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艳

作品数:48 被引量:898H指数:20
供职机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1篇降水
  • 12篇反演
  • 10篇降水产品
  • 6篇卫星反演
  • 6篇降水量
  • 5篇卫星
  • 4篇遥感
  • 4篇植被
  • 4篇数据集
  • 3篇叶片
  • 3篇生化组分
  • 3篇气溶胶
  • 3篇气象
  • 3篇最优插值
  • 3篇南京北郊
  • 3篇光谱
  • 3篇含水量
  • 3篇反演研究
  • 2篇地表
  • 2篇叶片含水量

机构

  • 3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5篇南京信息工程...
  • 1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西藏高原大气...
  • 2篇辽宁省人工影...
  • 2篇中国科学院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湖南省气候中...
  • 1篇江西省气象信...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作者

  • 48篇沈艳
  • 14篇潘旸
  • 11篇宇婧婧
  • 11篇牛铮
  • 6篇徐宾
  • 6篇徐永明
  • 5篇熊安元
  • 5篇周自江
  • 4篇王汶
  • 3篇谷军霞
  • 3篇缪启龙
  • 3篇张洪政
  • 3篇赵平
  • 3篇刘允芬
  • 3篇旷达
  • 3篇师春香
  • 2篇任芝花
  • 2篇李庆祥
  • 2篇张泽锋
  • 2篇覃志豪

