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之平
- 作品数:92 被引量:648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1990s初期东亚夏季风系统的年代际变化
- 前人研究指出,中国夏季降水分布在1990s初期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转型.本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影响中国降水最直接、重要的系统,东亚夏季风在1990s发生了相应的年代际变化.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1)东亚季风强度指数在1...
- 张海燕温之平
- ERA与NCEP2大气热源的对比分析以及全球大气热源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5年
- 首先 ,对比分析了ECMWF再分析资料 (简称ERA)和NCEP NCAR第 2版再分析资料 (简称NCEP2 )计算的大气热源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全球大气热源性质 (符号 )变化的规律。分析两套资料计算的大气热源差别较大的某些地区 ,发现ERA资料在这些地区估算的大气热源要优于NCEP2 ,因此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了ERA资料。对全球大气热源性质 (符号 )变化规律的研究主要揭示了全球永久大气热源和永久大气热汇的地理分布特征。永久大气热源中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在赤道非洲的西部、苏门答腊岛西边的海域和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各有一个较强的永久热源中心 ,另外 ,在日本南部及其东边的太平洋上也有一永久热源中心。永久热汇地区的分布比较有规律 ,除了南北半球 6 0度到两极之间为永久热汇地区外 ,南半球 5°S~ 4 0°S各大陆西边的大洋上都有一个永久热汇中心 ,另外 ,在阿拉伯海的北端 ,北半球 15°N~ 4 0°N之间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东部也分别有一热汇中心。
- 蓝光东温之平贺海晏
- 关键词:大气热源NCEP赤道ECMWF大洋
- 华南前汛期区域持续性暴雨的分布特征及分型被引量:43
- 2007年
- 利用广东和广西两省共175个台站的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对1961-2005年间华南前汛期区域持续性暴雨进行了定义。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区域持续性暴雨的气候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季风爆发前持续性暴雨频数从60年代至今呈现出正态分布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而季风爆发后的区域持续性暴雨频数变化则几乎相反;广东省前汛期区域持续性暴雨降水明显比广西强。此外,通过EOF方法和相关分析得到了夏季风爆发前后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种分布雨型,它们能较好地代表季风爆发前后华南降水分布的特点。
- 吴丽姬温之平贺海晏黄荣辉
- 关键词:前汛期持续性暴雨
- 7月东亚季风湿润区水汽输送情况及其与热带气旋的关系
- 使用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1979-2010 年共32 年的全球一天四次及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台风网提供的最佳台风路径数据集,应用合成、相关分析等常用的气候统计方法,诊断分析了东亚季风湿润区7 月...
- 林晓斌温之平
- 关键词:水汽输送热带气旋
- 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和低纬30~60天低频对流活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被引量:42
- 2006年
- 利用1979—2003年NCAR/NCEP-2再分析全球日平均资料,及1979-2003年全球候平均的CMAP降水和NOAA日平均的向外长波辐射资料,分析了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和低纬30-60天低频对流的活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5月1~15日期间乌拉尔山及其以西地区对流层出现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中纬度大陆为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我国东部沿岸地区为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鄂霍次克海地区为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时,副热带高压脊较早撤出南海,与此同时,孟加拉湾东部低频对流活跃东传,菲律宾南部周围低频对流发展西移,华南地区低频对流活动南移以及加里曼丹低频对流活跃北移。在这种情况下,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相反,当5月1~15日期间乌拉尔山及其以西地区对流层出现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中纬度大陆为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我国东部沿岸地区为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鄂霍次克海地区为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时,副热带高压脊撤出南海较迟;与此同时,孟加拉湾东部低频对流不活跃、东传晚,菲律宾南部周围低频对流不活跃、其西移与孟加拉湾东部低频对流的东传反位相,华南地区低频对流活动也不活跃,加里曼丹低频对流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南海夏季风爆发偏迟。
- 温之平黄荣辉贺海晏蓝光东
- 关键词:环流异常夏季风
-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及其与越赤道气流的关系
- 本文利用1961-2010年共50年中国756站实测降水资料,美国环境预测及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NCEP/NCAR Reanalysis),并应用EOF分析、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等常用气象统计方法探究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
- 姜平温之平陈洁鹏陈泽生
- 南海强夏季风(1994年)和弱夏季风(1998年)建立的机理分析被引量:10
- 2005年
- 用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局地纬向平均Hadley环流(反Hadley环流)诊断方程,探讨南海强夏季风年(1994年)建立初期(5月1~5日)和弱夏季风年(1998年)建立初期(5月21~25日)的物理机理.数值诊断结果表明:强南海夏季风年(1994年)建立初期候平均气压梯度力(地转风)作用相对较小,而弱夏季风年(1998年)则相对较大.1994年5月第1候候平均非地转南风比1998年5月第5候候平均非地转南风强的主要原因是1994年南海地区稳定度较小.对1994年5月第1候南海地区近地面候平均最大非地转南风起正贡献的主要因子为:潜热加热,纬向温度平流,垂直温度对流,边界效应;对1998年5月第5候南海地区近地面候平均最大非地转起主要贡献因子为:潜热加热,边界效应,垂直温度对流.
- 杨艳温之平袁卓建覃慧玲
- 关键词:HADLEY环流
- 热带西太平洋波流相互作用影响热带气旋生成的机理分析
- 在前期诊断分析海气通量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推导基本气流与扰动相互作用的能量循环方程,计算热带中太平洋海气通量年际振荡不同相位对应的西北太平洋850hPa波通量散度和能量循环方程中各项的年际变化,发现对流...
- 武亮温之平黄荣辉
- 关键词:海气通量季风槽热带气旋
- 文献传递
- 香港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被引量:2
- 2001年
- 利用正规化周期回归分析方法和门限自回归理论对香港 185 3~ 1995年月降水资料进行了建模和拟合 ,并对 1996年进行了预报试验。正规化周期回归拟合效果较好 ,对香港 7个时距的试报准确率为 71% ;建立了 7个时距的 10年滑动平均序列的门限自回归模型 ,模型对序列拟合效果较理想 ,预报误差较小 ,试报准确率为 10 0 %。
- 简裕庚周文陈创买温之平
- 关键词:降水预测门限自回归降水资料
- 秋季9-10月海南岛降水异常的分析
- 温之平冯箫
- 关键词:秋季降水海温低频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