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孝胜 作品数:29 被引量:377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水利工程 更多>>
南沙群岛景观及区域古地理 被引量:11 1995年 本文论述了南沙群岛的海底地形、海底表层沉积、珊瑚礁景观、区域新生代古地理、以永暑礁为代表的古气候与古海面。 赵焕庭 温孝胜 孙宗勋 郑德延 袁家义关键词:南沙群岛 珊瑚礁 景观 古地理 古海洋 南沙群岛永暑礁泻湖岩心的氨基酸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10 2001年 南沙群岛永暑礁小泻湖南永 3井的高分辨率岩心系统揭示了环礁泻湖近 16 82 a BP来的沉积柱样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 ,其垂直变化同该岩心的有孔虫丰度、微型腹足类丰度和δ1 8O含量的垂直变化基本一致 ,反映了沉积环境及其变化。 赵焕庭 温孝胜 王丽荣 林琼芳 唐飞燕 黄鸿 吴华关键词:氨基酸 沉积环境 永暑礁 南沙群岛 氧同位素 南沙群岛永暑礁泻湖岩心的高精度TIMS铀系年龄 被引量:9 2001年 用高精度 TIMS铀系方法测定了南沙群岛永暑礁泻湖 5 .90 m长的岩心沉积物样品 ,结果表明 ,由于混合 ,表层样品年龄相近。混合层下的沉积物年龄随深度呈有规律的增加。以最小二乘法拟合 ,岩心底部与顶部的相对年龄相差 16 35 a,其误差小于 1%是比较合理的 ,据此校正混合层以下的年龄 ,而混合层和柱中个别异常的年龄值 ,改用沉积速率内插求出 ,从而得出了系统的环礁泻湖沉积的高精度 TIMS铀系地质年龄 ,其底部 5 .90 m的年龄为 (16 82± 15 ) a BP,即 317A D。 温孝胜 彭子成 赵焕庭 王俊新 张兆峰关键词:永暑礁 南沙群岛 沉积速率 南沙群岛南永3井岩心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6 2001年 分析了南永3井岩心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证实 Mg、K 和 Na 等元素之高含量值与暖期有关,低值均出现在凉期内。在 K 和 Na,Cd 和 Sr,Li 和 Ba 以及 Ni 和 B 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以井深 469 cm 为界,其界线上下的元素特征有明显不同,意味着约在 698 AD 前后,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 温孝胜 赵焕庭 王丽荣关键词:古环境 南沙群岛 钡 硼 南沙群岛海区沉积物中铀含量与冰期关系初探 被引量:7 1999年 运用研制国家铀系年龄一级标准物质的分析测试系统,精确的测定南沙群岛海区诸多柱样的铀含量、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结合相关科学资料综合整理,对比亚南极海等的岩心资料后认为,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中自生铀含量(以下简称铀含量)高的层位为冰期。 刘韶 温孝胜 余克服 赵焕庭关键词:冰期 间冰期 沉积物 南沙群岛海区 南沙群岛全新世珊瑚礁地质形成演化与环境变迁 赵焕庭 温孝胜 余克服 陈特固 彭子成 汤贤赞 冯伟民 郑范 王丽荣 杨杰东 在永暑礁小泻湖取得井深5.9m的原状样。采用了TIMS铀系法,定年误差在15a之内。采底栖有孔虫优势种茸刺距轮虫分析δ18O与δ13C资料,表征沉积时的海水表层温度和气温,揭示了1669αBP,即330AD以来迄今分辨率...关键词:关键词:环境变迁 华南海岸和南海诸岛地貌与环境 赵焕庭 张乔民 宋朝景 袁家义 邱章 林锡贵 温孝胜 李少英 余克服 徐锡祯 该项目把华南海岸、河口和南海诸岛珊瑚礁作为一个完整的研究对象,成果展示了中国低纬地跨20个纬度热带海岸和海岛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积累40年丰富的实际资料,集中反映了其地貌形成演化与环境变迁问题。该成果包括《华南海...关键词:关键词:海岸地貌 海岸环境 华南海岸 用铀系定年法测定南永1井珊瑚礁年龄 1993年 运用铀系定年法首次对南水1井珊瑚礁岩心中的两个层位进行测年,结果与^(14)C测年一致,证实在晚更新世与全新世之间存在沉积间断面。 刘韶 张惠玲 秦佩玲 温孝胜关键词:铀系法 标准物质 珊瑚礁 礁岩 年龄 南沙群岛潟湖沉积δ^(18)O记录1670a来的温度变化 被引量:9 2004年 概述了全球和中国近2ka以来的气候变化研究的概况,赞成努力建立2ka以来区域的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系列的主张。通过测试了采自南沙群岛永暑礁湖中的南永3井岩芯的高精度TIMS铀系年龄,分析了样品中底栖有孔虫茸刺距轮虫(Calcarinahispida)δ18O,计算了历史时期表层海水温度和气温,结果自330AD以来可划分为4个凉和4个热的气候期,还细分出37个气候凉热波动亚期。气候波动的周期性很明显。首次提出了1条南沙群岛地区1670a以来的量化的高分辨历史气候温度变化曲线。 赵焕庭 温孝胜 王丽荣 彭子成关键词:Δ^18O SST 历史气候变化 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珊瑚礁自然特征 被引量:27 1996年 南沙群岛呈现典型的热带珊瑚礁群岛的景观。自第三纪中期以来,这里处于热带海洋气候条件下,热带海洋生物群生,造礁生物建造了珊瑚礁。全新世中期海面上涨至最高以来,礁坪亦到达目前位置,同时风浪不断将生物砾砂屑抛掷在礁顶上,堆积成灰沙岛.在常年基本处于恒温和恒雨量的条件下,岛屿沙土逐渐脱盐,外来植物登岛发芽、扎根,长成热带常绿乔灌林。在植物与岛栖海鸟行为条件下发育了热带磷质石灰土壤。建议南沙群岛的自然区划以6°~7°N为界,南沙群岛的北部和中部属早热带,南沙群岛的南部属赤道热带。 赵焕庭 温孝胜 孙宗勋 郑德延 袁家义关键词:南沙群岛 珊瑚礁 自然地理 自然区划