传媒

  • 5篇气象学报
  • 3篇气象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遥感信息
  • 3篇气象科技合作...
  • 3篇地理与地理信...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参加第8届太阳能和第17届风能联合研讨会总结
2019年
风能和太阳能是欧洲的主要能源消费方式,因此关于风能和太阳能的使用、转化和并网等问题一直受到专家、学者和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2000年春季,由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倡议并组织召开了第1届海上风电研讨会。
沈艳
关键词:太阳能风能经济学家海上风电并网
最优插值法在对中国自动站降水量空间分析中的参数优化被引量:16
2012年
探讨了利用最优插值对中国3万多个自动站小时降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时核心参数(数据信噪比、相关随距离的变化关系等)的优化和确定方法,其中优化的数据信噪比约为0.3,相关随距离增加呈e指数递减关系。研究表明:当站网密度差异较大时,通过确定影响台站数来进行空间插值,一方面可以提高站点稠密区的插值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站点相对稀疏区的插值精度。另外,探讨了最优插值中初估场对插值结果地影响,认为采用气候标准值生成的初估场能显著降低插值结果的随机误差,其结果比采用同时刻的降水分析场作为初估场更稳定。
沈艳潘旸徐宾宇婧婧
关键词:最优插值法自动站降水量
双层植被结构冠层光谱特性的理论模拟被引量:7
2005年
利用双层冠层反射率模型ACRM,模拟不同叶面积指数LAI、含水量Cw和结构参数N下,波长是820nm和1600nm冠层反射率的角度分布。结果说明,该模型能准确模拟出“热点”效应;冠层反射率角度分布对LAI的敏感性小于LAI和Cw以及LAI和N的共同作用。其中LAI和Cw共同作用对波长1 600 nm反射率角度分布的影响非常显著,而LAI和N的共同作用在820 nm略微大于1600 nm。另外,提取冠层含水量的土壤可调节水分指数SAWI受冠层结构的影响也较大。今后在模型选取中应该更好的考虑冠层结构影响。
沈艳牛铮缪启龙王汶
关键词:冠层
中国区域逐日融合降水数据集与国际降水产品的对比评估
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基于国家级2400多台站观测日降水量和CMORPH卫星反演降水产品,采用概率密度匹配和最优插值相结合的两步数据融合方法,研制了中国区域1998年以来的0.25°分辨率的逐日融合降水产品CMP...
宇婧婧沈艳潘旸熊安元
关键词:TRMMGPCP
植被生化信息遥感提取的星地同步试验设计与实施被引量:3
2007年
植物体内部生理生态过程对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传递起着重要作用,而植物体本身的生化物质含量影响和控制着这些过程的进行。随着成像光谱技术的发展,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估测植被生化信息成为遥感发展的前沿。论文以云南勐遮地区高光谱星地同步试验为例,详细介绍了试验中研究区与最佳观测时期选择、研究样点选择、试验内容、方法以及试验流程设计等,并着重比较星地同步试验与传统野外试验的区别,旨在为今后该类试验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经验借鉴。结果表明,星地同步试验在设计和实施时必须充分考虑传感器本身的性能特点、观测数据获取时的潜在风险、遥感影像处理的需要以及卫星观测数据、地面光谱数据和生化数据等的同步性问题。
施润和庄大方牛铮沈艳刘勇洪王汶
关键词:遥感
南京北郊春季气溶胶吸湿性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大气气溶胶的吸湿性对气溶胶粒子的谱分布、云凝结核形成、气候强迫、人体健康等均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吸湿性串联差分迁移率分析仪(HTDMA)在2014年4月16日~5月21日对南京北郊的大气气溶胶吸湿特性进行观测.30~230 nm气溶胶粒子在90%相对湿度下的吸湿增长观测结果表明,气溶胶粒子的吸湿增长因子平均概率分布函数(GF-PDF)呈现明显的双峰分布,即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强吸湿模态,和一个相对较小但仍很明显的弱吸湿模态.对吸湿性的日夜对比分析发现,整体上白天的气溶胶粒子吸湿性大于夜间气溶胶粒子,白天强吸湿模态的粒子数目比例高于夜间,夜间气溶胶粒子的外混合程度更高.利用HYSPLIT模式对气溶胶来源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京北郊主要受到3类气团的影响.其中西北大陆气团背景下爱根核模态粒子在经过大陆的长距离输送过程后,老化程度较高,吸湿性也更强.而对于积聚模态粒子,则为来自东方气团的粒子吸湿性更强,强吸湿模态粒子数目比例也较高.局地气团背景下气溶胶粒子在各粒径段都具有较高的强吸湿比例.
徐彬张泽锋李艳伟秦鑫缪青沈艳
关键词:气溶胶吸湿性HTDMA
基于经验线性法的Hyperion高光谱图像地表反射率反演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基于经验线性大气校正法,分别选择水体和水泥堤坝作为暗、亮目标,对目前唯一在轨运行的高光谱图像Hyperion进行大气校正。与表观反射率的比较说明大气作用与地物实际反射率大小有关;与实测光谱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经验线性法所得结果在近红外和短波红外区域精度较高,绝对误差小于10%,最小值为2.6%,而在可见光波段精度较低,绝对误差在10%~13%。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的关键是合理选择校正目标场。
沈艳牛铮陈方王长耀
关键词:HYPERION高光谱图像
基于贝叶斯融合方法的高分辨率地面-卫星-雷达三源降水融合试验被引量:90
2015年
为了探讨一种适用于区域性的地面、雷达、卫星等多源降水资料融合的方法,一种曾用于高分辨雷达、卫星土壤湿度产品反演的贝叶斯融合(Bayesian Merging)方法被尝试应用于江淮地区1 h-0.05°×0.05°经纬度高分辨率的雷达估测降水、卫星反演降水与地面站点观测降水3种资料的融合。在应用该方法时,通过2009年8月样本统计分别估计卫星和雷达反演降水的误差关系,通过曲线拟合建立误差方程,并以卫星资料作为背景场,但在融合时将雷达估测降水作为新的观测信息与地面观测降水同时引入。融合试验检验结果表明:贝叶斯融合方法能够有效实现雷达、地面、卫星3种不同来源资料的融合,该方法生成的多源融合产品的精度均优于任何单一来源的降水产品。
潘旸沈艳宇婧婧熊安元
植被生化组分高光谱遥感定量反演研究——以西双版纳地区为例
陆地表面的70%为植被所覆盖,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所含的叶绿素、水分、蛋白质、木质素和纤维素等组分以及碳、氮、氢等微量元素统称为植被生化组分。这些组分的含量和构成,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并制约着生态系统中...
沈艳
关键词:高光谱遥感碳氮比HYPERION影像大气校正陆地生态系统
中国区域小时降水量融合产品的质量评估被引量:158
2013年
基于全国自动站观测降水量和CMORPH(CPC MORPHing technique)卫星反演降水资料,采用PDF(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和OI(optimal interpolation)两步融合方法生成了中国区域1h、0.1°×0.1°分辨率的降水量融合产品。本文分别从产品误差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同降水量级和不同累积时间下的产品质量、三种站网密度下的融合效果以及对强降水过程监测能力等方面对比评估了融合降水产品质量。结果表明,融合降水产品有效利用了地面观测和卫星反演降水各自的优势,在降水量值和空间分布上均更为合理;融合产品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减小,随时间的变化幅度不大且区域性分布特征减弱;融合产品与融合前的卫星反演降水产品相比在中雨(1.0~2.5mm/h)、中到大雨(1.0~8.0mm/h)、暴雨及以上(≥8.0mm/h)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675%、小于15.0%、30.0%左右,且随着累积时间的增加,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该产品能准确抓住强降水过程,在定量监测强降水中具有优势。
沈艳潘旸宇婧婧赵平周自江
关键词:降水量自动气象站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