异。偏于认同自己是城市人和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儿童,社会支持对其歧视知觉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认为自己是农村人的儿童,社会支持对其歧视知觉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角色认同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歧视知觉中起调节作用。
- 邓欢马静纪婷婷江琦
- 关键词: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社会支持角色认同
-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结构与测量被引量:9
- 2007年
- 考察青少年网络成瘾结构的合理性及《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鉴别问卷》的有效性.结果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为二阶单因素一阶8因素结构,一阶因素包括注意力缺失、智力受损、孤独感、抑郁、动机冲突、成瘾行为、适应不良和躯体症状等,二阶因素为青少年网络成瘾.该结构具有跨学校类型、学段、性别、家庭来源的一致性,结构比较合理,所编制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人们继续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测量工具.
- 刘宗发江琦欧居湖
- 关键词:网络成瘾验证性因素分析
-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 该研究首次提出从历时的时间维度、共时的意识维度和考试情境维度出发,来对中学生考试心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该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路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经验实证法与实验验证法等研究方法,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
- 江琦
- 关键词:考试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学业成绩
- 文献传递
- 道德判断的双加工过程模型被引量:2
- 2015年
- 道德判断的研究一直存在情与理的争论。一段时间内,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模型,如Piaget的理性模型、Haidt的社会直觉模型等。但是Greene的双加工理论模型则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Cushman发现道德判断存在两个区别的过程:一个过程涉及对行为者心理状态进行归因,一个过程涉及对行为结果和引起结果的原因进行归因。为此,他提出了道德判断的双加工过程模型,即道德判断的产生存在心理状态归因和因果归因两个过程。未来的研究需从研究材料、特殊人群、地区文化差异以及宗教信仰差异等方面,对道德判断模型进行比较和系统研究。
- 任晶晶江琦李树芳刘文文徐雅珮
- 关键词:道德判断心理理论
- 基于情绪神经科学视角的互动教学及其实施途径被引量:4
- 2014年
- 现有的互动教学实践片面重视知识传授,未充分考虑互动主体的情绪发展需求,在互动形式上,不能真正实现学生认知目标与情绪目标的统一,更不用说思考互动背后的教育意义。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情绪影响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为我们发现、解释互动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基于此,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对于改善互动教学、促进师生信息通达、实现良好教学有重要意义。
- 江琦邓欢
- 关键词:互动教学情绪认知神经科学
- 不同考试心理问题水平学生认知偏好的实验研究
- 考试是学生所面临的重大生活事件之一,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其心理生活,面对考试很多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考试心理问题。严重的考试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假设,学生可能...
- 江琦张大均
- 关键词: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